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打响北江治水攻坚战
2016-05-14陈惠陆李建梁
陈惠陆 李建梁
为守好粤北生态屏障这扇门,保障北江下游饮水安全,近年来,韶关也是“拼了”,投入重金属治理资金15.38亿元,大量削减重金属污染物排放;投入5.4亿元,新建、扩建21座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治理生活污染源。今年底,还将全面完成北江韶关段水质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为区域水质环境安全安上一把放心锁。
目前,韶关市境内地表水质国控、省控断面达标率为100%,北江、浈江、武江等主要江河水体及所有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为100%,城市建成区内无一黑臭水体。
部署四大防控区
超额削减重金属排放
大宝山矿区李屋拦泥库废水不再溢流,以往由外溢废水形成的“瀑布景观”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水流侵蚀的痕迹。
“镉、铁、锰等重金属特征污染物浓度下降明显。”今年7月30日,大宝山横石水子站自动监测数据显示,镉浓度为1.2~1.3微克/升,该单项指标浓度大大低于地表水三类5微克/升的标准。
韶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自动监测子站数据与实验室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但客观上总体反映了大宝山重金属废水治理取得的重大历史进展。
“处理能力已经大大超过了实际的来水量,污水处理能力大幅度提升”,在韶关大宝山矿李屋拦泥库,大宝山矿业公司环保管理部负责人介绍,李屋外排水处理扩建工程,总投资1.22亿元,处理能力为4.5万吨/日,加上之前一期工程的1.5万吨/日,日均污水处理能力将达到6万吨,大大超过了实际的来水量,成为国内重金属处理规模最大工程,“在枯水期,李屋拦泥库每天来水约3万吨,污水厂只需开一半就已足够。”
韶关市环保局介绍,8月11日大宝山李屋二期4.5万吨/日外排水处理扩建工程通过验收正式投入运营,这标志着李屋拦泥库外排废水将全部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彻底结束废水外溢的历史,将大大改善矿区周边的水环境质量。
矿山土壤的重金属较多,采矿后裸露的土壤容易酸化并析出重金属,并通过雨水流入周边田间河流。因此,土壤生态修复也是韶关防治水体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工作。
“对不同污染程度的土地,我们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修复,有的是植被复绿,有的是加入固化剂把重金属固化使其不会进入生物链,同时还将合理调整土地用途和农作物结构。”韶关市环保局局长谭启源介绍。
在大宝山矿区沙凡公路13公里处,原来光秃秃的山头,也已经覆盖上郁郁葱葱的植被。“我们通过马尾松、灌木与草皮的套种,并结合了前期的化学修复和物理修复”。大宝山矿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矿山土壤的重金属较多,采矿后裸露的土壤容易酸化并析出重金属,复垦后具有固土改良的作用,防止了土壤酸化。
而另一个重点区域凡口铅锌矿,去年10月,与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合作,在尾矿库区选择5000平方米进行生态修复实验,目前成效显著。
凡口铅锌矿环保部的陈经理介绍说,修复前尾矿沙泥的含硫量较高,酸性高,pH值达到了3,现在采用专用的土壤改良基质、微生物菌肥等进行土壤改良。“不到半年时间,原本寸草不生的尾矿库就变成了‘绿色草原。”陈经理说,接下来将全面铺开,今年将首期投入900万元对凡口矿整个尾矿库进行生态复绿。
韶关是广东省重金属污染防控重点区域,在全省七个国家重金属污染重点防控区中,就有四个在韶关,包括大宝山矿区、乐昌铅锌矿区、凡口铅锌矿区,韶关冶炼厂及其周边区域。
在2015年底召开的《韶关市涉重金属行业环境综合整治方案》实施推进会上,韶关市市长骆蔚峰要求,严格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等要求,狠抓工作落实,全面提升韶关重金属污染防治水平。
“通过治理,环境质量已经得到有效改善”,谭启源局长介绍,大宝山和凡口铅锌矿的污染防治只是韶关重金属污染防控的一个缩影。近五年来,韶关全市共投入重金属治理资金15.38亿元,完成91项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实施4项土壤治理工程,完成土壤修复29.96万平方米,通过重金属污染防治,大量削减了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目前4个重点防控区中的3个已经完成比2007年排放量削减15%的任务,余下的大宝山区域随着二期污水处理工程投用,今年也可望达到预定目标。
构建监测预警体系
日夜守护北江水安全
静静流淌的横石河边,伸入河中的水质监测探头四周被铁架围拢保护起来,不远处的监测站机房内,十几台机器一字排开,屏幕上的监测数据不时刷新。
以上场景是韶关横石水自动监测站的运行日常。目前,北江流域监测预警体系18个站点中,涵盖了北至湘粤交界的三溪桥站,南至清远的石角站。其中韶关段有8个站,横石水子站是新建成的4个站点之一。
“各水站监测项目除了常规的氨氮、总磷等指标外,还能自动监测铜、铅、锌、镉、砷等重金属特征污染物和生物综合毒性。”韶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负责人介绍。
“监测探头从河里不断抽水取样,输送到监测仪器中进行自动监测,每隔两个小时出一次数据,而且数据全部同步到省、市监测中心系统里,一旦出现超标,系统会自动报警,省环保部门也会马上知道。”省环境保护厅应急办相关负责人解释,一旦系统发出超标报警,环保部门一般会采用人工采样再确定一次是否超标,如果采样结果显示还是超标,则排除机器故障的因素,马上进行应急决策采取措施。
总体上,在韶关范围内针对省界、市界、饮用水以及大型企业及工业园处基本都新建了水质自动站对其周边水质进行全天候监测,所有的监测数据发到到广东省地表水水自动监测预警监控平台和北江流域饮用水源水质预警监控系统两个平台。
在韶关市环保部门人士看来,北江韶关段水质监测预警应急体系的建设,为区域环境安全加上了一把“放心锁”。去年该自动预警体系就“小试牛刀”,及时成功处置了两起水质异常事件。
“锑浓度为0.006~0.008mg/L,超标0.2~0.6倍,” 2015年4月21日,广东省地表水自动监测系统高桥子站显示韶关与清远交接断面河地表水重金属浓度出现异常,并报警。
韶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工作人员黄成回忆,自动监测子站发现异常后,工作人员迅速采集了样本进行人工监测验证,发现锑浓度最高时达到0.009mg/L,超标0.8倍。韶关市委市政府及环保等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响应,及时对高桥子站的上游污染源进行排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及时切断污染源。
此外,2015年4月23日,韶关锦江瑶山监测子站成功预警锦江水质氨氮异常,韶关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及时处置。
“北江流域韶关段水质监测预警应急体系预计今年底全面完成。”黄成介绍,广东省北江流域水质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已投入3800万元,其中韶关段投入1800万元,韶关在现有4个自动监测水站的基础上,要新建4个自动站,其中,横石水子站等3个已建成,武江西河子站预计今年年底完成建设。
谭启源介绍,该预警监测体系已于2015年10月经过了专家评审,今年正利用中央专项资金中划拨的1246万元对北江预警系统进行二期建设,年底该系统将得到进一步完善,流域重金属预警能力也将大大提高。
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
加快治理农村水污染
一座污水预处理池加一大片人工湿地,污浊之水从这经过,流出来的便是汩汩清泉。这是日前记者走访韶关市部分中心镇污水处理厂时所见情景。
在仁化县董塘镇,这里的生活污水处理厂与传统的处理工艺不同,它只有一头一尾两栋小建筑,中间则是一片宽广的人工湿地,整整齐齐地种满了美人蕉、风车草和花叶芦荻。
污水处理厂运营方告诉记者,首尾两栋建筑,一座是污水预处理池,一座是出水间。中间的人工湿地面积约5500平方米,种植的植物非常适宜在粤北地区生长,根系发达,可强力吸附污水中的氨氮、磷等富营养物质。
沿着湿地漫步而去,污水呈“弓”字型一层一层迂回地流经湿地。植物发达的根系如同一张张筛网,层层过滤水中杂质,充分吸收富营养物质。每到下一个出水口,水质都比前一个清澈许多。
“以往镇里污水直排河里,现在污水通过集污管网收集到污水处理厂,先经过预处理池,进行水解酸化等预处理,然后流经两级人工湿地,净化水质,再经过出水间紫外线消毒,便可达标排放到河里了。”该污水处理厂建设方李先生介绍,厂网建设总投资1835万元,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000吨/天,“这样的处理工艺,符合乡镇实际,不仅建设运营成本投入相对经济实惠,而且污水处理效果不差”。
曲江县大塘镇污水处理厂跟董塘镇采用了同样的处理工艺。
临近出水口的人工湿地里边,几只羽毛乌黑透亮的鸭子在畅游嬉戏。“鸭子能长得这么健康说明经过人工湿地最终出水的水质是不错的。” 大塘污水处理厂工作人员介绍,大塘镇污水处理厂规划超前,设计处理能力为2000吨/天,可满足该镇若干年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
2012年,韶关市政府印发《韶关市“十二五”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作方案》,提出新建、扩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共21个建设项目,其中新建中心镇级生活污水处理厂16座。据统计,项目共需建设资金约5.4亿元,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资约5亿元。
扰悉,规划建设的16个中心镇污水处理厂,截至去年底已经完成14个,另外两个镇中,犁市镇生活污水直接通过管网截污引流到园区铣鸡坑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而始兴县顿岗镇污水处理厂,由于各种不可抗的客观因素,目前正强力推进建设,预计今年10月完成建设工作。
“新建、扩建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全部建成运行后,全市‘十二五以来新增污水处理规模11.23万吨/日,总处理规模将达到37.23万吨/日。” 市环保局总量科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为确保各个中心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去年韶关市环保局加强了对各个镇的倒排督办,“每个季度都去督办”。
下一步韶关市将完善配套截污管网和规范在线监测系统,让污水处理设备发挥应有的作用,保障水质稳定达标排放。此外,韶关市113个建制镇也将计划在2018年底前全部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届时,韶关全市城镇生活污水有望实现全收集全处理,不让一滴城镇生活污水直排北江的愿望不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