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调查及分析

2016-05-14王向旭

文教资料 2016年9期
关键词:统计分析研究现状

王向旭

摘 要: 在学术期刊网上搜索“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的研究成果,把搜集到的论文按发表时段、研究方法、理论依据、错误类别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总结既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出研究建议。

关键词: 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 统计分析 研究现状

1989年,公示语翻译研究开始起步,2002年,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成立了“汉英公示语翻译研究中心”,标志着我国公示语翻译集体研究的开端[1](P27),2005年,首届“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的召开,使公示语翻译研究工作进入规范化阶段。历经了十几年的时间,该项研究从少到多,由浅入深,已经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对解决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起了很大的作用,但研究领域多集中在旅游休闲、道路交通、商业服务等场所[2](P112)。医疗机构作为国家外宣的重要场合,其公示语翻译规范与否直接影响外国友人在华的生活,进而影响中国的整体国际形象。因此,很有必要收集关于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的成果,分析其研究概况,总结研究成果与不足,为以后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研究统计分析

研究者以“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研究”、“医疗卫生公示语翻译研究”、“医疗机构公示语英译研究”、“医院公示语翻译研究”、“医院标识语”等作为主题分别在万方、中国知网、维普网及百度上进行搜索,共搜到2005-2016期间相关论文34篇。其中,公开发表的论文30篇,2篇硕士论文,2篇会议论文集。以下是对这34篇论文的详细分析:

(一)论文发表时段

公示语翻译虽然真正开始于2005年,但专门对医疗机构公示语的翻译则起步于2008年[3](P126),当年有两篇相关论文发表。其中,金其斌在核心期刊《中国翻译》上发表了《医疗卫生行业公示语英译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深圳市8所医疗机构为例》,开启了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研究的先例,随后的两年内,只有2009年有1篇论文发表,该项专门研究几乎为空白。从2011年开始,此项研究逐渐增多,到2013年发表论文达到21篇,但从2014年开始又有所下降,具体发表时段如表1:

(二)论文研究方法

公示语翻译属于语用学的范畴,对此类的研究应建立在大量收集语料的基础上。收集到的34篇论文,只有1篇采用的是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即朱玉鑫调查一定数量的来华工作的外籍友人,其他33篇均采用对医院实地考察,搜集语料,再进行分类总结的实证研究法。如:闵小梅带领团队,收集泸州市496条医疗机构的英文公示语,并对其分析归纳。可见实证研究法是此类研究的主要方法。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该项研究所遵从的理论依据有功能对等理论、翻译目的论,研究的视角与方法有文本类型学理论视角、功能语境视角、互文性领域、生态翻译视阙、错误分析法等。其中,有2项研究采取错误分析法,4项从文本类型学视角进行研究。值得注意的是,有7篇论文缺少理论指导,只是在收集语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了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存在的问题。

(四)论文发表的期刊

搜集到的2008-2016年间公开发表的30篇相关论文,只有2篇分别在2008和2013年发表在中文类核心期刊,其他均发表在一般CN刊物。其中,发表在相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有5篇,发表在本科类学报的有15篇,发表在综合类普通期刊的有10篇。由此可见,该项研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提高。

(五)研究地域

既有的研究中,研究地域涉及3个省份,分别是河南省、黑龙江省、陕西省;5个沿海城市,分别是广州、三亚、宁波、深圳、珠海;8个内陆城市,分别是北京、泸州、扬州、丽江、牡丹江、玉溪、郑州、长沙。很多省份和城市没有涉及,研究地域不广泛,各地没有形成大规模的研究氛围。

(六)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的错误类别

在这些实证研究中,研究者都对医疗机构设置的英文公示语错误类别进行了总结,对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的错误类别进行了总结归纳。表2是对30篇论文中对总结的错误类别的统计:

从表2可知,研究者在对医疗机构进行实地考察后,发现最大的公示语翻译问题是用词不当,而拼写错误与大小写不规范这两个本可以避免的问题,却频频出现[4](P135),“不符合英文表达习惯”、“译法不一致”这类关于词汇运用的错误也很多。

(七)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策略

公示语翻译策略的研究是公示语翻译研究的重点,研究者在对医疗机构公示语出现的词汇运用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后都提出了建议,有建议从生态翻译学维度进行翻译,有建议按照文本类型翻译,其中,建议根据“看易写”和“ABC”模式的最多。

(八)对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的建议

研究者对医疗机构公示语的翻译现状提出了建议,主要有:第一,成立专门的权威的翻译机构,加强对公示语翻译的监督。第二,强化公示语英译标准,提高翻译从业人员的素质。第三,借用现成的表达。第四,加强政府管理。

二、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研究存在的问题

1.研究成果匮乏,缺乏广度和深度。

国家非常重视公示语翻译研究,专门成立了公示语研究中心,在核心翻译杂志上设立公示语翻译专栏,并三次召开“全国公示语翻译研讨会”,由于国家的整体重视,公示语翻译研究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绩,无论是论文的数量还是质量都已经硕果累累[5](P154)。关于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的专项研究还比较匮乏,根据以上统计数据,该项研究的论文数量还很少,说明此项研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现有的研究成果也缺乏广度和深度,从地域上来看,研究范围不广,很多一线城市还缺乏此项专门的研究,大部分地市没有制定详细的医疗机构公示语规范,研究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是否规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不符合我国大城市国际化的趋势。另外,论文的深度有待进一步挖掘,有的论文只是收集个别医院的语料,对问题的分析也缺乏深度。

2.研究理论基础薄弱。

一项科学研究需要充分的理论支撑,才能保证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既有的34项关于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的研究中,有7项未提到理论依据,也就是23%的研究缺乏理论指导,这样的研究就很难保证其科学性和严谨性。

3.语料收集不全面。

大部分的既有研究都是基于某一特定区域,如:燕玉芝对河南医疗机构公示语的研究,但她只收集了河南省内4家医院的公示语,语料不够全面,所发现问题的代表性就难以保证。其他很多此类研究,也都存在研究对象不够全面的问题。

(二)未来研究的建议

基于以上所发现的问题,对未来此项研究有以下建议:

1.对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研究应该更系统化。

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研究应更系统化,避免以点带面,各地应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对所在区域的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进行排查式的数据收集,确保资料收集的全面性和科学性。

2.有充分的理论支撑。

翻译研究要有充分的理论支撑,在理论的指导下研究翻译策略,为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提供方法参考。

3.建设医疗机构英文公示语语料库。

建设医疗机构英文公示语语料库,为公示语翻译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数据资料,有助于加强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的规范化。

三、结语

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研究作为公示语研究的一部分,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其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相关理论基础需要进一步夯实,语料资源需要进一步收集。因此,今后要加强对医疗机构公示语翻译的系统研究,广泛收集相关语料,并用翻译学、语用学相关理论指导此项研究。

参考文献:

[1]邹彦群,满颖,孟艳梅.公示语翻译研究十年综述[J].上海翻译,2011(4):27.

[2]王明月.公示语翻译研究综述[J].电影评介,2014(5):112.

[3]燕玉芝.河南省医疗机构双语公示语建设[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26.

[4]何刚强.翻译能力面面观[R].第四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主题发言,2011-4-6.

[5]闵小梅.错误分析指导下的医院公示语英译实证研究——以泸州市三甲医院为例[J].外语教育,2013:154.

猜你喜欢

统计分析研究现状
如何发挥新时期统计工作的作用之我见
试井法分析井间注采关系的研究现状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我国环境会计研究回顾与展望
浅析电力系统谐波及其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