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及应对措施
2016-05-14王磊
王磊
摘 要 中职院校的学生多数是中考、高考失利的学生,学习比较困难,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增加了中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难度,如何让中职院校的学生更好、更快地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是中职院校从事《计算机应用基础》 教学的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针对职业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分析其原因,以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过程要与学生实际相结合采用多样化教学,从而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方面论述。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基础 学习兴趣 多元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9-0018-02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院校中的一门基础课,是中职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入门级课程,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以及使用计算机来获取、加工、传播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熟悉信息化社会中的网络环境,为他们自主学习、终生学习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环境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理论课上教师采用口头语言和板书式教学模式。由于职业院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中考、高考失利的学生,其基础总体上较差,程度参差不齐。多数学生不喜欢计算机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对理论知识兴趣不大。而上机操作时只喜欢上网聊天,打游戏。自主学习能力更差,这样陈旧、落后的教学模式直接造成学生课堂兴趣下降、对知识点消化和吸收较差。不仅教师难教,而且学生也感到抽象难懂、苦燥乏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师生互动性差,教师也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有些教师为了便于驾驭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整堂课都是采用Powerpoint课件加实例演示教学模式。虽然该模式比以前板书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提高,加大了课堂信息量,更直观形象。但是缺少师生间的互动,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积极性仍然没有得到充分调动。计算机应用能力是现代人的生活和工作的基础,职中学生在毕业后就面临就业,继续维持这样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向社会各岗位输送合格的人才,也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习兴趣的基础。多数职业院校的学生是“留守少年”,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不仅传授学生课本知识,还要关爱学生,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这门课程。特别是一些调皮的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更应该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只要有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及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这门课直至爱上这门课,自然会对这门课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一堂课上得好坏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多么精彩,而在于学生听了多少,学了多少。 那如何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呢?在讲授到计算机发展史时,我利用学生喜欢上网这一特点,提出问题让学生上网去查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让学生也学会了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时如何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能力。
许多同行教师都埋怨学生都要毕业了,打字还是“一指弹”。让学生练习指法,学生自觉性太差,坚持不下来。但是很多学生又很想提高打字速度,实现盲打。那么必须让学生把键盘上的字母顺序记牢,掌握基本的指法。因此,我使用一些打字游戏软件,学生在动画、音乐、色彩、游戏的刺激之下,兴趣大大提高,而且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打字速度。适时组织打字比赛,对优胜者给予一定的奖励,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多元化教学
计算机应用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其中相当一部分内容都需要学生通过上机操作去学习和掌握,为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切实提高学生技能,对这部分内容应采用以操作为主的练习模式。那如何才能让一些不爱学习的学生愿意操作练习呢?我用的是任务驱动法。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把每个学习单元中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比如在元旦来临前,要求学生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一张贺卡。先给学生展示一张贺卡,在知识准备中讲解了利用网络下载图片、音乐等内容及简单的图形编辑,并与学生一同回顾了PowerPoint软件中的相关功能,要求学生自主完成,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在随后的展示中,学生的表现超出了我的预料。他们制作的贺卡精美而有特色,有些学生自己利用Flash制作了简单的动画,有些同学的图形配色非常美观,大家都很骄傲地展示了自己的学习成果。学生从中收获了比书本知识更多的知识。
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讲授Flash动画设计时,我精心选择了几个生活中经常遇见的现象,比如水滴的过程、苹果落地的过程,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实例进行创作,把课本内容与生活结合起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有针对性的因材施教
计算机教学中面对的对象不同,教学的内容也随之进行着变化和调整。同样的内容对于同一班级不同学员来说,其接受能力也有所差别,有基础的学生对于教师所讲的基础知识听一遍做一遍就可以掌握,但对于没有基础的学生可能就会觉得困难,需要多听多练。 因此在教学安排时,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讲的时候更加细致,练的时候多加指导,为其打好基础。对于基础好一些的学生,在布置练习方面为其加入新的内容,让其有探索和发挥的余地,有意识地加深和扩展其知识面,促进提高。另外,发挥有基础的学生的特长,让其帮助和指导有困难的学生,同时也提高了其对知识技能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意将计算机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专业结合起来,贴近生活实际,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如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我在统一授课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对机电专业的学生,重点讲授硬件知识,与他们所学专业挂钩;对物业管理、物流专业的学生则借来有关软件,演示给学生看。另外,在讲授计算机应用时,为了克服枯燥乏味的说教,在讲述理论知识的同时,穿插讲授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电脑游戏软件,以及计算机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等,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差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职业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在和谐、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快乐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倪霞.谈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有效教学[J].新课程研究,2010,(9).
[2]杨志和.案例教学及其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教育信息化,2005,(5):12-15.
[3]田枫.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J].商业经济,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