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空间的治理
2016-05-14张厚远
【摘要】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确保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是居安思危、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风险、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之一。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空间的治理是当前网络安全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国家安全 意识形态 网络治理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已成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今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利用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等,这样的行为要坚决制止和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所以,要依法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至2015年12月,全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10~3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达到75.1%,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29.9%,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①由此可见,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网民,中国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尤其是青少年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复杂。
一、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根据当代国际和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安全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传统的国防安全拓展到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非传统领域,大国之间非传统安全的博弈非常激烈,手段也更加复杂多样、隐秘凶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空间逐渐被视为继大陆地区、海洋地区、领空范围、太空环境之后的“第五空间”,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网络虽然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国家之间的网络攻击活动日益频繁,这些攻击除了技术上的破坏和窃取秘密情报外,还有网络意识形态之间的渗透问题。很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当前,中国所面临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西方势力企图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意识形态渗透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直言不讳地说:“进入21世纪,采用武力侵略的代价将会更加高昂,而经济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号召力将成为决定性的因素……播下思想的种子,这些种子有朝一日会结成和平演变的花蕾。”②2001年,美国兰德公司在给美国国防部的报告《美国信息新战略:思想战的兴起》中建议,当今国际政治斗争要更注重争夺对网络、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的掌控权,争夺新闻和信息的话语权。要把网络连接到世界各地,特别是不喜欢美国思想观念的国家,确保美国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标准得到他国的认同和采纳,并渗透到这些国家的制度建设之中。自1953年约翰·杜勒斯(John Foster Dulles)以来,美国历届国务卿都发表过将中国的“和平演变”寄希望于中国青年一代的言论。希拉里(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2011年2月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演讲,认为互联网是推行西方民主意识的锐利武器,美国政府的核心使命就是冲破互联网火墙,用网络手段推翻更多的她所谓的“独裁国家”。
现在,一些西方反华势力不但利用自己所能够掌控的海外网络媒体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企图发起“和平演变”或“颜色革命”,还有目的、有计划地在中国各个阶层培植自己的代言人,企图从内部分化、瓦解,传播他们所谓的民主、宪政和“普世价值”。他们在网络上制造各种焦点议题、误导公众舆论、抹黑人民英雄、虚无国家历史,实行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文化转基因”,甚至还千方百计地把不明真相的网上聚集推向街头抗议,严重污染了中国的网络空间,给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威胁。
这些国内外反动势力不断利用互联网组团结社,进行针对我国党和政府的非法组织和串联活动,屡禁不止。尤其是一些非法组织有计划地通过网络渠道,宣传异教邪说,妄图扰乱人心,扰乱社会秩序。
2.培养“异见人士”炮制虚假信息
有学者指出:“西方国家利用网络霸权地位,培植和指使一些网络‘异见人士‘意见领袖恶意炒作涉党、涉政、涉军舆情,炮制大量负面流言、谣言和虚假信息,诋毁党和政府形象。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因此被蒙蔽和诱导,听风就是雨,对坚定共同信念、凝聚社会共识形成了极大的挑战。”③
这些“异见分子”以“非主流意识形态”的身份,恣意指责中国政府和中国现行意识形态,并通过各种渠道,企图颠覆我国国家政权,要求彻底改变中国政治制度,甚至企图分裂中国。他们不断地发布带有明显政治意图的言论,或以“揭露真实事实”为幌子来欺骗网民,煽动民众对政府的不满情绪。比如:“一些所谓‘意见领袖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名,用一些所谓‘历史细节和敌对势力杜撰的‘解密材料否定革命,否定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丑化、贬损中国共产党领袖,他们的目的是从根本上否定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④
长期以来,中国的网络社交媒体始终是各种“非主流意识形态”活跃的场所,出现了所谓的“新意见阶层”,他们越来越频繁地挑衅着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通过造谣诽谤,迷惑不明真相的网民尤其是喜欢接受新事物的青年网民,形成了很大的“噪音”。例如:在天津港“8·12”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发生后,网络上一些人恶意调侃,发布极不负责任的言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笔者对他们传播的谣言进行了跟踪分析,其主要特征为:第一,通过谣言故意夸大事实,制造恐慌气氛,误导网民;第二,通过与特定历史时期的历史事件发生联系,引发网络的联想;第三,通过恶意配发血腥图片的煽情,产生视觉冲击力,扩大影响面,夸大事件的“严重性”。
3.攻击中国的“民主”和“人权”问题
攻击中国民主、人权,是美国的惯用伎俩。最近10多年来,中国境内外、体制内外的一些政治鼓噪者和所谓的“自由主义学者”不断地鼓吹当代西方所谓的“公民社会”理论并加以推广,试图影响舆论、鼓动群众、积蓄力量,实现他们所说的中国政治和社会的“转型”。其实,他们鼓吹的“公民社会”理论的政治意图是非常清楚的,但在某些场合他们为了自我保护和扩大社会影响,又刻意使用含蓄模糊、貌似中立的语言,以降低政治敏感度。
二、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空间治理的主要措施
综上所述,国内外的各种反华势力往往借助互联网的力量,给国家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严重的挑战,必须予以治理。笔者认为,治理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强造福国家和人民的责任意识,依法治网
2015年7月1日实施的《国家安全法》把“国家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防范和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掌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作为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任务之一,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事实上,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常规思维模式难以对其进行有效治理,需要不断创新法治思维,依法治网,构建绿色、开放、共享的网络意识形态空间,推动网络空间的治理工作。目前,网络空间里充斥着各种国内外反动势力以及他们的“推手”,这些“推手”怀着各种政治目的,披着各种伪装,侵蚀着国家和人民的思想意识。我们需要本着造福国家和人民的宗旨,依照相关法律有效剪除这些“病毒”,这样才会获得法律上的自然正义,在自然正义的话语框架内,偏见、诽谤和刻板成见就会失去支点,网民才能对别有用心的舆情渗透进行有效识别,并予以拒绝。
“绿色、开放、共享”是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主要目标,其前提是法治和正义。这里的法治包括国内法治和国际法治,这里的正义包括国内正义和国际正义。任何借助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进行的意识形态绑架和意识形态渗透的行为,都是违背法治精神和公平正义原则的。
2.严格管控部分公众账号
除了数以百万计的企业账号之外,互联网上还有很多媒体账号和公众人物账号,包括一些西方媒体如华尔街日报、路透社中文网等。一些个人凭借其对某些行业的深耕,也获得了不少民众的肯定和认可。
有些公众账号打着改革开放和全球化的幌子,“以西方人的措辞为措辞、西方人的视角为视角,大肆宣扬所谓‘普世价值,赞美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鼓吹全球资本主义化、西方化、美国化;有些人不断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诋毁性解读,对社会主义进行‘妖魔化宣传,抓住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问题,大肆攻击、丑化社会主义制度,攻击党的领导,削弱人们的政治认同。”⑤他们自称“持不同政见者”,甚至与我国境内外的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和宗教极端势力纠合在一起,进行分裂活动。鉴于此,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依法责令新浪、腾讯等网站依法依规关闭了一些鼓噪者的公众账号。“这些人常常无视社会责任,滥用自身影响力,在网上多次发布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以及造谣传谣、扰乱社会秩序等违法违规信息的行为。”⑥
3.媒体必须有所作为地揭露“和平演变”者
“现实世界的全部信息都能折射到网络虚拟世界,虚拟世界的‘一颦一笑深刻地影响着现实世界。几年前的中东、北非的局势动荡被称作‘一筐水果引发的革命,从中我们看到一个路线图:街头小贩自焚→维基揭秘揭露总统贪腐→社会舆论发酵→网络‘社交平台舆情扩散→民众走向街头→安全局势失控→向周边国家辐射→西方大国插手→多米诺骨牌效应→剑指利比亚→颠覆卡扎菲政权→控制阿拉伯世界。”⑦网络战作为信息时代的战略手段,已经成为一种破坏性极大、关系到国家安危与存亡的顶级作战形式。
中国也要提防出现这种情况的端倪,特别是近年来境外势力频频借用重大公共突发事件对中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挑衅中国政治,破坏中国互联网舆论生态环境。他们还经常利用外媒、国内非主流媒体造谣曲解或通过煽情的方式传播谣言。对此,国内主流媒体必须有所作为,针锋相对地揭露其“和平演变”者的邪恶目的,体现“党媒姓党”的责任意识,站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传播中国好声音,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正能量引导舆论,增强人民的自信心和理性意识。
三、构建当代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新理念
“欲信人者,必先自信。”国家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空间的治理工作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基础雄厚。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孕育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经过95年的探索,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式,形成了中国特色、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10多年来的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网络社会治理的基本路径。无论是道路选择、理论探索,还是制度建构、文化创新,都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成果,而且,在互联网发展上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构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新理念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是国家的核心利益之一,也是国家强大的“软实力”,是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必然要求。在理念上,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基因,体现“全球化”的现实特征;要共筑和平崛起的思想基础,敢于争夺话语权、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规则制定权和文化领导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并吸收其他国家意识形态中的精华部分,为我所用。
在传播策略上,一方面,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在方法上要努力改进,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多发表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采用丰富多彩的传播手段,有针对性地采用分层传播的方式,给不同阶层的群体提供他们喜闻乐见的内容。
四、结语
网络安全是我国经济和国家安全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构建当代中国主流网络意识形态的新理念任重道远,不可一蹴而就,它需要一大批有胆有识的专家学者身体力行,潜心攻关;需要相关管理部门秉持开放理念,允许争鸣和讨论;需要用互联网思维加快网络意识形态新理念的智库建设,包括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一方面,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另一方面,我们要统筹安排,提高能力,积极应对。
注释
①新华网《中国网民达6.88亿 互联网普及率首超50%》,http://news.xinhuanet.com/city/2016-01/23/c_128659627.htm.
②陶文钊等《中美文化交流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10页。
③李慎明《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10 ~ 2011——且听低谷潮声之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107页。
④谢亚洪《打好意识形态斗争主动仗》,《红旗文稿》,2013年第10期。
⑤刘昀献《中国共产党在当代面临的十大执政风险》,《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
⑥新华网《孙海英等大V账号被关:无视社会责任滥用影响力》,http://www.js.xinhuanet.com/2016-02/28/c_1118179939.htm.
⑦张厚远 史佳 《严格过滤“网络水军”》,《编辑学刊》,2013年第5期。
(本文系201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公民网络非理性表达的心理动因研究——基于群际关系的视角”,立项号:15YJCZ860042;2016年绍兴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重点专项课题“新媒体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舆论引导能力研究”,立项号:135J022)
(本文编辑:肖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