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微公益视角下的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

2016-05-14李华忠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李华忠

摘 要: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依托新媒介形式而产生的微公益作为全新的慈善形式迅速崛起。在微公益视角下开展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微公益对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的影响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针对微公益视角下如何做好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提出了几点改进途径。

关键词:微公益;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

中图分类号: D2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5-84-2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新媒介为依托而开展的微公益项目开始广泛实施,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微公益作为一种新型的慈善形式对当代社会的影响意义深远,并且成了当代青年群体参与公益事业的一种新的选择。高校共青团作为培养有为青年的核心组织,在引领青年成长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志愿者工作则是共青团引导青年人参与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通过将微公益引入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当中,既能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又有助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繁荣发展,也是高校共青团进行工作创新的必然要求,有必要加以宣传和提倡。

1 微公益的内涵及特点

1.1 内涵

微即微小、细微,公益是指有关社会公众的福祉和利益。微公益即平民化、简易化的社会公益,它倡导的是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入手,通过大量的群体参与达到积少成多的目的,从而实现公益事业的最大化。微公益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慈善形式,它能够通过更加便捷的方式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从而让受助者的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从技术层面来看,微公益主要的利用WEB2.0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宣传公益精神、传递公益理念为核心的一种现代化公益模式。

1.2 特点

1.2.1 简单易行

与传统公益活动相比,微公益门槛低,十分平民化。无论任何人,只要有心愿意参与公益活动,就可以随时成为微公益的参与者、组织者。尤其是在以微媒体为媒介的网络环境下,一次转发、一条评论都算是参加了一次微公益活动。

1.2.2 参与广泛

在微公益视角下,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平台会使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它能够利用网络实现跨越时空,凝聚各方力量,使微公益活动在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阶层的群体中广泛实施,聚少成多,进而真正实现微公益,大效益。

1.2.3 形式多样

微公益作为人们参与慈善活动的新形式,依托现代科学技术和媒介形式具备了多样化的特点,由于参与人员的基本特征不同,选择的参与微公益的方式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极大地提高了人们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

2 微公益对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的影响

2.1 微公益开拓了青年志愿者工作的新路径

由前文所述,微公益具有简单易行、广泛参与、形式多样等特点,且参与的成本较低,符合高校青年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时代发展的形式,为高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开辟了新的路径。基于“微”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转发一条微博、几句朋友圈感言等都可以使共青团志愿者工作变得丰富多彩,比如当前由社会公益组织带动的通过微博转发寻找失踪孩童的公益活动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另外,微时代下新媒体平台具有强大的社群裙带功能,能够在传播的过程中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微公益活动当中,扩大微公益的影响力,使人人奉献成为可能。从而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改善窘困的现状。

2.2 微公益创新了志愿者工作内容

在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当中,其工作内容一般都是专项大型志愿服务活动、扶贫济困、公益服务、支教支边等,这些活动内容虽广泛,但是相对来说都是大型的项目,那些惠及全民的小型公益活动往往被忽略,微公益则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空白,扩大了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的内容,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捐钱捐物。同时也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参与公益活动的机会,受助对象范围也变得更加广泛,符合当代大学生参与公益活动的心理需求。

2.3 微公益有助于推动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常态化

传统的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存在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服务的随意性较强,没有特定的持续性公益活动。通过在共青团志愿者工作中推行微公益,可以使公益活动变得常态化,公益活动形式的简单化和平民化使大学生实现了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开始自觉自愿的参与到公益活动当中,十分有助于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的和谐社会的构建。

2.4 微公益有助于加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高校共青团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引导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在共青团志愿者工作中引入微公益,有助于加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体现在对于共青团志愿者工作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根本的行动导向,对于促进青年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微公益给了当代青年大学生更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的机会和平台,使其价值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被召唤起来,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到微公益当中,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奉献自身的力量。

3 微公益视角下做好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的途径

3.1 提高高校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专业化水平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负责组织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的人员除了少数几名指导老师之外,大多都是共青团的青年学生干部,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志愿者服务工作培训,虽然对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公益平台比较熟悉,但是对如何组织宣传微公益还缺乏了解。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共青团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建设,提高其专业化水平。要从微公益的视角出发,确保公益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由专业的人员负责,比如前期宣传包装工作由团组织中公关、新闻等专业的学生负责,志愿服务工作可根据参与学生专业的不同而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比如由计算机专业学生为受助者提供免费的电脑知识在线问答服务等,进而使微公益的专业性得到提升。

3.2 以共青团志愿者组织为基础进行微公益项目运作

微公益活动的运行除了需要新媒体作为载体予以支撑之外,也需要传统公益活动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资金等作为保障。因此高校可以以共青团志愿者组织为依托进行微公益项目的运作。比如在2011年4月2日由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项目启动之后,经过微平台的广泛传播和公众的广泛参与,最终被认定为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法定分支机构正常运营。这一微公益项目在运行的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青年志愿者组织的支持,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微公益志愿者服务品牌,同时也能吸引广大青年学生广泛参与。

3.3 以微公益推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

基于微公益简单易行,广泛参与,形式多样的特点,高校要积极利用这些优势实现共青团志愿者工作的常态化。首先,高校共青团在组织志愿者活动时要结合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方面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旨在调动起学生参与志愿者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鼓励青年学生从微不足道的公益小事入手传播公益力量,并且通过“微”平台加强参与青年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学生之间的联系,使微公益成长为强大的社会公益力量,最终实现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同时,高校共青团还要建立相应的激励和监督机制,对青年大学生参与志愿者工作的具体细节提出必要的规范和要求,以提高志愿者工作的专业性,同时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也会得到正确的引导,使微公益的影响力实现最大化。

4 结束语

微公益作为一种新型慈善活动形式在当前社会形势下已经开始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微公益开展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工作对于创新当前共青团工作形式、改善工作内容、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可以通过不断提高青年志愿者服务组织专业化水平,以共青团志愿者组织为基础进行微公益项目运作,以微公益推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等途径实现微公益的广泛传播,进而促进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实效性的提升。

参 考 文 献

[1] 张斯民.以微公益为载体创新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策略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12:222-223.

[2] 张斯民,蔡汉亭.微公益与高校共青团志愿者工作创新探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04:66-67+97.

[3] 毛逸伦.微公益视角下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239+238.

[4] 毛逸伦.微公益视角下高校共青团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9:239+238.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创新性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创新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高校共青团工作组织体系创新的实现路径
基于新媒体背景的艺术类特色高校共青团育人新途径探究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
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高校共青团员意识现状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