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
2016-05-14赵硕郭苗怀
赵硕 郭苗怀
【摘要】传统译学强调忠实,但并不完全适用于商务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翻译涵盖多个学科领域,涉及各种经济贸易活动,由于其文体、风格不同,必然要采用多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与标准。无论在理论还是实践上,商务英语翻译的标准多元化更合理、科学。
【关键词】商务英语 翻译 多元化标准
一、引言
国际商务英语是在国际商务的背景下进行跨文化交际的一种共通语言。国际商务的丰富内容和繁杂活动决定了其翻译的复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它不仅涉及两种文字和文化的转换,更涉及国际商务理论知识、国际商务各个领域的专业语言特点和各种国际商务文体的行文和专门表达法。
二、多元化翻译标准的理论界说
西方文化学派的典型代表andre lefevere(1992)指出:翻译是对原文的重现,不能真实地反映原作的面貌,因为翻译总要受到poetics、ideology和patronage三要素的影响。这三要素为研究翻译标准和各种翻译现象提供了新的文化参照系。翻译不是形式上单纯的文字转换,而是两套文化系统的相遇与冲击。原语系统和译语系统无论在风俗习惯、文化意识,还是语言风格、语篇文体、交际环境等各个层面上,都有各自独特的规范,译者面对不同的规范,必然要作出不同的反应与选择。
中国学者辜正坤教授(1989)指出:“没有也不可能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历代译家认识上的根本局限性在于他们老是下意识地追求唯一的、万能的、可以判断一切译作价值并指导翻译实践的终极性标准,须知这种标准是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指出翻译标准是多元的而非一元的,即它是由若干标准组成的相辅相成的一个标准系统。
本文就是把不同商务文体的翻译置于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的具体文体进行审视,把以“信”为天职的译者从困惑中解放出来,重新认识作为译者的影响和作用。
三、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不同的商务英语语篇,不同的翻译策略
本文以商务广告和外经贸报刊文章的标题作为翻译语料,对国际商务英语翻译的多元化标准进行进一步阐释。
1.商务英语广告的翻译:劝诱说服、创意新奇、富于感染力。国际商务广告是跨文化、跨语言的商品宣传形式,具有大众性、商业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它既是语码的转换,又要做到深层结构上语义与功能的对等与相似,通过信息的传递与宣传感召,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如:
Fresh-up with seven-up. 饮七喜,精神爽。
Hi-fi,hi-fun,hi-fashion,only from sony. 高保真,高乐趣,高时尚,只来自索尼。
Where there is a road,there is toyota. 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这些广告汉译明快有力,新奇独特,妙趣横生,充分体现了商务广告翻译中形式美与促销结合的语言特色。商务广告以情传意,其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只有遵循其独特的翻译标准,并通过语言的不断锤炼才能真正实现。
2.外经贸英语报刊文章标题的翻译:简练醒目、形象生动、具有吸引力。首先,在经贸文章标题中,大量使用短小词、创意词或简练短语,这是商务标题的一大特点,翻译时应依据相应的翻译标准,突出短小精悍、确切醒目的意境,以增强标题的语言色彩和表现力。如:deal—交易;think tank—智囊团;cut—减少;potpourri—一揽子计划;ban—禁止;ceiling prices 上限价格,等等。
其次,就标题句式结构来说,为了使语言生动活泼,富有形象感,标题中经常用动词的现在时态表达过去发生的事情,如(1)、(2);用动词不定式表达将来时,如(3);用现在分词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或事件,如(4)。
(1)gold prices hit record 黄金价格打破记录
(2)rising fuel costs to hit carriers hard 燃油价上涨,航空业重创
(3)america to import more oil 美国将进口更多石油
(4)oil sales surging up 石油销售猛涨
外经贸英语文章标题的翻译贵在灵活多样,使译文与原文一样言简意赅,形象生动,传神达意。
四、结束语
由于各种商务文体、语篇不同,商务英语翻译手法、译文风格、译文价值势必多样化,从而导致翻译策略的多重性、多视角和翻译标准的多元化。提倡多元化标准,其积极意义在于针对各种不同文体、风格的国际商务英语语篇,以特定的翻译功能、内容体例、语篇层次和体裁结构作为依据,为适应人们价值观、文化背景、认知习惯和审美情趣的多样性以及读者、译者的多层次,采用各种不同的具体、相应的翻译标准。这样就避免了翻译的束缚性与盲目性,真正做到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的有机融合,从而提高商务英语翻译的效度与信度。
参考文献:
[1]andre lefevere: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M].london:routledge,1992.
[2]newmark,peter: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M].new york:prentice hall,1982.
[3]辜正坤.翻译标准多元互补论[J].中国翻译,1989(1).
[4]王义静.追求创新与多元[J].中国翻译,2005(5).
[5]朱志瑜.类型与策略:功能主义的翻译类型学[J].中国翻译,2004(3).
作者简介:郭苗怀(1987.10.30-),女,陕西榆林人,西北工业大学,硕士,英语笔译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