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叶圣陶教育思想走进化学课堂
2016-05-14王明
王明
摘要: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来谈一年来在化学课堂上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的点滴心得。
关键词:实践;创新;自主学习
文章编号:1008-0546(2016)09-0041-03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6.09.016
提起叶圣陶先生,大家第一反应可能是著名的文学家,其语文教育观更是影响了一代人,很少有人会把他与化学教育相联系,笔者当初也是如此,但随着“叶圣陶教育思想高级研修班”学习的深入,笔者充分认识到叶圣陶也是当代教育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他的教育思想植根中国教育实践土壤,始终从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探索、回答现实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等诸多领域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观点,这些观点至今仍引领着教育的变革。
叶圣陶教育思想总纲,即“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与高中化学课程理念(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不谋而合,对现代化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具有指导意义。因为他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主动地去学,在自己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这不光在教育教学上解放了学生,也使教师得到了真正意义的解放,也就真正地做到了教师好教、学生好学。可见,探索运用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引领、推进化学课堂的实践与研究具有其他教育理论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一、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化学课堂的内涵与特征
叶圣陶教育思想特点之实践性。叶圣陶从事教育工作70年,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教学履历,使其获得了一般人难以比拟的实践体验,他对现实问题的思考、探索成就了叶圣陶教育思想可贵的实践性品格。高中化学课程理念要求化学课堂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二者有机结合,指导化学课堂运用丰富的生活素材、源于生产实际的真实问题,指导学生从生活、生产实践中提炼化学知识并进一步地去应用,培养其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叶圣陶教育思想特点之创新性。叶圣陶教育思想萌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终其一生,叶圣陶顺应社会变革,其思想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晚年的叶圣陶更是提出了“受教育的人的确和种子一样”的学生主体观,包含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宝贵思想。化学课堂应该是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在叶圣陶教育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探究认识物质的本质,实验方案的设计与研究,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强化探究意识,培养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要想在化学课堂中践行叶圣陶教育思想,就必须全面地依靠学生。教学是教与学两个过程,无论采用何种模式、何种理念,如果只有教师单方面的活动,没有学生参与的话,学生永远不会有进步、提高,而我们的教学目标应该是让学生尽快的成长,可以说学校、教师所尽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当我们用叶圣陶教育思想来指导化学课堂的时候,会不自觉地从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入手,将之前依赖性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最终形成“引导性自学、交流性展示、研究性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化学课堂的实践探索
1. 引导性自学
引导性自学可通过前置性作业完成,所谓的前置性作业就是为本堂课服务预先布置给学生的作业,它可以回顾以往的知识点,也可以是展望将要学的知识点,形式不拘泥,可以是几道简单的习题,也可以是几道问答题,甚至还可以是一段文字阅读题。它存在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做好自学工作,让学生有准备地进入课堂,并可以为短暂的课堂节约大量的时间供学生自主探究,真正地做到高效的课堂,所以前置性作业布置什么,怎样布置,就显得至关重要。
案例:“蛋白质”
课前安排学生将半杯牛奶与半杯橙汁混合,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两种都是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同学们往往忽视了物质的本质,混合后产生的白色沉淀对他们冲击很大,为什么会出现白色沉淀?牛奶和橙汁中存在着怎样的化学物质?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学生们会自主地阅读课本,会自主地查阅资料,哪怕没有时间也会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进入课堂,使学生由被动的听讲转化为积极主动地观察与思考,学生听课的目标更加明确,注意力更加集中,课堂也就更加高效了。
案例:“盐类的水解”
①pH试纸的使用方法
②盐的组成和分类:(根据形成盐的酸、碱的强弱分类)下列盐属于什么类别
NaCl、Na2CO3、CH3COONH4、Na2SO4、CH3COONa、(NH4)2CO3、NH4Cl、NaHCO3、FeCl3、Al2(SO4)3、NaClO、K2S
③可以判定某一未知溶液呈酸性的依据是:
A. pH<7 B. c(H+)>c(OH—)
C. c(H+)>1.0×10-7mol/L D. 溶液中含有H+
同样,所设计的习题量不大,不会占用学生太多的时间,但每一道题都在为本节课做铺垫,都在引导着学生去自主学习,第一题是为了保证课堂实验的准确性,第二题是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第三题则更容易帮助学生理解盐类水解的本质。
所以对于前置性作业,我的理解是要低入并且有梯度,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去,精选蕴含化学知识的生活素材、教学情境或者是简单的习题,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信息加工的资源,搭建起自主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用化学的视野观察、学习,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素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可能的话还可以设计一道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尽情地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 交流性展示
在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的化学课堂中,教师可将班级成员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以4—6人为宜,并确立小组长。合作学习的优点很多,在这里我就不一一赘述,我只谈谈它在此的作用:第一,小组合作更能够保证前置性作业的完成,因为学生的作业量往往比较多,有了小组合作,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督促与协作,更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前置性作业,也就能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进入课堂了。第二,更容易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小组成员之间互教互学,他们之间会无拘无束地交流,这个时候暴露出问题往往是教师不容易发现的,老师也可以尝试成为小组中的一员,或倾听,或循循善诱地引导,体现师生间平等互助的关系。
案例:“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第二课时
在第一课时中和学生共同探讨了SO2的性质及其酸雨形成过程、危害和防治。结束之后给学生布置的第二课时的前置性作业是:试剂、仪器任选,如何鉴别两瓶无标签的浓硫酸与稀硫酸溶液?要求设计实验方案,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上课后,第一小组四位同学慢慢走上讲台,两位同学做实验,一位板书、一位讲解,有条不紊。做的是在两个未知试剂的试管中加入少许CuSO4·5H2O粉末,不一会便看到了明显现象,负责解说的同学说道:“使CuSO4·5H2O变成白色的是浓硫酸,利用的是浓硫酸的吸水性,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还可以干燥气体但不可以干燥氨气、硫化氢等气体。”这时板书同学已经在黑板上写好了这些。
第二小组用的是直接称重的方法;第三小组利用铁片、铝片完成了与浓硫酸、稀硫酸的反应;第四小组将铜片分别与稀硫酸和浓硫酸反应;第五小组则很方便地拿出一张白纸去验证……不知不觉中,同学们都成功地验证出了浓硫酸,其实也已经把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浓硫酸的性质掌握得清清楚楚了,教师只需对本节课的实验进行总结即可。
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只要你充分相信你的学生,你的学生就会为你创造奇迹。就像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那样,“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都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的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所以,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生存的“土壤”,教师只需“浇水”、“施肥”,让他们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但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园丁角色,要时刻关注 “种子”的生长方向,要适时地修剪、捉虫,确保他们健康地成长。
3. 研究性教学
通过研究性教学来达到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哲学观。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学习与研究的共同体,理想的课堂应是充满生命体验的课堂,教学的本质在于问题探讨而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尊重的前提下合作创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不断丰富学科教学知识的过程。在刚刚起步阶段的时候,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探究某个问题,但教师一定要改变以往的“权威”教学——你听我讲,可以尝试一下和学生一同去探讨某个问题,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
案例:“镁的提取及应用”教学片断
【教师】引导学生读“每千克海水中几种物质的含量”表得出不能通过晒盐的方式得到氯化镁,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可以通过加入化学试剂使其沉淀下来,接着引出下一个问题。
问题一:可以用何种沉淀剂?
【教师】引导学生读“常温下几种镁化合物的溶解度”表得出加入碱可以使其最大限度沉淀。
问题二:是不是直接往海水中加沉淀剂呢?
【实验检验】取模拟海水(0.06mol/L氯化镁)与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mL在试管中混合、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基本得不到沉淀或沉淀很少。
【实验检验】取浓缩海水(3mol/L氯化镁)溶液与1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各1mL在试管中混合、振荡,观察现象。
【学生】得到大量沉淀。
【学生分析】 得出结论海水太稀不能直接加入沉淀剂。
【教师】引导学生该如何处理。
问题三:从综合角度考虑选用哪种试剂作沉淀剂好?为什么?
【教师】教师引导学生看各种碱的市场价格得出用Ca(OH)2。
【教师】 提示在工业制取漂白粉用的原料得出用石灰乳。
【教师】教师总结,引出下个问题。
问题四:设计由Mg(OH)2到Mg的可能途径。
【教师】引导学生看“几种含镁化合物的熔点”表得出把Mg(OH)2转化为MgCl2最为划算。
问题五:由氯化镁溶液得到氯化镁晶体用何种结晶方法?
本节课通过问题的链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当然这还没有达到完全自主的要求,还是在教师精心设计下完成的,但随着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不断提高,教师可以进一步放手让学生尝试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具有发展价值的观念,最终使其学习方式呈现主动性、问题性、探究性、创造性等特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的课堂也就切实践行了叶圣陶先生的“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的教育本质观。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条千年不变的古训,道理很简单,但在现在的课堂中却有好多教师做不到,原因有很多,可能最多的是为了追求短期的效益而忽视了学生长远的发展,而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为人生”教育思想恰恰弥补了这点,在叶圣陶教育思想指导下,让我们的化学课堂变成师生平等、引导自学、教为不教的课堂,变成抛弃“以师为本”、“工业化模式”的课堂,变成充满实践、创新且富有生命的课堂。
参考文献
[1] 叶圣陶. 如果我当教师[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5:1-5,1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