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2016-05-14李瑾
摘要:近年来,随着寻根文化热,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的根亲文化研究也逐渐开展起来。伴随着寻根文化研究的深入,固始根亲文化节作为寻根文化的一种物质表现形式应运而生。作为传统文化与当代人文理念的结合,固始根亲文化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及相应的活动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借鉴性。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内在要求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继承,因此,要全面挖掘固始根亲文化的价值,开辟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
关键词:固始根亲文化;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226-01
一、固始根亲文化的概述
所谓根亲文化,就是寻根溯源,是身处异国他乡的人们因怀念自己的祖先,凭借自己姓氏、家族、血缘等线索,探索先人足迹,追踪自己血脉的文化活动,它既包括一系列的精神活动,也包括物质表现形式。从本质上来说,寻根文化是是伦理血亲的新的表现形式,是对血缘宗族的一种认同与归属,与中国传统的孝文化密切相关,是新时代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总的来说,根亲文化不仅包括地域上和物质上的根文化还包括一种思想上的寻根文化,追寻心灵的归属感。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固始县是一些传统姓氏的起源地。如潘姓最早出自古潘国,就在今固始县境内;蒋姓出自今固始县蒋集镇一带,另外淮滨县期思镇也有分布;廖姓也源于固始县内。固始县凭借中原的地势加上淮河的哺育,具有优越的生产条件,自古以来就是江淮地区的丰腴之地,固始也拥有丰富的移民文化和名人文化资源。
二、固始根亲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可借鉴性
(一)固始根亲文化自身的价值性。
固始根亲文化是集根文化和寻根文化于一体的综合精神研究与物质开发的文化活动,不仅诠释了丰富的历史内涵,还与现代文明相接轨,举办了固始根亲文化节,其价值远远不只在于推动经济发展,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南迁的固始移民主要集中在福建漳州、泉州,其后裔更是遍布闽粤、港澳台及海外各地,广大移民不忘“光州固始”,使得固始现已成为闽台地区和一些海外华侨公认的的祖根地,牵动着无数移民的祖根情怀。这些移民文化、姓氏文化和名人文化共同维系了中华儿女的血脉亲情,是中华民族的一脉相承,同根同源的见证,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活化石,具有宝贵的价值。其次,作为固始根亲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的固始根亲文化节的开展,可以有效地通过活动的形式向大家传播优秀的文化,提升文化自豪感和认同感,体现其价值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活动,目的就在于通过传递一种优秀的思想文化,使得人自身得以全面的发展,因此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便是其内在要求性的体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要想维持自身的发展,就必须与时代接轨,把握开放性、共享性的理念,积极吸收优秀的内容为我所用,不断创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思维。因此,固始根亲文化便以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面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思路。
三、固始根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一)固始根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的应用。
固始根亲文化体现的寻根精神及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两岸和平统一,有利于增强海外华人的凝聚力,从这个立足点出发,寻根无疑是异地同根人相互交流的重要渠道和纽带,是增强华夏民族认同感的重要手段。因此,固始根亲文化包含的根文化和寻根文化,是爱国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据台湾统计过的人口资料显示,台湾100个大姓中,有63个姓氏的祖先来自河南光州固始。台湾大多数人的祖籍在闽粤,但是祖根在固始。这种移民寻根文化的背后反应的是南迁先民的后裔们对祖地的深情,是同根共祖,血脉相连的情怀。
细细探究姓氏寻根,会发现其是祖宗崇拜的一种延伸。自古以来,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拥有浓厚的家族意识,尊祖敬宗观念根深蒂固。同姓氏就是连接同一个家族的一种标志,这也是闽台后裔寻根谒祖的重要依据。海外华侨通过家谱等线索了解自己文化背景和文化源泉,追寻自己的血缘所出,这种寻根活动便于海内外儿女形成血缘上的认同和民族的心理凝聚力。
弘扬寻根文化就是弘扬祖宗文化,加强血缘联系,弘扬寻根文化也是弘扬孝文化,培养礼仪规范。合理利用寻根文化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有利于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维护社会稳定,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培养人们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因此,所有这些由固始根亲文化传达出来的优秀传统美德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二)固始根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的应用。
能够承载一定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并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利用的都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加以利用。固始根亲文化承载着中国传统的重血缘宗族的根文化与寻根文化,传承着中华传统美德的孝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所以应当充分发挥固始根亲文化的文化载体作用,不断发掘、利用固始根亲文化承载的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同时,也要注意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合到固始根亲文化中,向学生灌输这种思想,引导学生在固始根亲文化活动中吸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通过寻根活动,不仅强化了异地华人对祖国的认同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加深了同根同源子孙的血缘感情,弘扬了团结友爱和互相帮助的传统美德。由此,根亲文化节的开展,便丰富了新时期中华传统美德的载体。综合看来,固始根亲文化节的开展,作为寻根文化的重要形式,既有普遍的群众参与又有社会实践性,所以应该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的作用。
(三)固始根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的应用。
固始根亲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集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一体,体现时代性,具有社会性。伴随着固始根亲文化的包括潜在的对寻根文化、根文化的研究,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品质再一次呈现出来,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这股寻根热在教育领域进行相应的宣传和教育,在社会中形成一种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氛围,发挥文化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功能。固始寻根文化是立足于中华传统道德伦理文化重血缘、亲宗族的基础之上,依托中原丰厚的文化底蕴,强化中原与闽台及海外侨胞血浓于水联系所形成的寻根谒祖的重要文化现象,是中原寻根发展实践的真实写照,如此浓厚的积极的传承优秀文化的氛围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
[1]李霞.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中南大学学报,2013(5).
[2]张新斌,根亲文化的讨论与思考[J].中原文化研究,2014(3).
作者简介:李瑾(1993-11),女,汉族,河南省信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单位:海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