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低效失真的原因与对策

2016-05-14肖林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低效失真农村初中

摘 要 初中美术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也有益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然而广大农村初中学校美术课程形同虚设、教学用具供不应求、教师资源匮乏无助和学生兴趣虚有其表导致其美术教学低效失真。通过提升美术课程地位、加大经费投入、均衡师资配置等措施来保证教学常态、配足教学用具,确保在提高美术教学质量的同时实施内涵教学、提升学生美术素养。

关键词 农村初中 美术教学 低效 失真 原因 对策

美术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我国教育目的的全面实现,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初中美术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念和美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然而,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初中美术课名存实亡,美术教学低效失真,已成为制约农村初中教育目的全面实现、素质教育持续推进的瓶颈和学生健全发展的薄弱环节。

一、农村初中美术教学的现状

1.“低效”——教不得法,学无所获

“低效”指的是初中美术教学效率低、效果差,主要表现在教师“教不得法”、学生“学无所获”。“教不得法”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教学目标模糊化、教学内容形式化、教学方法机械化、教学评价单一化。首先,美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目标认识不清,缺乏内涵理解,不知道要教给学生什么,“上课无作为”。教学内容只强调基本技法框架的灌输,缺乏美术系统知识的讲授,忽视农村学生的“零”基础,以致学生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引导和培养不足,更谈不上学生的审美体验和探究实践。英国艺术教育家赫伯·里德指出:“美术教育的使命就是通过该艺术来教育人,也就是说他是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而在现实中美术更多的是被当做一种技能,学生慢慢地失去了对美术的兴趣[2]。教学方法以机械训练为主,即临摹和练习,只求“千篇一律”的“吻合度”,并以此来作为评判学生画画好坏的标准。有效的教学应该让学生在知识上有收获、能力上有提高、方法上有形成、情感上有陶冶、思想上有启迪、习惯上有改进[3]。教师的“教不得法”自然导致学生的“学无所获”,对美术课的本质难以理解,把美术学习等同于“比葫芦画瓢”,缺乏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美术素养的培养更无从谈起。

2.“失真”——美术课异化为活动课、放松课、娱乐课

“失真”指的是美术教学表面化、形式化,丧失了其作为一门课程所应具有的地位和价值,而异化为学生的“活动课”“放松课”“娱乐课”。在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中,美术课处于辅课地位,美术成绩不受重视,甚至无考核评价,大多学校、教师、学生对美术课漠不关心,因此,美术课通常被认为是可有可无的活动课。学生上课纯粹是为了好玩,把美术课作为考试科目紧张学习之余放松自我的时间,而不愿去认真学习具体的美术知识。许多学校更是将美术课程排除在正常的课程设置之外,沉重的课业压力使学生的课余时间被题海书山所充斥,这也导致课外的美术实践无立足之地。而这种情况在临近考试时更为严重,为了追逐升学率和好的成绩排名,学校往往以考试科目为主,仅有的象征性的美术课也常被挪作他用。

二、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低效失真的原因

1.课程开设“形同虚设”

为响应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口号,不少农村初中相继开设了美术课,力显“以生为本,全面发展”之理念。然而,纵观农村初中教学实际情况,文化课或考试课仍“独霸天下”,美术课则“变形”“走样”,与素质教育生硬脱节。学校对美术课不重视,甚至挪用作为文化课、复习课,而家长则认为美术课浪费孩子学习文化课的时间,是“不务正业”,可有可无。究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文化课成绩仍是学生评价升学的主要依据甚至是唯一标准,升学率的高低也是地区和学校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美术教育因无益于升学率而进一步被忽视和边缘化。

2.教学用具“供不应求”

农村地区受其自身经济条件的限制,难以大规模地给地区各所学校提供足够的美术教学资源。在经费压力之下,农村初中也很难或不愿拨专项经费给美术教师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自然也不能够给学生配备足够的美术工具,学生只能自行购买。而由于农村地区大部分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学生只能购买一些最简单的工具,如铅笔、白纸等,有些家庭甚至不愿给学生买美术工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连铅笔、彩笔、素描纸等最基础的美术工具都没有,更不用提国画工具,如毛笔、颜料、墨汁、毛毡等等。

教学用具的“供不应求”致使美术课堂难以正常开展,很多美术教师只能给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而没有办法进行系统的美术练习,因此也难以调动学生对美术课的积极性,反而在课堂上心不在焉、无所事事,甚至大声喧哗,扰乱课堂秩序,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效率。

3.教师资源“匮乏无助”

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农村初中受其地区经济条件的影响,难以吸纳到优秀的美术教师资源,美术教师人数很少,科班出身教师更是寥寥无几,美术课往往由其他文化课教师兼职教授。而兼职教师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知识训练,更谈不上良好的美术教学技能。因此,在美术教学时主要是基于自身经验进行简单的简笔画临摹,甚至把美术课作为娱乐课,让学生自由安排、自由活动。

美术师资的匮乏是造成美术课“低效失真”的重要成因,而美术专职教师的“三无”教学更使美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无米”“无暇”“无力”已然成为大多农村初中美术教师的普遍心声。“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教学资源及美术用具的匮乏,使得许多美术教师也颇为无奈,而面对农村初中美术教学地位不受重视甚至遭受排挤的现状更是“无计可施”,极大地打击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与自信心。此外,在学校量化考核过程中,美术教师即使教案、听课笔记写得再好,成绩排名也基本上处于后面,因此,许多美术教师不得不把工作重心转向于判定教学质量的考试科目(如历史、地理等文化课),并将大量时间用于兼职课的教学设计,根本无暇顾及美术课程的设计和教学,对自身美术专业技能的提升及美术课堂的深入研究“心有余而力不足”。

4.学生兴趣“虚有其表”

很多学生喜欢上美术课,但在实际的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却自我活动频繁,缺乏学习动力,对教师所讲美术知识也兴趣寡然,实际练习中也不按照教师要求,随意涂涂画画,态度极为不端正,课堂纪律难以保证。因此,所谓“喜欢”并不是指学生对美术本身有很大兴趣,真心想学好,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美术课不需要像文化课一样动脑思考,亦不需要以高度紧张的状态来应对教师的提问和作业检查,反而可以借美术课放松和娱乐一下。

美术课也并未全面纳入考试评价体系当中,七、八年级美术课基本上不考试,在中考中美术成绩也只占极小的比例,再加上家长观念的潜移默化,大部分学生也重文轻美,不把美术课放在眼里,上课不配合美术教师教学,致使教师课堂组织难、教学进度慢、教学效果差,缺乏教学信心。即使部分农村中学生愿意学美术,由于自身的零基础和零经验,对美术知识也难以理解,更难以体会名画和工艺美术等作品的美,再加上其他课业负担的重压,难以持续对美术课保持浓厚的兴趣。

三、农村初中美术教学低效失真的应对之策

1.提升课程地位,确保教学秩序

针对“低效失真”之现状,首先应进一步提升美术成绩在中考评价体系的比重。美术课备受忽视很大程度在于其在中考科目中不占比例或占极少比例,亟需提高美术学科中考分数比例以调动农村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其次,从低年级就要坚持上美术课,使美术课成为必修科目之一,以提高学校和家长对美术课的认可度,培养孩子对美术的兴趣、爱好,为中高年级打好美术基础,避免教师教起来吃力。再次,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改进教学管理秩序。改变传统以升学率为导向的学校量化考核标准,改善美术教师在学校评比中的劣势地位,合理制定评价标准,充分肯定美术教师的工作业绩,让美术教师拥有与文化课教师同等的评优评模和聘任职称的权力,提高美术教师的教学信心和教学动力。最后,加强教育督导,加大监督评估力度。构建乡-镇-县-市一体化的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工作目标责任制,教育行政部门要不定期对农村初中美术课程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责权到人。

2.加大经费投入,充实教学用具

相比城市学校,许多农村中学存在办学经费不足、教学设施不完善、教学条件落后等问题,而城乡美术教学资源分配的不均也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农村美术教学远远落后于城市,进一步造成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因此,一方面要设立美术专项经费,把基本美术工具统一标配纳入常态,保障学生“一人一套美术学具”,为美术教师开展正常美术教学提供最基本的条件,也有利于减轻农村地区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要完善学校教学基本设施,加大对农村美术教育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教学条件,如配备多媒体教学资源、设立美术专门教室和画板等,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接触更多的优秀美术作品,加强师生互动、打破文化课的固有模式,进一步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3.均衡师资配置,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中学美术教师“身兼多职”,时间安排“滴水不漏”,耗费大量心力对新任科目备课,对美术教学已然“分身乏力”,也极不利于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加大农村美术师资投入,提高农村教师职业吸引力。如提升美术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增加农村美术教师编制,建立农村教师专项培训经费,鼓励教师轮岗、顶岗实习等,以此吸纳更多师范院校美术专业毕业生,避免已有师资大量“外流”现象。其次,转变传统理念,提倡专业教学。学校领导要改变传统“文化课一统天下”的观点,深化对新课改的认识,减少对美术科目的歧视,配备美术专职教师,减少强加美术教师其他学科任职现象,减少教师教学负担,从而避免美术教师“主次不分,顾此失彼”。再次,加强美术教师培训,开展校本研修。一方面,鼓励美术教师进修学习,引进美术优质课堂,开展校本交流,创新课堂理念,促进美术教师专业成长;另一方面,加强对美术兼职教师的培训,改变兼职教师“美术文盲”的现状,提高其对美术课的认识,端正其对美术课的态度,使美术兼职教师“教有所依”。

4.实施内涵教学,培养学生素养

受传统课堂理念的影响,多数教师仍以绘画技法传授为主,以教代学、以教定学,忽视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和全面发展。首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升教学能力。当代美术教学,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绘画和技能技巧的传授,而是一种美术文化的教育[4]。学习化社会要求美术教师要持续学习,掌握美术课程的最新动态和新的教法学法,创新教学理念,不断向更加专业化的道路发展。如此,美术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和教学吸引力。其次,改进教学方式,打造个性课堂。为学生缔造一个与其生活、情感、需要息息相关的美术空间,是一切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5]。美术教学应尊重学生的感受和体验、需求和愿望,借助多媒体课件资源,通过播放影像资料、作品欣赏等形式来营造生动形象的课堂氛围,通过创设班会、联欢会、纪念日和绘画、手工、设计等多种活动竞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教师应充分挖掘身边的美术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去感受和欣赏自然中的美,激发学生的真正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再次,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发展。美术教学评价不应以“画得像”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而应鼓励、赏识、引导学生去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关注个性发展,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学生感受美、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锐.中小学美术教学策略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2(2).

[2] 赵丹.打造“我要学”的美术教育[J].美术教育研究,2014(17).

[3] 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4] 杨家安,张德成,王芝霏.当代美术教师应具备的能力[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4).

[5] 吴章新.生活化视界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2(1).

[作者:肖林(1992-),女,湖南邵阳人,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在读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杨 子】

猜你喜欢

低效失真农村初中
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之我见
浅谈农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提高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