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半城新绿半城烟

2016-05-14杨哲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6年9期
关键词:城市空间现代城市

杨哲

摘 要:21世纪的中国城市发展进程如火如荼,城市形象日新月异,城市空间更迭变化。与此同时,一些极具文化底蕴和城市特色的老建筑空间随着城市的进步而逐渐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引发了人们对城市历史记忆的关注并产生了相关话题。文章通过分析现代招贴艺术形式,挖掘现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遗失的文化传统和空间形象,以期用现代艺术的创意唤醒城市尘封的记忆。

关键词:现代城市;图形招贴;城市空间;城市记忆;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9-0045-03

The Demi-city in Verdure and Semi-City in Mist, When the Modern Poster Art form Meet the Memory of City Space

YANG Zhe(Academy of Fine Arts,Anhui Normal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Abstract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urban development of China is vigorous. The image of the city and its space are changing with each passing day. At the same time, some of the great cultural heritage and urba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ld building spaces gradually inundated in the dust of history with the progress of urbanization. As a result,people start to concern the historical memories of the city and have topics on it. This article using the modern poster art form to discover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mage of city which is lost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with modern art creatively wake up the dusty memory of city.

Key words :modern city; graphic posters; city space; city memory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一、城市空间回忆

所谓空间,指的是城市中的公共空间,是集体活动的横向坐标;所谓回忆,指的是界定在城市范围内的集体回忆,是城市发展状态的纵坐标。这纵横的延展,便是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衍生与传承,对于城市是至关重要的。

21世纪的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城市发展节奏在不断加快。城市空间格局进行重新规划与设计,新兴建筑和空间如雨后春笋林立在城市空间之中。与之相对的,一些富有城市记忆和文化底蕴的代表建筑及物象随着时代的发展而逐渐从人们的视线当中消失。城市是以物质形态的形式存在于世界当中的,人生活在城市中,必然与城市生活中息息相关的物质形态产生情感联系。每个城市都有与众不同的本土城市文化特征,这些文化特征是城市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相互作用的结果,集中反映了城市传统及现代精神文化风貌。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魅力,不同的城市也具有不同的城市魅力。城市当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街一道,都会透露这个城市与众不同的生活情感气息。城市空间的更迭变化,使人们对关于城市的历史记忆产生话题与交互对话。具体表现为新闻媒体报导的,社会上众人的感受,参与某事件的经历以及某地曾经发生的故事等,这些是非个人之记忆;而这些记忆的认知元素是感性的和个人化的,从表现形式上又可以分为图形语言与文字语言两种。

二、现代城市招贴

招贴艺术是平面设计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招,有召集公开的含义;贴,即粘贴。它是一种张贴在公共场合,通过画面图形文字语言的设计对信息进行视觉传达,以达到宣传目的的广告形式。

招贴设计因其丰富的图形、文字、色彩语言,而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审美乐趣,并能准确地将广博的社会内容进行准确的视觉信息传达,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设计形式,在平面设计发展史中经久不衰。招贴按传达对象的不同,可以大致划分为行政招贴、文化招贴、商业招贴等类型。

现代城市招贴是将城市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特殊属性进行图形语言的转化,并通过平面及色彩构成的方法在招贴画面中进行元素的编排组合,赋予其形式美感,从而达到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对外宣传城市空间形象及历史文化底蕴等方面的作用。目前,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设计师都对城市进行过城市图形招贴设计。例如伦敦设计师Yoni Alter在其设计的“Shapes of Cities”系列城市招贴中,运用城市标志性建筑的剪影图形,通过图形色彩纯度、明度和饱和度的变化重叠形成强烈且欢愉的视觉冲击效果,向观者传达出浓厚的现代都市气息(图1)。中国设计师陈振旺先生设计的《深圳印象》系列招贴,在画面中既有中国传统国画中山、林、牧、渔形象描绘,也有用现代构成感极强的线条描绘的都市高楼轮廓。现代都市高耸的建筑画面与中国人传统生活画面相互叠映交错,穿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观者带入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幻境当中。陈振旺先生的画面构思或许正与深圳的城市发展历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深圳原本是南方一个以渔业为主的县城,人民生活节奏缓慢,安谧平和。随着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仅仅历经30多年的时间,就一跃成为现代化的都市。从国贸大厦到京基一百,一幢幢摩天大楼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显示着深圳发展的超高速度。然而,在繁华都市成长的背后,人们似乎对中国传统文化根基的重视日渐消薄。陈振旺先生的招贴作品结合深圳发展实境,似乎是对现代都市物质繁华背后文化空虚的一种反思,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自然和生命的呼唤(图2)。成都是我国著名的大熊猫繁育基地,因大熊猫而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成都商报上刊载的由设计师吕东设计的成都印象系列招贴,向世人展示了许多不为外界所了解但又十分具有成都城市特色文化的形象。其中包括成都美食、成都代表建筑以及成都老字号商店等等,并均以现代图形语言进行信息传达。通过大熊猫和成都其他特色形象图形的置换和拼贴,在有限的画幅内向观者传递了包罗万象的成都文化,使观者对成都有了更广泛的认识,同时也使成都城市的内涵底蕴和城市魅力得到提升(图3)。

如今,随着数字媒体的进步,招贴的设计手法也由传统的各种尺寸的平面印刷逐渐向动态化、三维化衍生发展。“贴”的行为也发生着改变——悬挂,互动,LED电子化——为的是追赶上城市发展的速度,建筑空间的高度以及移动媒体的传播和信息传播的爆炸式发展。

三、现代城市招贴对话城市空间回忆

前文提到,有关于城市空间的现代招贴按照设计目的可区分为行政(例如交通部门传达城市建设的发展改造信息),商业(例如地产宣传的广告招贴)以及文化招贴。从海报创作的动机来分析可见,与前两者呼吁和传达对城市当前和未来空间的发展信息不同,文化招贴更加着眼于对历史遗迹的宣传,或者致力于收集唤醒那些只存在于记忆中的场所。除了政府以文化宣传为目的的招贴,很多招贴也与具有城市文化背景的民间文化活动紧密联系。

皮埃尔·诺哈(Pierre Nora)在他研究地方与空间在集体回忆的著作中提到:“一个‘记忆的场所,是物质或非物质的重要事物,由于人们的意愿或者时代的洗礼(英译为The work of time)而变成一个群体的记忆遗产中标志性的元素。”①而站在另一个角度,对于一个愈加繁荣、文化趋于多元的现代城市集体而言,我们也需要将这些里程碑式的标志符号用现代语言传达出来,回溯时间与历史的鸿爪,去唤醒人们对那些重要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尊重与认知。因为这些过去的集体财富对于城市未来的发展不言而喻。

正如上面提到的城市招贴的例子,现代图形招贴可以将记忆遗产中的重要符号——建筑外观、街道空间以及语言文字转化结合,补充和概括,因此现代招贴设计可以作为一把钥匙打开城市集体的“回忆之门”。

不仅如此,随着现代招贴向动态化、三维化衍生,城市招贴也摆脱了原有的建筑表面二维平面的束缚,实验性的与城市现实空间发生互动,从而使城市的集体和个体从各自独特的角度理解设计以外的内涵;并且与很多从建筑地标等城市视觉符号出发的招贴不同,也有很多的设计师从字体的角度来召集对空间的回忆。

如香港设计师陈超宏先生,为2007年4月在香港歌赋街举办的歌赋节设计了一系列海报(图4)。歌赋街是香港传统文化气息浓厚的一条老街道,沿街的楼宇大多是建于20世纪50至60年代。陈超宏先生将居民用竹竿晒晾衣物的生活场景作为创作意念,即俗称的“万国旗”。过去香港歌赋街上,家家户户都习惯将衣物晒在窗外,五彩斑斓的衣服飘扬在街道上空,俨如世界各国旗帜汇聚于此,视觉冲击力极强。设计师以这个具有浓厚老香港生活气息的情景为基础,结合街道居民的生活习惯拼出“歌赋”二字,成功唤起街道居民心中的集体回忆。人们因这一震撼的空间景象和新颖的设计形式唤起很多话题,并产生了很多各自的理解和回忆:除了“歌赋”这两个点题的文字图形符号的设计外,同时对香港歌赋街独特的“万国旗”街道文化进行呈现;动感诗意的色彩和背景街道暗淡的对照和呼应产生强烈反差,引发人们的思绪。

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城市招贴,可以从广度上召集接受集体的视觉,并以其深厚的背景唤起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的记忆与理解,从而为城市空间的集体回忆贮存火种,衍生支脉。而另一方面,以歌赋街的海报为例,城市空间这一立体的载体,也在为招贴的载体和最终效果的创新上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人们看到的不再是平面传统的广而告知,而是会随着观众立足点的变化而变化的新视觉语言,从而加深观众的关注度和深入挖掘的可能,对于设计作品本身也是一种突破。并且城市招贴所处在的空间,也是街道的一部分,所以也是作品内容的一部分,人们如同行走在设计作品之中,更加有身临其境的效果和真实感,传达着现实、现地、现场的现代视觉艺术感受。正是这种招贴和城市空间回忆相辅相成的对话,才赋予了他们各自在如今现代社会的延续与探索。

四、现代城市图形招贴对话城市空间回忆创作实践——以芜湖市为例

“皖江明珠,创新之城”芜湖的发展日新月异,发展速度处于安徽省地级市前列。与此同时,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变迁,许多伴随着一代又一代芜湖人生活成长的老空间和老建筑形象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当中,最终化作历史的尘埃被尘封在城市的回忆里。近年来,城市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不断加剧,城市的文化形象建设水平成为城市综合实力考量的重要依据。因此,城市的文化形象建设也日益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话题。逝去的城市空间和建筑形象也是构成城市完整文化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现代招贴设计可以赋予这些尘封的回忆以新的生命力,同时补全城市文化形象的缺失。

本系列作品通过走访芜湖市博物馆,收集芜湖市老空间老建筑的影像资料等调研形式,选取芜湖市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建筑作为主要设计对象。通过图形语言将建筑具象实体转化为平面图形,作为招贴设计的主要视觉元素(图5)。这些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承载着不同的芜湖城市记忆。例如芜湖民族工业的代表——大砻坊益兴面厂,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发展背景。从光绪二十年益兴公司建成投产,到新中国成立之后大砻坊益兴面厂成为芜湖近代民族工业的一个标志,大砻坊益兴面粉厂在芜湖不仅仅是一个地名,一栋建筑,更是芜湖作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的实体表征,成为许多芜湖人心中的骄傲。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与工业的进步,益兴面粉厂逐渐由辉煌走向没落,许多关于这里的故事也随历史的风尘渐渐淡去。

在建筑本体图形设计的基础之上,结合建筑的历史文化资料进行延展图形的设计,使招贴画面的内涵和元素更加丰富,更加准确鲜活地传达出芜湖的城市记忆。例如“赭塔晴岚”的招贴设计以赭塔为主要元素,结合赭山的林木枝条反映建筑空间的环境特色;“步月闲情”则是以镜湖步月桥的名称产生遐想,结合月牙的造型营造江南小桥流水、静湖望月的静谧与闲情;“益兴面厂”的招贴设计配合“米”的图案和“米面粮油”文字图形传达出建筑背后的故事。(图6)

五、结语

“半城新绿半城烟”——“半城新绿”是对这些城市老旧空间形象的艺术加工,通过现代招贴设计让它们再生于城市文化当中,用现代图形语言拯救城市的回忆。“半城烟”则是那笼罩在岁月中渐渐朦胧隐去的历史遗迹和他们背后所传达的容易遗忘。现代城市招贴对话城市空间回忆,是从烟云中用创意文化之光来唤醒城市尘封的记忆。

注释:

① Cornelius Holtorf.Sites of Memory.[J/OL]. https://tspace.library.utoronto.ca/citd/holtorf/2.6.html,2002-5

参考文献:

[1]黄莹.浅析形象招贴对于城市形象塑造的作用[J].装饰,2011(01).

[2]李长根.城市感官印象视觉化研究[D].西安:西安美术学院,2015.

[3]黄璜.城市形象招贴的图形语言研究—以“苏州印象”系列招贴为例[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城市空间现代城市
创新城市品牌形象建设之我见
城市规划中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应用
浅谈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
现代城市交通广播的服务功能探讨
中国元素在城市空间中的运用研究
区域特色文化与城市空间的景观语言生产
冯小刚电影中的城市空间与身份认同
基于“海绵城市”理念下的下沉式绿地设计探讨
现代城市夜景观规划设计体系构建及相关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