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种路径实现高校班级学生自主管理

2016-05-14吴金萍

文教资料 2016年9期
关键词:有效路径自主管理

吴金萍

摘 要: 学生自主管理是高校班级管理的有效模式。在信息化、多元化和开放化为特征的时代背景下,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培养优秀的学生骨干、团队意识的建立、常规工作模块化管理、高效使用网络管理手段这五个路径是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校班级管理 自主管理 有效路径

一、高校学生自主管理的背景

在信息化、多元化和开放化为特征的时代背景下,新时期的高校班级管理呈现出民主化、差异化、制度化和信息化的特征[1]。科学有效的班级管理方法不仅事关班级凝聚力和良好的学风校貌建设,更事关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社会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提升高校学生班级管理质量和效率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教育和社会问题。

现阶段,高校学生管理普遍采用的是以学生班级为管理单元,辅导员为管理主体的管理模式[2]。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但现实中许多高校往往达不到这个标准,每位辅导员一般都要带上百个甚至几百个学生,多则管理上十个班级,少则三个五个班级,未免会存在带不过来的情况[2]。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质量,某些学者和学生管理干部提倡学生或班级自主管理方式。

所谓班级自主管理即学生自我管理,是在班主任指导下,依靠班级主体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3]。这种管理方式一方面使辅导员从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抽身出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上,另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和水平。同时,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组织活动、沟通协调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成长。这样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提高自主管理能力;有利于提升班级凝集力,提高班集体组织、沟通、配合水平,进一步助力于学生成人成才教育。

二、学生自主管理的途径

学生自主管理实现的路径很多,有很多“他山之石”。经过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在实现学生自主管理中尤为重要,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1.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

无论是传统的辅导员包办式的管理模式还是任何创新性的班级管理模式,建立班级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都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自主管理也不例外。学生自主管理充分放权给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升,但绝不是放任自流、缺乏监管。管理成效的第一责任人仍然是辅导员,且辅导员要在学生中架构有效的指挥和反馈网络,实现对学生自主管理的指导(前期)、监督和陪伴(中期)、考核与内省(后期)。可以通过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实现,比如定期报告制度、小组讨论制度、评比表彰制度等。同时,在制定制度的具体细节时,一定要做到能者居之、优者奖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培养优秀的学生骨干

目前,许多高校都设立了辅导员助理岗位,聘请一些高年级学生协助辅导员搞好班级建设和管理。通过助理带班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对增强班级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发挥班级同学的主体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都有很大的帮助[2]。这是发挥学生骨干的作用,实现班级自主管理的有效经验。学生骨干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辅导员助理是其角色之一,还包括班委、学生会、学生党员、团干等角色。这部分学生,多为经过选拔出来的,学习成绩良好,综合素质优秀或者在某些方面特别优秀,具有班级示范效应的学生。他们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善于抽象、概括、思考和判断,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学生自主管理中,学生骨干的作用更显重要。他们与同学年龄相仿、兴趣相近,生活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对学生具有更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班级管理往往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前提是必须通过观察、教育,选拔出一批思想觉悟高、学习成绩高、组织沟通能力强的学生骨干。同时,也要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培训内容侧重学生的思想品质、管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专业学习的引导及职业素养的养成等内容。另外,对学生骨干进行考核、奖惩也是必要的,这样方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氛围。

3.团队意识的建立

学生班级是一个集体,但并非都是一个团队。所谓团队,就学生自主管理过程而言,有两个关键词很重要,其一是民主,其二是参与度。除班委以外,可在班级中由同学自由结合组建若干个小组,分别申报承担常规班级工作和承办各项校园文化体育活动。学期末,辅导员根据小组的运转情况和工作绩效进行考评、表彰。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其中,成为某一项工作或者活动的承担者、组织者,以此实现班级工作人人参与、民主团结、群策群力的良好局面。

比如蚌埠医学院麻醉专业的学生,在辅导员指导下自发组建的学生兴趣小组,要求每学期期初组建小组,期中汇报进展,期末评比表彰,各小组由于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自发组建的,活动的设计和开展是结合学生兴趣和成长进行,加之引入辅导员的定期考核和评比表彰,各小组的组织建设和活动开展形成你超我赶、花开遍地的良好局面。

4.常规工作模块化管理

针对班级每学期的常规工作,使用模块化管理制度,这主要是针对同一位辅导员同时管理两个以上年级或层次,方便辅导员更系统、高效地开展常规工作而设计。比如每年的迎新工作、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志愿者服务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贫困生资助走访活动、评奖评优活动等,建立很好的模块化制度,专人专项负责。辅导员只需初期对负责某一项工作的几名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和指导即可,长期运转后,这几名学生即可成为这一项工作的“技术能手”。这样不仅有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还能在管理工作中充分体现民主,放话语权于学生,做到困者资之,优者奖之。同时,模块化工作的交接过程可以很好地加强高、低年级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传帮带作用实现共同进步。

5.高效使用网络管理手段

随着高校网络建设的逐步完善,网络给高校的班级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并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已经实现逐步网络化[4]。学生可以使用教务管理系统查看课表、选修课程、下载成绩;老师可以使用各种网络通讯手段实现工作任务的布置、通知公告的发布等。党中央、国务院早在2004年就号召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因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班级管理必须积极利用网络手段设计路径,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高效使用网络管理手段实现学生自我管理。

易班(Eclass)系统是由上海市教卫党委研发的一套服务高校师生的互联网应用系统,它以网络班级为基本单位,以易班网络班级为基础的思政平台,为思政工作者探索班级管理新模式提供可能[5]。广大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尝试此类管理平台,后台管理分权限交与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管理效率当事半功倍。

三、结语

时代在进步,学生在成长。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随着时代的进步,管理对象特质的变化而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新时期的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可谓时代特征显著、困难矛盾重重。管理者们要把握时代的节奏,更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充分发掘和利用好学生自主管理手段,实现科学、高效的班级管理,助力学生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宋春初.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高校班级管理研究[J].统计与管理,2015.5.

[2]蔡东霞.高校规范化班级管理模式探讨[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3(3).

[3]张作岭.“双主型”班级管理模式探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

[4]夏祥慧.信息技术环境下加强高校班级管理的策略探讨[J].江苏科技信息,2015.1.

[5]张亿.网络平台下高校创新性班级管理模式研究——以(易班)网络平台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10.

项目来源:蚌埠医学院学生工作实务创新项目。项目编号(XGXM09)。

猜你喜欢

有效路径自主管理
历史深度学习的六个着力点
试论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的有效路径
小学生如何通过自主管理来落实班级制度
探索自主管理智慧之路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