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回撤创新方法

2016-05-14徐黎强

关键词:液压支架优缺点创新

徐黎强

摘 要:文章通过蒲白西固煤业22510综采工作面回撤液压支架为例,浅谈在回撤液压支架时传统方法和创新方法的不同和优缺点。通过运用创新的方法后从安全、效率和劳动强度方面得到了保证、提高和改善。

关键词:液压支架;回撤;创新;方法;优缺点

中图分类号: S60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215-2

0 引言

蒲白西固煤业22510综采工作面位于22采区西南部,北部为22508备采工作面,南部为22512回采工作面,西为风氧化带边界,东部与二二煤轨下山相邻,距西固南风井约1100m。工作面走向长度1260-1270m,倾斜长度150m,面积为189750m2。 工作面配有刮板输送机(SGZ-730/400)一部,转载机(SZZ730/160)一部,运输巷皮带(DSJ1000/160)一部,采煤机(MG300/700-WD1)一台,液压支架104架(ZY4600/18/42型双伸缩型液压支架)。

1 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回撤方法

1.1 传统液压支架回撤方法

1.1.1 回撤顺序

工作面铺网→皮带巷刮板输送机→桥式转载机→采煤机→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移动变电站→单轨吊→液压支架

1.1.2 液压支架回撤方法

①回撤支架前,先将工作面回撤端的顶板用单体液压支柱和π型梁维护好,保证支护强度。

②自机尾103支架开始回撤,工作面所有支架回撤前必须检查支架周围顶板情况。首撤103支架时,支架侧护板收回,并降柱至最低,同时用绞车将其向煤壁侧拉出,然后利用回柱绞车、导向滑轮配合单体支柱使支架旋转90°撤出工作面。103架撤出后,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加强支护。随后撤出机尾最后一架(104架)并旋转90°,并始终将104架作为撤架通道掩护架,滞后于其他回撤支架。

③支架回撤后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a.支架回撤后,支架上方顶板空顶区域沿垂直于煤壁方向用2.4mπ型梁配合3.15m单体支柱一梁三柱以迈步的形式临时支护顶板;π型梁间距最小为600mm,最大不超过800mm,共计打设6组π型梁。

b.支架回撤后,及时在老空侧使用戗棚支护顶板,一棚三柱,防止老空窜矸、窜石,影响支架回撤。

c.支架回撤后,如果空顶区域顶板完整,则使用1m铰接梁替换已迈步的2.4mπ型梁进行支护,保证空顶区域的支护强度。

d.每回撤一架,支设二组π型梁。在保证回撤空间宽度不低于3.5m的情况下,方可回收第一组梁,按照“先支后回”的原则依次循环打柱回梁。

e.工作面所有在用支柱必须迎山有力,防倒绳使用齐全,初撑力不小于11.5Mpa。

f.若在撤架过程中顶板下沉量较大,及时调整π型梁的间距,在合适位置打好木垛,保证支架顺利回撤。

g.回撤时,必须在工作面备用足量的2.5m单体支柱和2.8m单体支柱,保证工作面高度变化时能够及时更换。

1.2 创新液压支架回撤方法

1.2.1 回撤顺序

工作面铺网→皮带巷刮板输送机→桥式转载机→采煤机→工作面刮板输送机→移动变电站→单轨吊→液压支架。

1.2.2 液压支架回撤方法

①回撤支架前,先将工作面回撤端的顶板用单体液压支柱和π型梁维护好,保证支护强度。

②自机尾101支架开始回撤,工作面所有支架回撤前必须检查支架周围顶板情况。首撤101支架时,支架侧护板收回,并降柱至最低,同时用绞车将其向煤壁侧拉出,然后利用回柱绞车、导向滑轮配合单体支柱使支架旋转90°撤出工作面。101架撤出后,对工作面顶板进行加强支护。

③当撤出101架后,将机尾最后3架(104-102架)依次撤出并旋转90°,机尾最后3架并列摆放并垂直于其他支架,将104-102架始终作为撤架通道掩护架,滞后于其他回撤支架,掩护架与回撤支架间距不大于0.5m。

④将待拆支架降至最小高度,并收紧侧护板、护帮板、伸缩梁、摘除管路,然后用绞车将其牵出,调向运走装车。

⑤再前移3架掩护架,按上述程序将支架逐架撤出。

⑥支架回撤后工作面的顶板管理

a.支架回撤后,将3架掩护架依次前移对顶板空顶区进行支护。

b.老空距掩护架之间的空顶区,采用1m铰接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支护,1m铰接梁垂直于掩护架打设,防止老空窜矸、窜石,影响支架回撤。

c.每回撤一架,1m铰接梁向前延伸一根,并回收最后一根铰接梁,按照“先支后回”的原则依次循环打柱回梁。

d.回撤时,必须在工作面备用足量的2.5m单体支柱和2.8m单体支柱,保证工作面高度变化时能够及时更换。

2 传统方法与创新方法对比

2.1 两种方法的区别

在综采工作面整体回撤过程中无较大变化,区别点在于回撤液压支架时对空顶区域的支护形式不同和掩护支架数量不同。

传统方法是对空顶区域的支护采用2.4mπ型梁配合单体液压支柱进行支护,同时在回撤过程中只有一架掩护支架。

创新方法是对空顶区域的支护采用液压支架进行支护,并且将一架掩护支架增加至三架。

2.2 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2.2.1 安全方面

传统方法是用π型梁支护,创新方法是用液压支架支护。创新方法在空顶区域顶板控制方面更有效地起到支护作用,同时在人员操作方面能有效地起到保护作用,大大地降低了危险性。

2.2.2 效率方面

传统方法对回撤支架后的空顶区域采用人工使用π型梁支护,工序烦琐且耗时较长;创新方法只需要人工操作液压支架手把便可对空顶区域支护,取缔了回梁打柱的烦琐工序,操作方便、快速。据统计在22510工作面回撤支架过程中每一小班回撤支架数量为5-6架,而过去的传统方法每一小班回撤支架数量为3架,相比较回撤支架效率提高了一倍,回撤用时减少一半。

2.2.3 劳动强度方面

传统方法在每回撤一架支架后支护空顶区域时需要打设2组π梁,即4根π型梁和12根单体液压支柱,同时回收4根π型梁和12根单体液压支柱。创新方法只需要操作液压支架手把支护空顶区域。在人员劳动强度方面创新方法大大减小了劳动量。

参 考 文 献

[1] 李菲菲.综采液压支架回撤平台的设计分析与试验[D].安徽理工大学,2015

[2] 万镇.综采工作面设备回撤通道围岩控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

猜你喜欢

液压支架优缺点创新
出国留学利弊谈
针对优化液压支架立柱大修工作的对策探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水利水电工程中土石坝施工技术的探讨
浅析无人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