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浒传》的比较句

2016-05-14张宇萍

智富时代 2016年9期
关键词:水浒传比较

张宇萍

【摘 要】本文封闭式地考察《水浒传》平比句、差比句与极比句等比较句式的使用情况,并与《西游记》、《红楼梦》进行对比,以期窥探近代汉语比较句的发展。

【关键词】水浒传;比较句;近代汉语;“比”;比较

一、平比句

平比句也称“等比句”,用来表示事物的异同,说明相比事物某方面或某些方面一致。

(一)“像”字句。现代汉语的“像”既表示比喻,也表示比较。《水》的“像”亦如此,用于比较时是“和……一样”的意思。《水》“像”字使用极多。例如:哥哥,你又露出雪也似白面来,亦不像忍饥受饿的人/这汉是谁?恰像土地庙里对判官立地的小鬼。其他相类的比较词还有:“如”、“似”、“相似”。《西》、《红》亦有此句式,例:但其族人那里皆能象宁荣二府的富势头,原不用细说。/若像往常在高老庄走时,把嘴朝前一掬,把耳两头一摆,常吓杀二三十人哩。

(二)“与/和”字句。“与(和)”常构成这样的句式:与/和……一般、与……仿佛、与/和……无异、与……不同,以后二式为多。可做谓语、定语。“无异”句共4句;“一般”句共7句;“仿佛”句1句;“不同”3句。例:我得异梦,亦是如此,与贤弟无异,因此而来。/弟子,你往日学的法术与高廉一般。/此处节气,又与昭德府那边不同。/年纪与叔叔彷佛,二人争差不多。《西》、《红》同样使用此句式,但三者所搭配使用的词稍有不同。《红》句式为:与/和……同(相同/一样);《西》句式为:与/和……同/齐/相同/相类/一样/差不多/无二/无异/不差。

(三)“一般”句。《水》中“一般”共有158处。“一般”常和“与”、“和”一起构成1.2“与/和”字句。或与“像”、“似”构成“像/似……一般”句式,还可构成“比……一般”(仅1例):那妇人见了,却比半夜里拾金宝的一般欢喜,堆下笑来。同时也可单独在句中做状语表示一样、相同之意: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原来这婆娘倒不是个良人!与之相类的还有“无差”: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西》、《红》都有“一般”句,数量多于《水》。与《西》、《红》不同的是,《水》无与“一般”相类的“一样”。

三者都有“像”字句、“与(和)句、“一般”句,《西》、《红》有“一样”句和“有”字句,《水》无。

二、差比句

差比句是指两个或多个比较对象在程度、性状、数量等方面有差别的句子。

(一)“比”字句。《水》共出现“比”字131次。用于比较句的“比”有3种,共47例。一是做动词用,表示“能相比,比得上”,使用“难”、“不”、“非”等否定词表示不可比,其中“非比”8句,“不比”12句,“难比”3句,“比不得”3句,“比(得)”6句。例:这梢公非比前番,使着一帆风蓬,早送到江州上岸。/今次廝杀,不比在梁山泊时,可要先探水势深浅,方可进兵。/亲兄弟难比别人。/我的面儿虽比不得潘安,也充得过。/那汉道:“奢遮杀,问他敢比得我郓城宋押司,他可能!”二是做介词用,引进被比较对象,共10句,都为肯定句,例如:宋江观看那山形势,比他山又是不同。/烟火花炮比前越添得盛了。

三是做介词,相当于“像”,表示等比,共3句,例如:长的比“险道神”,身长一丈。

《西》“不比”仅有1例。作为动词“比”,《红》有155例。其中义项为“能相比,比得上”的有89例,介词比337次,远比《水》多。《水》无《西》、《红》之“比……如何(何如)”等疑问句式。

随着时代的发展,“比”字句的数量越来越多。古代汉语的“比”是动词。宋代是“比”由动词虚化为介词的过渡期。到了明清,“比”才真正由动词虚化为介词。

(二)“似”字句。《水》差比“似”字句多是“强似……”、“不强似……”的格式,表示“比……强”之意。“强似……”有11句,“不强似……”有7句。例:宋江道:“你若是如此,便强似送我金帛。”/他有些不如你处,也不该一刀的罪犯!不强似你和打劫贼通同!”与之相当的,还有“强如”,只1句:哥哥怎生可怜见,引进则个。强如造七层宝塔!还有“欺”,与“似”对仗同用。《西》、《红》皆有这样的差比句。

(三)“不如、不及”句。《水》的“不如”句没有比较结果,“X不如Y”,共12句,例:美食不如美器。/非宋某多谦,有三件不如员外处。“不及”句同“不如”句一样,没有比较结果。共有9句。例如:证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与“不如”“不及”相类的还有“不似”,仅1例。只恐他比不似兄长之心;可叫林,杨志领兵,孙立,黄信为副将,带领五千人马,随即下山。《西》、《红》“不如”句还有表示比较结果的“X不如Y+比较结果”,除“不如”、“不及”之外,《西》、《红》还有“莫如”、“争似(如)”、“何如”、“怎似”句。

(四)“更(是)”字句。比较意义有时通过前后语境得出,有时隐含在句中。《水》的“更(是)”字句,无需与“比”等连用,后加形容词,直接表示程度增高或降低。共12句:

深谢厚意;想那笔架必是更妙。

(五)“越”字句。与“更”相当的,《水》还有大量的“越”字句表示程度的增高。共48句。其中“越……越……”3句。例:心里越慌,又不敢不出来。/武松道:“最好,越浑越好。”《西》、《红》都有“更”字句、“越”字句。比《水》更多了“愈”、“愈加”、“弥”、“尤”等程度副词引导。

(六)“没有“句。“没有”句是“有”字句的否定式,《水》中,只有用“没有”表示的比较句,而无“有”字句。只2句。《西》、《红》都有“有”字句。《西》中“有”字句没有对应的否定形式,而《红》只有1例。《水》、《西》、《红》作为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语言代表作品,“没有”句少。

(七)“稍”字句。“稍”作为程度副词也含有比较义,不如“更”的程度深,是“稍微”的意思。共2句:《红》“略”也可以用于此句,而《水》无。

《水》与《西》、《红》皆有上述句式。《水》无《西》、《红》“过”字句、“赛”字句、“胜”字句,《西》、《红》数量都很少。尚处于实词虚化的初期。

三、极比句

极比句是比较句的最高级,多用比较词“最、至、极、绝、尤“等表示比较意义。《水》极比句以“最”为多,“极(是)”次之,“绝”较少,仅5句。例:原来故宋时,为官容易,做吏最难。/拔涛道:“押司高见极明,相烦引进。”/此是循环无比,绝高的阵法。据统计,《红》、《西》“最”、“极”常用。“绝”在《红楼梦》前60回中出现了两例,“莫大”、“至”虽有出现,却极少数。

四、结语

语言发展具有稳固性和渐变性,近代汉语的语法,一方面继承了上古、中古以来的语法构造和表达形式,同时也逐渐发展演变。《水》的各类比较句体现了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特点。①出现了一些现代汉语的比较词或比较格式:“与/和”、“比”、“越……越……”等,但也继续沿用具有古汉语文言色彩的词语或句式,如“越”“欺”等。从《水》到《西》到《红》,比较句式更加丰富,形式越来越接近现代汉语比较句。②虽未出現以“有”作为比较词的比较句,但出现了现代汉语广泛使用的“没有”句。③古代汉语差比式中一般只用一个形容词表示比较的结果,不能说明差别的程度。而现代汉语差比句则以用副词、后助形容词、补语等更细致地表示差比为特征。《西》、《红》则更加靠近现代汉语差比句形式发展。④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都使用“最”、“极”作为极比句的比较词。《水》、《西》、《红》也用这样的句式,这表明了它们作为近代汉语的代表作,是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继承和延续。

【参考文献】

[1]蒋绍愚,曹广顺主编.近代汉语语法史研究综述[M].北京市:商务印书馆.2005.

[2]王丽.《西游记》比较句式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

[3]王丽.《西游记》中的“比”字句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04,04:100-102.

[4]于立昌,夏群.比较句和比拟句试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01:14-18.

[5]张虹.《红楼梦》比较句式考察[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181-183.

[6]张洁.《红楼梦》“比”字句研究[D].鲁东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水浒传比较
读《水浒传》,看北宋社会风俗
真正的好汉——读《水浒传》有感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中国宋元时期绘画题材的思维方式比较
电影《千年之恋·源氏物语》与《源氏物语千年之谜》的比较
同曲异调共流芳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水浒传》绰号中智能文化的解读
《水浒传》(节选)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