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平御览·皇王部》校释

2016-05-14贾娟

文教资料 2016年9期
关键词:大禹

贾娟

摘 要: 《太平御览·皇王部》辑录了大量有关大禹的资料,对夏史的研究特别是大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梳理大禹史料,对《太平御览·皇王部》中的一些语句字词进行校释。

关键词: 大禹 《太平御览》 皇王部 校释

关于大禹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果颇丰,学者们努力从神话学、民俗学、宗教学、历史学、语言学等多角度研究大禹文化。在这些研究中,从文献学的角度对大禹史料进行整理是做好其他研究工作的粮草。有关大禹的历史文献分散在浩若烟海的古文献中,我们需要对其收集梳理。先秦文献更接近大禹传说时代,不过后世文献更有利于与早期文献的对比研究。《太平御览·皇王部》辑录了大量有关大禹的史料,对夏史的研究特别是大禹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商务印书馆1935年《四部丛刊三编》影宋本为底本,对一些语句词语进行探讨。

1.《礼》曰:昔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郑玄注曰:冬则居土,暑则聚薪居其上也。)

营窟,上古时掘地或累土而成的住所,一说是相连的洞穴。橧巢,聚柴薪造的巢形住处。《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宫室,冬则居营窟,夏则居橧巢。”孔颖达疏:“冬则居营窟者,营累其土而为窟,地高则穴于地,地下则窟于地上。谓于地上累土而为窟。”《孟子·滕文公下》:“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焦循正义:“按《说文·宫部》云:营,帀居也。凡市阛、军垒,周帀相连皆曰营。此‘营窟当是相连为窟穴。”元吴莱《三彭传》:“橧巢营窟,风雨漂摇。”

2.《古史考》曰:古之初,人吮露精,食草木实,穴居野处。山居则食鸟兽,衣其羽皮,饮血茹毛;近水则食鱼鳖、螺蛤。未有火化腥臊,多害肠胃。於是有圣人以火德王,造作钻燧出火,教人熟食,铸金作刃,民人大悦,号曰燧人。

精,精华。

饮血茹毛,谓原始人类不知用火,连毛带血生食禽兽。《礼记·礼运》:“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实、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汉班固《白虎通·号》:“(古者民)饥即求食,饱即弃余,茹毛饮血而衣皮苇。”南朝梁萧统《<文选>序》:“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

螺蛤,螺与蛤,泛指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钻燧,古代取火用具,钻木以取火。《论语·阳货》:“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刘宝楠正义:“周氏柄中《典故辨正》:‘钻燧之法,书传不载。揭子宣《璇玑遗述》云:‘如榆刚取心一段为钻,柳刚取心方尺为盘,中凿眼,钻头大,旁开寸许,用绳力牵如车,钻则火星飞爆出窦,薄煤成火矣。此即《庄子》所谓木与木相摩则燃者。古人钻燧之法,意亦如此。今案揭说颇近理。若然,则春取榆柳者,正用两木,一为钻,一为燧也。其枣杏桑柘,意亦然矣。”

3.《礼》曰:后圣人有作,(作,起。)然后修火之利,范金(钵作器用。)合土,(瓦瓴瓮及大)以炮以燔,以烹以炙,以为醴酪。

范金,用模子浇铸金属品。合土,和泥土。《礼记·礼运》:“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台榭宫室牖户。”孔颖达疏:“范金者,谓为形范以铸金器”,“合土者,谓和合其土,烧之以作器物”。清龚自珍《纵难送曹生》:“天下范金、抟垸、削楮、揉革、造木几,必有伍。”

瓦瓴瓮,古代陶制器物的总称。瓴,陶瓦制的容器,似瓶。《汉书·高帝纪下》:“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颜师古注引如淳曰:“瓴,盛水瓶也。居高屋之上而幡瓴水,言其向下之势易也。”瓮,小口大腹的陶制汲水罐。《易·井》:“井谷射鲋,瓮敝漏。”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郑玄曰:“瓮,停水器也。”

醴酪,甜粥。《太平御览》卷三十引晋孙楚《祭子推文》:“黍饭一盘,醴酪二盂。”唐韩鄂《岁华纪丽·寒食》:“醴酪,大粳米或大麦为之,即今之麦粥,醴即今之饧是也。”

4.《易坤灵图》曰:宓牺时,立元部,民易理。

“元”,“九”之误。《古微书·易坤灵图》作“伏羲立九部而民易理,蓋九州之始也”,可证。

5.《帝系谱》曰:伏牺,人头蛇身,以十月四日人定时生。

人定,夜深人静时。《后汉书·来歙传》:“臣夜人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王先谦集解:“《通鉴》胡注:‘日入而群动息,故中夜谓之人定。惠栋曰:‘杜预云,人定者,亥也。”

6.崔寔《政论》曰:太昊之世,设九庖之官。

庖,当为“扈”,九扈相传为少皞时主管农事的官名。《尔雅·释鸟》“扈”作“鳸”,《说文》引作“九雇”,本是农桑候鸟,借以作农事官名。《通典卷第十九》职官一:“九扈为九农正。扈,止也,止人使不淫放也。扈有九种,春扈鳻鶞(又叫鳻盾),夏扈窃玄,秋扈窃蓝,冬扈窃黄,棘扈窃丹,行扈唶唶,宵扈啧啧,桑扈窃脂,老扈鴳鴳。以九扈为九农之号,各随其宜,以教民事者也。”又《金楼子卷一·兴王篇一》:“少昊帝金天氏……以鸟纪官。凤鸟氏为司历正,元鸟氏为司分伯,赵氏为司至,青鸟氏为司开,丹鸟氏为司闭,祝鸠氏为司徒,雎鸠氏为司空,爽鸠氏为司寇,鹘鸠氏为司事,五雉为五工正,九扈为九农正,天下大治焉。”

7.魏陈王曹植《女娲赞》曰:古之国君,制造笙簧。礼物未就,轩辕纂成。或云二君,人首蛇形。神化七十,何德之灵。

簧,笙上之竹管,做乐器之用。《山海经》郭璞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诠评》:“《御览》七十八作制造笙簧。”《礼记·明堂位》郑注:“笙簧,笙中之簧也。女娲作笙簧。”晋崔豹《古今注》:“女娲……欲人之生而制其乐,以为发生之象;其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二簧也。”

礼物,谓制度与器物。

纂成,《尔雅·释诂》:“纂,继也。”纂成,继续完成。

二君,《诠评》作“二君,即伏羲、女娲。皇甫谧《帝王世纪》:‘庖羲氏蛇身人首。女娲氏承庖羲制度,亦蛇身人首”。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伏羲鳞身,女娲蛇躯。”

七十,古代传说女娲氏一日之中,出现七十种变化。

8.《易下·系》曰: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

作,发明。

揉,使木弯曲或伸直。

耒耜,古代耕地翻土的农具。耒是耒耜的曲柄,耜是耒耜下端的起土部分。《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郑玄注:“耒,耜之上曲也。”

益,《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易·益》:“益,利有攸往。”孔颖达疏:“益者,增足之名,损上益下,故谓之益。”《十三经注疏·周易正义》:魏王弼注曰“制器致事以益万物。庖羲氏死后,神农氏成为共主,削木做犁头,弯木做犁柄,将除草耕种的便利教导与天下民众。”犁这一工具取之于益卦,说明社会已经步入农业时代。

9.《易坤灵图》曰:其母萌之,玄云入户,蛟龙守门。(母为庆都也,天皇之女,天帝以玄云覆卫之。)故曰:“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萌”,“崩”之误。《古微书·易坤灵图》:“尧母崩去”下有“摄天之业,使之理也”,郑(郑康成)注云:庆都为天皇之女,天帝以玄云覆卫之,“故言乃统天也”。

10.《风土记》曰:舜,东夷之人,生于桃丘妫水之汭,损石之东。旧说言舜上虞人也。虞即会稽县,距余姚七十里,始宁上虞,南乡也,后为县。

东夷之人,《孟子集注卷八》: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会稽旧记》云:“舜上虞人,去虞三十里有姚丘,即舜所生也。”

11.《礼含文嘉》曰:禹卑宫室,垂意于沟洫,百谷用成,神龙至,灵龟服,玉女敬养,天赐妾。

卑,与“垂意”相对,轻视。

垂意,专注。

垂意于沟洫,《守山阁丛书·古微书·礼含文嘉》卷十七作“尽力乎沟洫”,“天赐妾”,作“天赐一神龙女降”。又曰:“按《宋书祥瑞志》:玉女者,天赐妾也,禹时有之。”

沟洫,田间水道。《周礼·考工记·匠人》:“匠人为沟洫……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方十里为成,成间广八尺,深八尺,谓之洫。”郑玄注:“主通利田间之水道。”

12.《归藏》曰: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

筮,用蓍草占卜休咎或卜问疑难的事即占卦。

享,供祭品奉祀祖先。《书·盘庚上》:“兹予大享于先王。”孔颖达疏:“《周礼·大宗伯》祭祀之名:天神曰祀,地祇曰祭,人鬼曰享。此大享于先王,谓天子祭宗庙也。”

钧台,古台名,亦名夏台,在今河南省禹县南。《左传·昭公四年》:“夏启有钧台之享,商汤有景亳之命。”杜预注:“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盖启享诸侯于此。”

13.《归藏》曰:昔桀伐唐,而枚占于营。营或曰不吉,不利出征,惟利安处,彼狸为鼠。

彼狸为鼠,《太平御览》卷九百一十二引云:“昔者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彼为狸,我为鼠,勿用作事,恐伤其父。”又《博物志》引云:“桀筮伐唐,而枚占荧惑曰:‘不吉”,盖“彼狸为鼠”脱“我”、“为”二字,又“营或”即“荧惑”。

14.《帝王世纪》曰:(汤)遂斋戒剪发断爪以己为牲,祷于桑林之社。

桑林,古地名。相传为殷汤祈雨的地方。《墨子·明鬼下》:“燕之有祖,当齐之社稷,宋之有桑林,楚之有云梦也。”《淮南子·主术训》:“汤之时,七年旱,以身祷于桑林之际,而四海之云凑,千里之雨至。”《后汉书·钟离意传》注引“以己为牺牲,祷于桑林之社,以六事自责”。

社,古代谓土地神。《国语·鲁语上》:“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韦昭注:“社,后土之神也。”

15.《礼纬》曰:汤之时,其民大乐其救之于患害,故乐名大护。护者,救也。

大护,乐。《吕氏春秋·古乐》:“殷汤即位,夏为无道,暴虐万民,侵削诸侯,不用轨度,天下患之。汤于是率六州以讨桀罪,功名大成,黔首安宁。汤乃命伊尹作为《大护》,歌《晨露》,修《九招》、《六列》,以见其善。”高诱注:“《大护》、《晨露》、《九招》、《六列》皆乐名。”汉班固《白虎通·礼乐》:“汤乐曰《大护》。”《广雅·释乐》作“大頀”。王念孙疏证:“頀,各本讹作护,惟影宋本不讹。頀、护古字本通。”

16.《尚书璇玑钤》曰:汤受金符,(金符,禹录。)白狼衔钩入殷朝。(钩缚束之要,明汤得天下之要也。)

汤受金符,《艺文类聚》十二:“汤受金符”作“汤受金符帝箓”。田俅子曰:“商汤为天子都於亳,有神手牵白狼,口衔金钩而入汤庭。”《帝王世纪》曰:“汤时有神牵白狼衔钩入殷朝者,乃东观沉璧于洛,获黄鱼黑玉之瑞,于是始受命称王。”《抱朴子·内篇·对俗》:“白狼知殷家之兴。”

17.《韩诗内传》曰:汤为天子十三年,年百岁而崩。

十三年,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指出《汉书·律历志》:“成汤方即世崩没之时,为天子用事十三年矣。商十二月乙丑朔冬至,故《书序》曰:‘成汤既没,太甲元年,使伊尹作《伊训》。《伊训》曰:‘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据此,则自汤元年至太甲元年为十三年,汤在天子位凡十三年。

18.《说苑》曰:汤欲伐桀,伊尹请且乏贡职,以观夏动。桀怒,起九夷之师,伊尹曰:“未可。彼尚能起九夷之师,是罪在我也。”汤乃谢服,入贡职。明年,又乏贡职,桀起九夷之师,九夷之师不起,伊尹曰:“可矣!”汤乃兴师。

贡职,贡赋、贡品。“请且乏贡职”,刘向《说苑》卷十三作“请阻乏贡职以观其动。”“起九夷之师”,《说苑》卷十三作“起九夷之师以伐之”。“汤乃谢服”,《说苑卷》十三作“汤乃谢罪请服”。“入贡职”,《说苑》卷十三作“复入贡职”。“又乏贡职”,《说苑》卷十三作“又不供贡职”。

参考文献:

[1]四部丛刊三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

[2][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2009.

[3][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北京:中华书局,2011.

[4][梁]萧统.文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5][宋]范晔.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2007.

[6][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北京:中华书局,1983.

[7][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

[8][唐]欧阳询.艺文类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9][明]孙瑴辑.古微书.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10][清]宋翔凤辑.帝王世纪集校序.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11][民国]王国维.今本竹书纪年疏证.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

本文为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重点课题“大禹文化后期的古文献整理与文学传承关系研究”[125J060]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大禹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获奖工程
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获奖工程
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获奖工程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大禹网络:这家MCN机构,捧出无数网红
“小大禹”来治水
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