APP下载

关于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6-05-14李春平

上海人大月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服务体系受访者图书馆

李春平

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2015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工作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重视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逐步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由此掀起了一股建设公共阅读文化服务体系的热潮。在此背景下,上海市政府努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并取得了积极成果,但也仍存在一些有待改进之处。

一、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民公共文化需求的急剧增长相比,上海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发展仍相对滞后。

截止2014年底,上海市中心图书馆“一卡通”服务体系成员包括总馆1家、市级公共分馆1家、区(县)公共分馆23家、街道(乡镇)服务点213家、高校分馆2家、专业分馆5家、其他服务点10家,总计255家机构,服务网点数达到302个。有效读者卡持有量达3107795张,读者来源覆盖了全球150多个国家或地区,共有73.3万读者在上海图书馆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借过书刊,年流通总量达5851万册。单看千万级的流通量,在国内公共图书馆界排名和影响力都是靠前,但均摊至上海市常住人口数量,年人均流通量仅2.4册。

2、公共文化服务不够均衡普惠,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均衡化的道路仍然比较漫长。

2015年04月15日,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发布《2014年上海17个区县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通过对“2014年度上海17个区县公共文化服务指数”进行统计显示,上海中心城区与郊区得分平均水平相差20.64分,说明上海中心城区与郊区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尚有差距。

由于各区县的体量和人口数相差较大,为体现公平和公正,此次研究采用总量和人均两种不同的排序方式。其中总量排名最前的是浦东新区,无论是在总的公共文化服务指数,还是在公共文化机构指数、公共文化活动指数和公共文化享受指数等三大维度上,得分都在95分以上,遥遥领先于第二名30分以上,更比最后一名高出60分以上。但其高分的获得和其体量的庞大有关,如按人均计算,则总量排在倒数第二的静安区跃居第一,浦东新区屈居第九。

3、社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积极性未能得到调动,未能形成全社会支持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良好局面。

2015年12月22日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公布的“市民公共文化服务调查报告之一”显示,上了年纪的人喜欢看电视,年轻人热衷上网。受访者对自己文化生活的满意情况总体评价不高。调查中,仅有13.2%的受访者每日阅读纸质书报1小时以上,29.0%的受访者阅读时间在30~60分钟内。学历越高的受访者中阅读比例越高,逾五成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每日阅读超过30分钟。

受访者对各类公共文化活动的知晓度较高。其中,旅游节知晓度最高,为90.6%,其次为电影节(83.6%)、电视节(79.5%)、市民文化节(78.5%)。受访者参与最多的文化活动是旅游节(29.2%),其次全民健身日(22.1%),其他参与度较高的文化活动有世界读书日、电影节、电视节。其中,较高学历的受访者在知晓度和参与度上均高于其他群体。

受访者对自己文化生活的满意情况总体评价不高,认为自己文化生活非常丰富或者较为丰富的占36.4%,认为一般的占43.1%,认为不太满意的比例超过两成。对未参与或较少使用公共文化服务受访者,调查询问其原因时,除“没有时间参与”(35.0%)主观原因外,距离(23.0%)和价格(13.7%)是影响市民使用公共文化活动场所的主要因素。尤其对于博物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居住地附近没有或者距离较远”是市民不能及时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原因,而居住在外环外的受访者对此的选择比例更高。对于音乐厅、剧院等演出场所,受访者主要反映“收费较高”。

34.6%的受访者仍然不知道全市公共图书馆、美术馆等场所的基本服务项目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尤其是低学历、低收入、老年人、农村居民,以及非上海户籍的受访者对此政策的知晓度更低。

二、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建议

1、继续提高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水平,实现有效覆盖。

适应推进城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以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建设为重点,以流动文化设施和数字文化阵地建设为补充,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努力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将现有的302个服务网点建设形成整套公共服务体系,可适当对偏远地区社区文化中心(活动室)设备购置进行补助。

在万人以下至千人以上规模的居民区增设一个建设成本低、专业人员投入少、图书馆馆藏易管理、整体运行设备易维护、定期资源进行统一配送的无人图书室。在无人图书室内可引进自助借还、自助办证设备、安全门禁检测系统、电子读报机、自助上网等,以便居民开展业余活动。图书资源可由所在区公共图书馆提供,配送、设备维护、维保升级等由图书馆指定外包方或设备供货商提供,由图书馆或引进第三方担任监理角色,通过软件后台统一监控每一个无人图书室流通量、现场环境情况、设备运行状态、配送进度等信息。同时,对于项目实施期间,承建单位的本地化服务、故障处理响应度相关技术水平和同类型经验需要多方面的考量。

在千人以下规模的居民区增设流动文化设施,以便居民可享受阅读配送服务,推动流动文化设施建设,提高装备配置水平,因地制宜开展流动服务,提高流动服务设施的利用效率,建立起灵活机动、方便群众的流动文化服务网络。

上述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所涉及的开放类自助设备、馆内LED屏幕、馆内公告栏,无人图书室所涉及的开放类自助设备、室内LED屏幕、馆内公告栏,流动书车箱体等均可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类似音乐会、培训会、交流会、旅游节信息、电影节信息等均可通过该平台发布,真正做到文化无处不在,文化处处彰显魅力。

2、促进公共文化领域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强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技术支撑。

大力推进数字文化建设,将计算机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应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文化表现形式,丰富服务内容,拓宽服务渠道。

深入实施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各级文化馆、城市社区新建基层服务点,加强管理,发展完善服务网络。进一步加大整合力度,丰富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利用“云计算”和“三网融合”技术,提升整个网络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统筹协调资源配备齐全的图书馆与偏远弱势地区进行文化联姻,通过图书资源和数字资源双重补给的形式进行文化对接,图书补给注重纸本文化,数字补给注重多媒体文化且可以通过网络定期更新。推进文化资源进村入户,广泛开展惠民服务。

同时,加强公益性文化单位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公益性文化单位基础数据库建设,发展网络服务平台,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水平。将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纳入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体系,促进群众文化活动资源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开展网上展览、网上辅导、远程指导等数字文化服务。推动全国数字美术馆建设。实施国家文物博物馆资源基础数据库建设工程。

3、引导民间资源进入公共文化,促成政府支持、企业对接、群众参与的良好局面。

公共文化建设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调动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和支持公共文化建设,同时,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源投入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金融业全面对接,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支持文化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充分发挥投资拉动作用,促进文化产业投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推动文化产业保险市场建设。加强对文化产权交易的管理,引导文化产权交易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探索完善文化类无形资产确权、评估、质押、流转体系。

4、打造上海特色,推进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创建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建议建立便捷的全市图书共享网络,实现网上借书,网下取书还书的一卡通服务体系。第一,通过图书馆系统的智能化连接,形成全市图书馆图书的大数据,共享图书资源;第二,在各个社区建设小型的图书馆或无人值守的自动图书柜系统;实现网上借书,在小区、办公大楼取书还书的模式。第三,借助第三方物流,做好借书还书的服务。第四,资金投入上,政府负责基础建设和购买服务,包括图书系统的对接,硬件设备的政府购买服务,个人负责物流费用的方式。真正解决个人目前借书难还书麻烦的“痛点”,实现人均阅读量的提升,打造书香社会。 (作者系市人大代表,上海全球并购股权投资基金量鼎资本管理上海股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猜你喜欢

服务体系受访者图书馆
多元协同视角下宿迁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认识亚健康
“民生清单”承载幸福期待
图书馆
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到“公共心理服务体系”
房价还会涨吗?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
去图书馆
大连成为首批国家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