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改革聚力发展山东金融业逐浪前行

2016-05-14李永健

中国报道 2016年9期
关键词:金融业山东省全省

李永健

三年来,山东省以“金改22条”为引领,持续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全省金融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有力支撑和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2013年8月,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发〔2013〕17号,业内称之为“金改22条”),随后推出了一系列较有力度、有突破的改革措施,全省金融改革发展进入新阶段。三年来,山东省以“金改22条”为引领,持续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努力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不断优化金融发展环境,全省金融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有力支撑和保障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省金融业增加值由2012年的1936.11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3130.6亿元,增长61.7%,金融业作为山东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作用日益明显;地方金融活力明显增强,普惠金融发展、民间金融引导、金融集聚区建设、地方金融立法等工作蓬勃开展,不少走在全国前列。

以改善供给为主线,提升传统金融业服务水平

三年来,山东省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特别是加强资金供给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目的,全方位推进传统金融行业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一是银行业融资主渠道作用发挥较好。积极协调落实降准降息、金融支农支小、促进民间投资等国家政策,通过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创新抵质押物等措施,推动银行机构改善和创新服务,深入挖掘资金供给潜力,努力满足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先后突破5万亿、6万亿大关。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本外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8.36万亿元和6.31万亿元。贷款利率明显下降,今年6月,全省一般性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6%,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为2012年7月以来最低水平。

二是区域资本市场步入快速发展通道。充分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功能,全面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今年上半年,山东省股票、债券两项直接融资达到2681.2亿元,同比增长57%。大力推动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工作,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创造基础条件。2015年全省纳入规范改制范围的企业3.55万家,全年完成改制任务的企业达到4155家,占11.72%;今年上半年又改制1720家。着力加强与国内外证券交易所合作,深入开展后备企业培训推介活动,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新三板”挂牌企业从无到有,已发展到461家。齐鲁银行成为全国首家获批在“新三板”发行优先股的商业银行,鲁证期货成为山东省首家金融类上市公司。

三是保险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积极谋划加快发展现代保险业的政策措施,不断拓宽保险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今年上半年,实现保费收入1386.8亿元。完善农业保险政策,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品种和面积。2015年实现农业保险保费收入17.74亿元,是2012年的2.07倍;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长19.5%。生猪价格指数保险、订单贷款保证保险、菜篮子工程保险、农房保险等特色险种取得初步进展。在全国率先以省为单位推行大病保险,覆盖近6700万居民,有效缓解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安全生产、医疗、特种设备、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责任保险稳步发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在全省铺开。

以扩大普惠为主线,推进地方金融业改革开放

三年来,山东省以培育壮大普惠金融为核心任务,深入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开放,促进民间金融阳光化、规范化发展,激发地方金融发展活力,收到良好效果。

一是中小金融机构发展较快。积极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完善治理结构,延伸服务触角。截至目前,山东省城商行分支机构已实现县域全覆盖,并全部设立服务小微企业的专门部门或专营机构;省内14家城商行资产总额达到1.26万亿元,是2012年的1.94倍。深入推进农村信用社银行化改革,建立健全以股权纽带关系为核心的运行机制,不断提高服务县域经济和“支农支小”能力。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9家农商行挂牌开业(剩余一家也已批筹)。推动省联社成为全国首批改革试点单位,办事处改区域审计中心等工作稳步推进。新型金融机构设立发展步伐较快,截至今年6月末,村镇银行达到128家,居全国首位;企业集团财务公司设立18家;法人保险机构增加到4家。

二是“草根”金融组织方兴未艾。以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为根本宗旨,建立完善相关监管和服务体系,促进各类地方金融组织持续健康发展。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小额贷款公司423家,自2013年以来累计发放贷款超过3500亿元,90%以上的资金投向了“三农”和小微企业;全省融资担保机构402家,担保余额超过1000亿元;开业民间融资机构485家,2013年以来累计投资超过900亿元;民间融资登记服务机构45家。另外,典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等中小金融组织平稳发展。各类“草根”金融组织蓬勃兴起,地下暗流的民间资本初步实现阳光化、规范化,对维护民间融资秩序、遏制非法集资和超高利率放贷行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是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全面启动。立足于为“三农”提供最直接、最基础的金融服务,山东省于2014年向国务院上报了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并获得同意,成为全国唯一新型农村合作金融改革试点省份。此后,山东省通过完善扶持政策和监管制度、加强培训交流等措施,鼓励基层探索农村互助金融发展新模式和可行路径。截至6月末,全省开展试点的县(市、区)达到73个,试点合作社160家,参与试点社员过万人,累计互助业务金额3308.8万元。

四是权益类和大宗商品类交易市场稳步发展。山东省制定出台了《山东省权益类交易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股权、金融资产、农村产权、能源环境等权益类交易市场业务规模和范围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山东省(不含青岛)权益类交易场所和介于现货与期货之间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分别达到17家、7家,分别较2012年末增加5家和7家,上半年实现交易额334.2亿元。

五是区域金融资源布局更趋优化。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核心载体打造、机构培育引进、市场体系构建等初见成效。青岛市成为全国唯一的以财富管理为特色的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烟台、威海等市在促进基金集聚发展、推动鲁韩金融合作等方面取得初步进展。

六是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外资银行(含代表处)24家,外资保险公司(含分公司)达到23家,中德合资的寿险公司——德华安顾人寿保险公司开业运营;境外上市公司达99家,累计实现融资超过1000亿元。

以优化环境为主线,夯实区域金融业发展基础

三年来,按照营造环境、夯实基础的发展思路,山东省着力解决制约金融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政策、信用、人才、法制等金融环境建设明显加强。

一是政策和信用环境不断优化。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成立了全省金融改革发展领导小组,郭树清省长担任组长,全面负责金融重要决策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持续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在金融改革创新、地方金融监管、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金融业考核激励机制不断完善,财政金融联动效应明显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青岛、潍坊、威海、德州、荣成五市成功入选全国创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数量居全国首位。

二是金融人才工作明显加强。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全省金融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在加快聚集金融高端人才等方面提出了有较大力度的改革措施。开展大规模领导干部金融业务培训,与中央金融部门进行双向人事交流。仅2013年,山东省就先后引入30名高层次金融干部来鲁挂职,并选派34名干部到中央金融单位锻炼。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合作,努力为地方金融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是地方金融监管和法制建设取得突破。山东省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制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建立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目前全省17个市、137个县(市、区)已全部独立设置金融工作机构,并加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的牌子,承担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山东省地方金融条例》经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已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这开创了省级地方金融监管立法的先河。

山东省下一步将以中央金融工作方针为指引,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贯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工作要求,全力推进金融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服务现代化、便利化、普惠化,切实维护金融稳定,为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事业发展做出更大努力。

猜你喜欢

金融业山东省全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进步的关系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山东省即墨市
PYRAMID PAINS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