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阳台

2016-05-14张炎

月读 2016年9期
关键词:西泠蔷薇燕子

张炎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张叔夏词集》)

【品读】

有人曾说,西湖的一泓湖水,乃是古今文人们练笔、竞墨的好题目。这话真不假。张叔夏此阕词,即是春游西湖有感。确切地说,是春游,也是重游。之前,我曾读到过他另外一阕游西湖之词,满目皆是“波暖绿粼粼”“鱼没浪痕圆”类的生气与喜气。当然,这生气与喜气之后,亦似略略含着些薄忧淡愁。但相较而言,此一阕重游西湖之作,似比先前哀婉多了。

于词于文讲,开篇大抵是最见作者文笔功夫处。此阕首二句,就甚妙。头句“接叶巢莺”,很精彩,是由杜少陵“卑枝低结子,接叶暗巢莺”化来的。紧接二句“平波卷絮”,亦为奇巧之句,亦奇巧在耐人寻思上。你想,既为“平波”,就是无风无浪之水面,又如何能“卷絮”?要说是“流絮”“飘絮”,尚还合理。然若细细琢磨去,盖能“卷絮”的“平波”,多半是流速急、时有暗涌的水?接下去再看,“断桥斜日归船”,读完此句,登时明白,却原来,此一“卷絮”之水,既非流速急,亦无暗涌,而是有船只行于水上,船过之后,水波若不“卷絮”,才怪呢。

好词曲,就是这样,看似离奇,却很贴实。

此阕词,起笔八字,自成一联,工致;起笔三句,则一气呵成,且连用了三个极好的词:巢、卷、归,一下子让静景有了动态之美,让人“目”见,意兴骤起,“赏”之忘倦。

可这个张叔夏似是个词界高手,是不会任由你的思绪一路这般畅游下去的。当人的思绪还在“巢莺”“卷絮”“归船”中徘徊沉浸时,他陡然转笔,忽的一声叹息:“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这一叹息,似问,似答;非问,非答,然答案明明就在问题中,真真叹得好啊。好的词曲,就像好的文章。不会一马平川地写下去,也不会让人一眼望到底,其中多设曲折游廊。此一问句,就是曲折游廊,发人深思,耐人探寻。是啊,光阴如梭,春日苦短,哪里有那么多好的人、好的物、好的天气、好的景致,无限制、无休止地等着你?遂,人该时时珍重,珍重所见,珍重所遇,珍重所有。一句老话,且行且珍

惜吧。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此乃张叔夏的忘情自语,约似人们口中常说的一些话:老天睁睁眼哇,菩萨帮帮忙吧。“更凄然,万绿西泠,一抹荒烟。”此句很叫人纳闷,怎么是一抹“荒烟”?“人烟”都哪去了?就我觉来,作词或作文章,最最难最最见功底处,还不在开篇上,而在于上下文的衔接上。张叔夏此词,上半阕以满眼“荒烟”暂且煞住,下半阕则以一句“当年燕子知何处”相续,真可谓衔接巧妙、天衣无缝。眼见既是满目荒烟、了无人烟了,那么旧年里的燕子倘若来了,该往何处去呢?人读到这里,忽而有种无“家”可归的哀愁,暗暗袭上心头。而且,“当年”一词看似是轻轻的带笔,但分明怀想很深。“深”处何见?见于下句:“韦曲”“斜川”,乃地名,不作解。“苔深”“草暗”,就都是心情了,怀想愈深,所见愈浓重。接下“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一句,倒很有意思。胡适之先生曾讲,古文学里的鸥,是最闲、最无愁的鸟。今张叔夏说鸥也有愁了,愁的普遍可想而知。

张叔夏到底为何这般忧愁?连游个湖也心不在焉、唉声叹气的。

张叔夏乃南宋贵胄出身,是其友笔下“翩翩然”“风神散朗”的阔少,且过着笙歌夜舞、锦衣玉食的日子。一朝宋亡,家祖战死,房屋被烧,他便成了没有归属的遗民。至后十多年,家财用尽,遭际又不佳。遂身世之感,盖时在心头,怨不得所到处、所见处,皆是荒烟、深苔、暗草。如此,他有“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的心境,也就很好理解了。

不过,话又折回来讲。人之一己之力,是如何也敌不过时间与时代更迭的,更敌不过一个“无常”。人,总要学会安时顺运地活。倘若一味在自己的苦里苦着,在自己的愁中愁着,那也太为难自己了,也可惜了生命。就以张叔夏而言,至少他曾经有过繁荣安逸的日子,比起那些一生都在不幸与艰贫中挣扎过活的人,倒该多些知足与豁然才是。(杨蓉)

猜你喜欢

西泠蔷薇燕子
蔷薇在诉说
安徽省图书馆藏傅增湘未刊手稿《西泠诗草》考略
匆匆离别添新愁
燕子
中华谣
屋乌之爱
燕子叫
朵朵和蔷薇(上)
燕子一家
野蔷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