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柬埔寨有个“小深圳”

2016-05-14罗先勇钟磊

中国报道 2016年9期
关键词:西港西哈努克特区

罗先勇 钟磊

解决当地1.4万人就业,员工收入翻番,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外合作的成功典范。

“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是我的‘亲儿子,也是我亲自接生的。”柬埔寨首相洪森的这句话在柬埔寨广为流传。这个由中柬两国共同打造的经济特区,给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还促进了当地社会发展、人文交流、观念更新。

2008年奠基仪式后,西港特区经历八年多的发展,如今已枝繁叶茂,特区内的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柬埔寨当地优势资源和产业特点。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到西港特区考察后指出,这是“一带一路”上国际产能合作的典范,在深化中柬经贸合作的同时,让当地老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摆脱了贫困的命运,受到柬埔寨人民的普遍赞誉。

荒坡变厂房

西港特区坐落在柬埔寨南部经济中心西哈努克省,这里有全国唯一的国际港口西哈努克港,毗邻泰国湾,以阳光、海浪和沙滩而闻名。西港特区离首都金边212公里,距市区12公里,连接四号公路的入口处,立着“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醒目标牌。园区内宽敞的大道,整齐的写字楼和厂房,与金边至西港公路沿途简陋的居民区形成鲜明对比。

然而,这井然有序的现代化厂房所在地,原来却是一片草木丛生的野山荒坡。地形构造千奇百怪,小丘泥沟并存,高低不平的荒坡最高和最低的落差达70米。2007年,中国江苏红豆集团联合中柬企业开始在这里建园。柬埔寨土地实行私有化,原有的土地分属于不同的村民。他们一户接一户拜访当地村民,和他们一一签订土地出售合同。

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西港特区公司副董事长戴月娥谈起那段创业史记忆犹新:“和村民交易时也不容易,我们拿来的GPS等测量工具,他们都不信任,一定要和我们用双脚一丈一丈地量出边界。”

初步取得土地所有权后,西港团队又遇到新的难题。柬埔寨基础设施落后,交通运输不畅,电力供应不足,修路、拉电、排水等园区的配套建设也得自己去做。为保证园区建设顺利开展,西哈努克省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经过八年多时间,西港特区首期五平方公里实现了“五通一平”,厂房148栋,建成了当地最宽的道路、最高的标志性建筑。西哈努克省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帕拉维萨这样评价道:“中国企业真厉害,他们很有干劲,换作其他人,可能早放弃了。”

西港特区成功的秘诀

目前,西港特区共引进102家企业,74家已经开始生产经营。其中,中资企业87家,第三国企业13家,来自美国、法国、日本等国,柬埔寨当地企业两家,集合纺织服装、箱包皮具、五金机械、医药用品等产业。

在柬埔寨这样一个基础设施落后、工业化和商业化都较低的国家,建起如此规模的现代化产业园区,成功绝非偶然。中国企业有“组团”的理念。“当时建立特区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形成一个合作平台,让中国企业在海外告别‘单打独斗,这样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戴月娥说,“企业自己要建个厂不容易,没有形成合力的话,做一半就回去了。形成平台后,企业可以一起解决问题,比较容易成功。”

西港特区实现了产业规划与当地国情深度融合。目前,柬埔寨工业基础薄弱,纺织和制衣业占全国GDP的9%以上。柬埔寨优势在于劳动力占人口的57%以上,且工资水平较低。西港特区以轻纺工业等劳动力密集型生产为主,是非常适合的选择。帕拉维萨说:“西港特区的企业了解柬埔寨国情以及经济结构,引入适合柬埔寨当地的产业,是成功最重要的秘诀之一。”

西港特区还享受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在柬埔寨,西港特区企业投资建厂进口的生产设备、建材、零配件及用于生产的原材料等均免征进口关税;入区企业可享受六至九年的盈利免税;产品出口免征出口税;生产设备、建筑材料免征增值税;服务于出口市场的产业,原材料免征增值税;服务于内销市场的产业,原材料增值税率减为10%等。

在手续审批上,西港特区引进中国“一站式”综合办公模式。在综合服务区大楼一层的“一站式”服务区,入驻柬埔寨发展理事会、西哈努克省政府、海关、商检、商业部、劳工局等六个部门的办事机构,遇到问题现场办公,在这里就能办妥企业入驻特区的所有手续,大大缩减了企业入驻、生产及经营等手续的时间。戴月娥介绍了他们招商引资的好经验:西港特区团队帮助企业建好厂房,厂房和土地以租赁的形式让入驻企业使用,帮助企业以最低的投入及最快的速度取得效益,“我们建的厂房就像孵化器一样,让企业来了之后先习惯当地环境,包括生产及工人的管理。经过磨合之后,企业的管理会更有效。之后,他们慢慢开始自己建厂生产。”

西港特区给当地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特区没建立之前,那里基本是当地村民放牛吃草的荒地。孙大龙是特区所在默德朗乡的乡长,他笑称,原来默德朗乡年平均收入仅300美元,收入基本靠家里养的牛;特区建成后,进特区工作的村民一个月能挣180至200美元。孙大龙高兴地说,默德朗乡人口有5000多,近700人在西港特区找到稳定的工作,现在盖上砖瓦房、开上汽车的人越来越多。

西港特区还带动了周边商业活动的发展。没有在园区工作的村民,有些到园区内或周边贩卖小商品,也有人将房屋租赁给从外省来园区工作的人。西港特区还帮助完善当地的电力供应,电价下降了不少。“看着村民们有吃、有住、有钱,作为乡长,我感到很开心。”孙大龙在乡政府办公室激动地向本刊记者说。

西港特区的辐射效应显著,带动包括产业生产、旅游及贸易等的全方位发展,也帮助全省经济发展。这样的发展模式值得被借鉴至其他东盟国家。

文化交融

目前,园区有1.4万名员工,除企业主和部分高级技工以外,大多是柬埔寨人。他们来自西哈努克省及周边省份,得到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对柬埔寨工人进行技能和汉语培训,便是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在柬埔寨,很多人没有坐凳子的习惯,而是习惯于在席子或地上席地而坐。据戴月娥回忆,培训之初,先得教他们规范的坐姿和站姿,接下来才是学习踩缝纫机。“最初把办公室临时作为培训中心,如今园区里已有专门的楼房用于培训,课程主要在晚上,学员自愿参加。”此外,西港特区还联合无锡商学院开办培训中心,由专业教师前来指导培训,目前已开办九期技能培训班,累计培训2.3万人次。

汉语是西港特区带来的一份独特的“礼物”。为了让当地工人与中国企业沟通更顺畅,入驻西港特区的公司专门开设了免费中文培训班,工人自愿参加。“我挺佩服柬埔寨工人,学习能力很强,学中文两三个月后基本都能与我们交流。”戴月娥告诉记者。

汉语说得好,在园区内也更吃香。不少中文好、业务强的柬埔寨员工当上了组长,甚至进入管理层,每月收入比普通员工多一两百美元。阿美是土生土长的柬埔寨女孩,年仅22岁,因为会中文善管理,现在是园区内一家企业的厂长助理。阿美的三个兄弟姐妹也都在园区上班,家庭月收入加起来近2000美元。不仅在园内,就连园区旁边的默德朗小学也开设了中文课,本刊记者在校园内还碰到两位会说中文的柬埔寨小学生。校长高武提告诉记者,很多孩子长大想进西港特区工作,都努力学习中文。

帕拉维萨说,汉语现在确实很热,在柬埔寨就业市场,到处都能看到对汉语人才的需求。有了如此庞大的需求后,西港特区公司两次资助共16名优秀的柬埔寨学生到中国学习深造。中国和柬埔寨两国还签署了文化教育交流项目,让喜爱中文的柬埔寨学生到中国大学选择喜爱的专业学习。25岁的杜明强就是得到两国项目资助进入云南一所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学习的柬埔寨学生之一,现在被聘为西港特区公司品牌文化部的工作人员。他说,学习中文是当初正确的选择。

除了“汉语热”,园区也积极传播中国文化的互帮互助精神,成立了中柬友谊志愿者团队,今年5月,默德朗乡遭遇干旱,志愿者将5000箱饮用水送到村民家中。志愿者积极帮助当地贫困家庭,并对上不起学的孩子们进行帮扶。此外,园区还在当地捐资建立小学。孙大龙说,当地人民能感受到中国企业的友好,他们还常和村民聊天,像好朋友一样。

未来的西港新城

不得不说,西港特区是幸运的。一路上,它受到中柬两国政府格外的支持和帮助。2008年,柬埔寨首相洪森为西港特区奠基。2015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会见洪森时,双方一致认为要运营好西港特区。今年6月,洪森首相还参加西港特区“百家企业入园”庆典活动。

西港特区前景是巨大的。目前,中国是柬埔寨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地。据中方统计,2015年中柬贸易额达44.3亿美元,增长18%。截至2015年,中国对柬埔寨累计协议投资额已达120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2015年在柬新签合同额14.2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2.1亿美元,增长25.8%。西港特区依托当地海港和空港,发展临港产业,形成特区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将带动柬埔寨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根据西港特区规划,园区整体开发面积将达到11.13平方公里,300家企业入驻,10万产业工人,并将建成集产业园区、城市配套多功能区和居住生活休闲区为一体的20万人宜居新城,成为柬埔寨新经济中心、东南亚新物流中心和大湄公河次区域培训交流中心。在西港特区的蓝图中,这被称为“一城两港三中心”。西港特区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时,也将“绿色生产”作为园区重点来抓。园区不仅有生产垃圾处理技术,还建成了柬埔寨最大的污水处理系统,绿化面积也迅速扩大。孙大龙说:“这里会变成柬埔寨最大的市场,甚至整个东南亚最大的市场。”

西港特区远不止是政治友好、经济利好的产物,更肩负中柬两国社会和文化互通的任务。无锡和西哈努克市在西港特区成立一年后就结为友好城市,江苏省和西哈努克省也签署友好合作备忘录。西港特区还联合无锡市政府向西哈努克省政府捐赠200套太阳能路灯。

作为“一带一路”上的一颗新星,被当地人誉为柬埔寨“小深圳”的西港特区示范性作用正在日益扩大。正如帕拉维萨所说:“西港特区提供的经验是,找到双方共同投资基础,有了良好的支点,‘一带一路这一倡议就能深入更多国家。”

猜你喜欢

西港西哈努克特区
西哈努克成功抗癌得高寿
《特区文学|诗》2022年征订启事
《特区文学》2022年征订启事
西哈努克市对标深圳澳门
现代生产带来的现代生活: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的社区服务
DC炫特区
AVL和西港合作为天然气发动机提供新一代HPDI技术
基于MIKE SA模型的厦门西港海域溢油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西哈努克:见证中柬跨世纪友谊
阅读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