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训练视野下高校艺术设计课程的课题研究
2016-05-14邵静涵
邵静涵
摘 要:探索正确的课题设计原则是高校艺术设计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课题设计原则实质是对课题制定与课题辅导方法的探索。为实现这一研究目标,文章将体育训练模式与艺术设计教学的共通点比较研究,归纳了艺术设计课程的课题设计原则:首先,应建立合理的训练目标与课题链;其次,课题链中还要保证课题的深入浅出及最佳的下发节拍,同时应注意课题的多元化、训练的侧重点、时代性与典型性特质;最后,课题调整还应取决于辅导中的师生对话。
关键词:体育训练;艺术设计;课程;课题设计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9-0145-03
The Research on Subjects of Art Design in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hysical Training
SHAO Jing-han(Shanghai University, Shanghai 201800, China)
Abstract :Exploring correct principles of the subjects design is one of the teaching tasks of artistic desig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subjects development and tutorials are the essence of the principles of building subjects.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his study, the common points of physical training and teaching of art design are compared. The design principles of subjects of art design are summarized. First of all, reasonable training target and task chain should be established. Secondly, explaining the profundity in simple ways, the best rhythm, the diversification, the emphasis, the temporal spirit and typicality of arranging tasks should be ensured. Last but not the least important,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affect modification of subjects.
Key words :physical training; art design; course; design of subjects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高校艺术设计课题的概况
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课题作业如同体育训练,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内在手段。在课题的研究中,应把握课题制定与课题辅导两部分内容,课题制定如同安排运动员的训练任务,课题辅导如同教练员纠正每个训练动作。以合理的分项训练与指导取代单一的技法说教才能造就优秀的运动员,同样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运用一系列严密的课题练习与辅导取代单纯的理论讲解,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掌握全面的专业技能。除此之外,基于艺术设计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特点,课题训练的终极目标应趋向于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为此,应以更多的实践性课题练懂知识,而非用大量的口头讲述教明理论。如果说教学目标赋予课程明晰的外表,课题则赋予课程丰富的内里。因此由表及里的课程设置是较完善的教学设置,以里至表的课题训练加辅导模式才是课程成功的关键。
二、课题设计的原则
(一)确立合理的训练目标与课题链
1.梳理课程的训练目标与课题关系
体育教学采用从基本功开始至专业技能提升的训练模式,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也拥有从基础技法掌握到专业技法运用的训练模式。因此,首先要确定艺术设计基础课与后续课训练目标之间的关系,才能梳理出承前启后的课题链。多个课题训练的总和构成了课题链。在课题链制定前需要注意的是:基础课并非以完成基础知识学习为终极目标,而以运用基础知识到专业课程为终极目标。不难理解的是:短道速滑运动员采用蹬长途自行车的训练并非是想以此成为一名自行车赛的冠军,而是为了将此训练中获得的强大腿部力量运用到后期的速滑实训课程中,最终成为一名短道速滑冠军。那么,艺术设计教学中的专业基础课,也不单是为了训练一名只会用软件或手临摹图的抄图手或训练一名艺术理论的记忆“大师”,而是为了塑造一名会运用基础技能与基本理论的设计者。能将基础训练中所学到的技法、规范、理论基础等知识综合运用到后续课程的创作中才是最终训练目标。在这种由近及远的关联性思维模式的指导下,课程的课题设计会自然上升到课题链的层面。
课题链如同带卡口的链条,环环相扣,紧密联系。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只有同时梳理单门课程内与多门课程间的课题关系,才能建立科学的课题链。以专业前修课“手绘效果图”为例,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在前修课临摹、写生课题后加入半默写式的过渡性训练:视角转换练习。即要求利用透视法将某个三维作品图片转换视角后进行表现。这类课题虽给出了参照物体,但要求在透视法的指导下变化原图。其难度介于复制与默写式练习之间。这样的设置实现了前后课程间从复制式、半默写式到默写式课题的自然过渡。因此,单门课程内链条的环环相扣与课程外链条的顺畅卡接共同构建了有条不紊的课题链体系。
2.因材制定训练目标与课题链
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课题链的设计除了要反应教师的教学期望值,还要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取向。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个人素质、成才需求来制定。如:三种学历学生的专业基础有一定差距,其课题链的整体框架也会因此不同。研究生自学能力与理论运用能力较高,其教学目标不仅包括设计能力的提升,还包括对理论知识运用能力的提高。其课题链一般包含较小比例的技法型训练与较大比例的专题研究。课题完成强调深度与学术性。本科生研究能力一般不及研究生,但理解力与分析力一般强于专科生,以提升设计创意与调研分析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往往以有限的基础技法训练与更多的综合设计课题构建课题链,常用设计创作拉动学生的基础技能。而某些公办高校或民办院校的专科生,自学能力、理解力一般比本科生稍弱。因此,专科生的教学目标与课题链要做更为精密的调整。其教学目标往往倾向于对设计制作能力的培养。本科阶段的原创设计课题可以改为专科的改造设计课题。本科教学的艺术理论课可以转化成专科教学中校企合作的实践课。本科生的课题训练方向侧重于设计构思中的艺,专科生的课题训练方向更侧重于设计完成过程中的技。艺的提升所强调的是思维训练,而技的掌握离不开手的训练(包括用手完成图纸与用手完成实景或实物)。之于此,一般专科院校技法型课题占据课题链的较大比例。
3.建立以趣味性课题为先导的课题链
一年级的基础课是课题链的开端,也是大学学习兴趣的起点,其课题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后几年的学习观,甚至影响到未来工作中的兴趣取向。为此,在基础课中增设趣味性课题至关重要。如果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师每天给学生布置大量临摹练习,就如同教练员每天用绑沙袋跑的方法训练长跑运动员的耐力,学习者很容易因枯燥的魔鬼训练法产生抵触情绪。相反,某些教练员用有趣的运动游戏提升运动员的耐力与反应力,为体育训练增加了趣味性。同样,艺术设计基础课也应导入求新求变的趣味性课题,从一年级开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手绘效果图教学过程中,若规定连续几周临摹教材图片,那么无新鲜感的复制式练习会让大部分同学出现机械工作状态下的厌旧心态。然而兼任此门课的笔者,通过网络检索了最具时代特色的2015年米兰世博会的建筑手绘效果图,像发布新闻一样在第一时间布置给学生作为临摹素材,全新的建筑设计表现图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当今的绘图技法,也在潜移默化中展示了该专业设计作品的魅力,使学习者明确了今后的专业学习方向。可见,主动的感知与发现也是在后续的课题训练中最重要的个人素质。总之,只有以趣味性课题为课题链之首,才有可能在课题链之尾的毕业设计中大获全胜。
(二)设计深入浅出的课题
运动员理解动作要领、解决疑惑离不开化难为易的专项训练。同理,大学生对艺术设计技能的理解、掌握与问题的解答也离不开易懂、易操作、深入浅出的课题训练。需要注意的是:巧妙的训练模式会让学习过程变得简单而轻松,而不合理的课题让学生无从入手。例如,在专业学习初期,若布置一张含有繁杂制图规范、制图符号的设计图临摹作业,等于制造了艰巨、枯燥而难以轻松完成的任务。因为单张图的临摹并非记忆知识的最佳方法。巧妙的做法是:在临摹练习之后附加现场测绘练习。由测绘这类从实景到图纸的形象化引导训练,取代从从图纸到图纸的复制式临摹训练。以观察、测量与记录过程中产生的生动感取代绘图符号的抽象感。以生动感知下的理解记忆模式取代抽象符号复制下的机械记忆模式。因此,教师设计课题不仅包括设计课题的内容,还包括设计课题的最佳训练模式、知识的获取模式。只有依照深入浅出的课题设计原则,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才能让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三)选择合理的课题下发节拍
若要真正的实现事半功倍的训练成效,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要设计深入浅出的课题,还需控制好多个课题下发的节拍。体育训练的任务安排也有类似之处,例如为提升长跑运动员的耐力,教练员一般会设置从5000米,到10000米,再到15000米的训练,这种慢慢加倍的训练模式可以称之为小步子原则。因为体能每提升一级都需要长期的锻炼周期。体能连续提升三级,则需要循序渐进的分步训练。急于求成式的快节拍训练安排并不符合提升耐力的自然规律。
同样,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也是训练节奏的策划者。对于专业基础薄弱的大一新生,每掌握一个崭新的技能都需要特定的训练周期。若在一次课中集中开展五次课的课题训练,学生会倍感吃力。反之,如果以小步子的原则慢节奏的布置分项练习会起到更好的效果。例如手绘效果图课程中一般会有一点透视法、两点透视法、速写线稿训练、单色表现训练、马克笔彩色图表现训练、透视视角转换训练等。如果在每次课中只布置上述一个训练,那么与之相对应的知识点传授会被分散到六次课中进行,这便保证了每次课的理论知识与课题作业具有一定的变化性和简易性。知识的日积月累与课题内容的更新会产生心理上的新鲜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慢而有序的课题布置节奏可有效的避免欲速则不达的问题,更有利于人才的自然顺利成长。
(四)完善多元化的课题群
如果武术运动员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都在完成前文所提及的每天10小时的站桩训练,其承受的乏味感可想而知。同理,从艺术设计课程开始到结束都采用一种课题模式也极有可能会让学生倍感枯燥。单则乏、变则通。如果说小步子的课题布置节奏是学生循序渐进的保证,多元化的课题群是形成学习兴趣的源泉。
需要注意的是,饱满的课题设计不应完全受到艺术设计教材中图例和习题的限定。如果创建并布置启发式的课题作业则会赋予课程全新的风貌。例如在手绘效果图课程中,以临摹、写生、补图练习、视角转换练习丰富的课题形式建立多元化的课题链,则会在每次的训练中给学习者耳目一新的感觉。基于这种思路可做如下分析:首先以临摹为起点是因为它易于初学者掌握,但随着后期技能的提升,这种单一的训练模式将不足以满足学习者的求新与求知心态。随后若由室内转入室外美景的写生会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新鲜感。在此之后若回到室内当然不易重复采用初期以临摹为起点的课题训练模式,此时如果要求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将写生的线稿图结合上色法则增补色彩,完成补图练习则会更有新意。最后,为了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可采用前面章节提及的半默写式的过渡性训练“视角转换练习”作为课程的收尾。可见,多元化的课题群是由否定之否定规律下的富有变化的课题训练组成,体现了知识体系的螺旋式上升。
单门课的课题链呈现否定之否定规律下的多元化趋势,课程间的课题也应如此。不难理解的是:艺术设计基础课为前修课,偏重于基础技能的强化训练。专业课为后续课,偏重于对基础知识运用能力的提升,时常是以全新的、变化的课题完成形式呈现:图纸、现场调研报告、知识总结表、视频、展板等。基于此,基础技法课应以绘图练习为主,而专业课则应以创作型课题训练为主。如果前后课程布置同样的绘图练习,则会让学生产生艺术设计等同于绘图的思维定式。一旦这种错误的思维定式出现,则很难引发学习者的期待感。所以,课题的设计者应考虑后续课与前修课课题形式间的非重复性是保持学生学习热情长久不衰的基础。
(五)界定课题训练的侧重点
多元化的课题类型可提供丰富的学习体验,但需注意的是一门课的课题群是为实现有限的教学目标而设定的,体育训练也不例外。教练员为锻炼长跑运动员的腿部力量,可能会安排蹬自行车、绑沙袋跑、蛙跳等丰富的训练内容,但不会选择与之无关的举杠铃训练,因为那是为提升臂力而设定的练习。因此只有界定了体育训练的重心才能安排丰富而合理的训练内容,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也只有界定了课题训练的侧重点才不至于导致教学的混乱。
虽然艺术设计的专业训练要求基础技法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的课题训练各有所侧重,呈现承前启后的变化性,避免杂乱无章。例如低年级的基础技法课侧重于训练动手技能,手绘图、电脑制图等技能型课题较多;而专业主干课则侧重于提升大脑创造力、分析力,设计调研报告、方案解析与方案创作等脑力型训练课题较多。前者强调技能的磨炼,后者侧重于思维的训练。前者主要锻炼动手技能,后者重在挖掘大脑潜能。而专业基础课是链接两者的必要环节,以巩固动手技能,引导后期创作中的感知力为共同目的,练手也练脑的现场测绘与设计改造练习、补图练习、知识总结表等手脑并用型课题较多。
以上三类课程的课题是基于训练侧重点而设定的。不难发现,从低年级至高年级,课题呈现大脑训练缓缓加强的趋势。但需注意的是:脑力训练的增设要把握住每个学习阶段恰到好处的度。使学生从一名技能的复制者与体验者,慢慢的转化成技能的运用者,从一名现状的观察者,逐渐的转化成问题的发现者与问题的解决者。
(六)课题选择的典型性与时代性
如果说界定课题侧重点是实现特定训练目标的前提,那么课题选择的典型性与时代性则是训练成效的保证。典型性是指少而精、以一当十的特性,时代性是指与时俱进、前瞻性的特点。中国跳水队之所以屹立于世界之巅是因为具有先进的训练技术、事半功倍、严密的训练法。这些可以称为跳水训练的典型性训练模式。不仅如此,中国跳水队始终探索着领先世界的新动作和具有时代前瞻性的训练模式,中国运动员杨健、林跃曾经在澳门奥运金牌运动员访澳系列活动﹒跃动梦飞行”中表演双人合体的背对背跳水,是中国首创的具有前沿性的新动作。这类动作的训练体系无疑也构成了超前的最具时代性的训练模式。
优秀的艺术设计课题也常具备与跳水训练模式类似的典型性与时代性特征。著名的艺术设计院校包豪斯就遵循了这样的原则。为了让学生体验建筑与家具设计的关联,包豪斯布置了最典型的座椅设计课题。因为座椅是体现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其中的力学、结构原理、造型法则、工艺技术等与建筑最为相似。可见,典型性课题实为可扩展视野、以少胜多、以一可反三、小题可大做的作业。包豪斯之所以培养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建筑师和设计人才,还因其孕育了一个新时代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和设计风格。按照极具前瞻性的纲领:艺术与技术结合,手工与艺术并重,创造与制造同盟建立教学方法;按照建筑、雕刻、绘画三位一体相结合的思想设定课题体系,其极具时代性、前所未有的课题训练模式被大多数国家沿用至今。
今天,随着对新设计理念的呼唤,教师应以史为鉴,紧密结合当今的国际与国内形势,以传播与建构新的时代精神为目标设计具有前沿性的课题,凝练并创建典型性课题。
(七)从辅导与对话到课题调整
一名体育教练员有下达训练任务和指导运动员的双重使命,一名艺术设计的专业教师也必须具有安排课题与辅导学生的双重责任。其中,课题辅导是教与学之间的对话。上海大学土木工程系叶志明在谈及学的主动权时曾经提到:“师生之间应该善于对话,学习的本质就是一种对话性实践。” ①互动式的教学要求是教师在课题任务下发后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反应。对辅导中学生的不良反应,教师应理智分析原因,制定化被动为主动、化困惑为明朗、化难为易的课题方案。
教师还应接纳并更正学生的在课题作业中的问题与错误,把它们当成是完善课题的源点、教学改革的推动力。
最后一点但并不是最不重要的一点:辅导过程中对问题的解决与引导、错误的指出都应该是及时的。及时确认对与错,及时提出宝贵意见对推动学生的进步至关重要。教师应在平时训练中第一时间指出问题,让学生及时认识自己并解决问题、更正错误。因此,课题辅导不仅是教师及时确认的过程,还是学生及时自我认知的过程。
教师只有成为学生课题辅导中的对话者,才能成为问题的发现者与解惑者、知识的引导者、学生水平的确认者。最终成为课题的设计者与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者。
三、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学生的成才与运动员的成长过程极为相似,艺术设计的专业课题如同体育训练模式需要精心设计。同样,教师制定艺术设计学生的课题计划时应借鉴成功的体育训练模式。包括确立合理的训练目标与课题链;考虑课题的深入浅出与下发节拍;完善多元化的课题群;确立课题任务的侧重点、制定时代性与典型性并存的课题;强调课题辅导中的对话对课题调整的重要性。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只有视课题设计为灵魂;视课题创新为血液;视课题内容为心脏才能设计出练习的精彩,让精湛的练引导主动的学,以绽放光芒的课题成果展现课堂的风采。
注释:
①叶志明,宋少沪,汪德江,徐旭,姚文娟,陈伶俐,刘绍峰,彭妙娟,朱杰江. 把教的创造性留给老师 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土木工程概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