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克海默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中国现实
2016-05-14刘文奇
刘文奇
【摘 要】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趋势,大众文化在我国逐渐形成规模。以霍克海默的文化批判来看,我国的大众文化已经具有同他所处的资本主义时代的文化特征相吻合的特征,使我们不得不重视这样一种趋势。同时,大众文化的异军突起破坏了精英文化,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已经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格局。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结合霍克海默和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我们可以借鉴其反思我国大众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吸取其合理成分,更好的发展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关键词】大众文化;霍克海默;文化批判;中国现实
一、霍克海默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
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批判,缘起于这种文化在当代西方社会所呈现的特性和消极后果。具体表现为如下方面:
(一)大众文化呈现商品化趋势,具有商品拜物教的性质。法兰克福学派的阿多诺的主流观点等人为代表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综合治理”或“一维的社会”,由于技术上的合理性裁决本身是合理的,所以大众文化不是自发形成在大众那里,而是由文化产业的伪文化在公共机构实行的统治阶级,這种文化与商品拜物教的意识形态。文化产业的思考,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的理论是阿多诺和主要依据的分析和逻辑起点等文化产业。阿多诺认为,艺术不是文化产业的产物,他们从一开始就成为市场上的替代项目只生产一种商品。于是拜物教的性质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文化工业的产品的基本属性。
(二)大众文化生产的标准化和齐一化,扼杀了个性。霍克海默和阿多诺指出:“现在一切文化都是相似的,电影、收音机、书报杂志等是一个系统,每一领域是独立的,但所有领域又是相互有联系的”。当代青年对于消费,尤其是娱乐性消费,绝大多数人都是依照周围同龄人的消费习惯来确定自己的消费习惯,以此让自己显的合群和合乎理性,否则就是怪人或者异类。现在年轻人很少有独特性的消遣活动,使得现在的年轻都是活在他人眼中或者说活在青年人同龄人的压力当中,这个词在一篇文章中有个社会学概念,就叫“Peer Pressure”,讲的就是青年人在摆脱父母过程中,产生了一种新的束缚力,这种束缚力既是客观的存在的,又是被各个青年人潜移默化的植入脑中的概念。这种概念是有利的,它使得年轻人的行为符合同龄人的规范,但是却极度缺乏个性和创造力。这是与“大众创新、全民创业”理念极度不融合的一种观念存在。如果想让年轻人拥有创新性的头脑和习惯,既要从小的教育提倡打破陈规,又要同龄人之间形成个性区别。这个个性不是指单个人身上的个性特征,而是个体行为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差别。经济全球化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便利和信息的四通八达,但是同时社会分工的细化,使得人像机器一下,每一个机器负责自己擅长的部分,割裂了人的整体性,人类对于自己的要求就是多挣钱,用钱来交换大部分商品,包括文化产品,文化快餐的诟病已经广为人知,但是几乎谁都不能逃离这样的文化氛围。资本主义文化工业模式下的消费具有了单调僵化的模式,处于准现代化的中国也大有这样的趋势。
(三)大众文化是一种支配力量,具有强制性。大众文化的科技时代已经成为统治,它的“商业化”和艺术创造力和个性消化“同质化”特性的一种新形式,而人们对现实不满的休闲和消化特点。因此,虽然大众文化从表面上不具有强制性,但是它对人的操控和统治是更深入、潜移默化和无所不在的。没有人能不看有声电影,没有一个人不能听收音机,所有的人对文化的社会影响已经接受的工业产品。文化产业的每一个动作,必然带来人们重现的一种方式塑造了整个社会的需求。通俗文化欺骗和操纵对现有社会秩序的稳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使人们面临一个不合理的社会,但对阵形势是无效的。
二、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与当代中国现实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文化改革继续深入的要求越来越紧迫,我们有必要思考和解决我国大众文化的前途走向问题,鉴于前人已经做出研究,对于类似问题应该采取吸收借鉴的态度和方法,应对属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文化问题。
(一)中国仍然需要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某些具体观点和表述可能已经过时了,但其中体现出的诸如对新的文化现象的胸怀、关注大众立场的精神还是非常值得学习运用的。目前,大众文化已经渗入人们日常的文化生活,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可是,有些人对大众文化嗤之以鼻,无意对之进行研究,甚至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对比法兰克福学派,该学派的学术视野和理论胸怀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二)走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评模式。我国当前的大众文化虽然存在商业化、齐一化等特点,但总体看还没有达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程度,还没有形成庞大的文化工业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还具有文化艺术性。更何况,在文学艺术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方针的指导下,我国的大众文化尚未完全沦为谋利益的工具,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大众文化还是能反映大众的声音的。同时,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经过像资本主义长达数世纪的思想启蒙。所以我们还要发挥其启蒙大众的重要作用,并尽量消除其负面效应。北京大学著名文艺评论家张颐武先生有一句话值得我们深思,他说:“世俗文化是低端、丰富的文化资源,传统文化要通过大众文化的出口才能流传出去”。
【参考文献】
[1]霍克海默:《批判理论》,重庆:重庆工业出版社,1989.
[2]斯道雷:《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第五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衣俊卿:《20世纪的文化批判: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解读》,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
[4]孙英春.《大众文化:全球传播的范式》[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5]许文郁,朱元忠,许苗苗.《大众文化批评》[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