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

2016-05-14李月

商情 2016年9期
关键词:小曲拉格舞曲

【摘要】 《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于1957年获世界青年联欢节创作奖后经常被作为钢琴教材和演奏作品。在民族钢琴乐曲的创作上有许多独创性的尝试,是钢琴教学尤其是蒙古族学生的必弹曲目和颇受欢迎的优秀中国钢琴作品。为了能够准确弹奏该曲,把握其蒙古族风格,此文从创作时代背景入手,对七首小曲进行分析,并阐述演奏方面及技术处理问题。

【关键词】《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创作风格,演奏

著名音乐理论家、 作曲家桑桐(1923-)先生的《内蒙古民歌钢琴主题小曲七首》是以内蒙古东部地区的蒙古族民歌作为音乐材料创作而成的钢琴作品,以《悼歌》、《友情》、《思乡》、《草原情歌》、《孩子们的舞蹈》、《哀思》及《舞曲》七首小曲组成。七首钢琴小曲的主题音调来自于《丁克尔扎布》、《塞很》、《满冻通拉格》、《回家乡》、《兴安岭》、《小情人》、《丁郎彬》、《崩博莱》、《思乡》、《莫德格昂嘎》等十首内蒙古蒙古族民歌的旋律。《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中的七首钢琴作品不仅保留了原蒙古族民歌的风格特点,并且通过钢琴音乐的表现手法为蒙古族民歌旋律赋予了新的色彩。

一、《悼歌》

第一首《悼歌》曲调出自民歌《塞很》(蒙古语:美妙,漂亮)和《丁克尔扎布》。它的整个情绪是以原来民歌《丁克尔扎布》的歌词作为基础的。

原来民歌是叙述丁克尔扎布在内蒙古西部战斗中负伤,临终前唱出的自己的遗言,通过他的朋友包根沙转告给他的母亲。“遗言”中所用的词汇都是些令人不解的暗语,而母亲听完了这些遗言后,再一一的把它解释、唱出来。在结构上作者很巧妙的把两手民歌结合在一起,开始朗诵是采用民歌《塞很》的曲调而将其复合节拍的因素和《丁克尔扎布》的朗诵风格结合起来,为了强调这种自由的朗诵风格作者充分发展了原曲调的发展。

二、《友情》

《友情》,它是由两首民歌组成,分别是《满冻通拉格》和《四海》。第一首民歌是巴林旗人赞颂村中的姑娘满冻通拉格。歌词大意是:“一千匹,一万匹,马儿当中玉点儿黄马它是头一匹;一千个,一万个人当中,我们村的满冻通拉格她是头一名。”第二首民歌《四海》它是歌颂自己美丽可爱的家乡。小曲是三段体的结构,第一段采用了《满冻通拉格》,第二段采用了《四海》,第三段是头一段的重复,开始主题中充满了温暖人情味,好像是在歌颂着真诚的友谊,中段优雅、温存,有女性的特点。而全曲的高潮则放在最后一段的尾声中,全曲的情绪始终贯穿着强烈的人情味,朴实、深厚——对友谊怀着诚恳的感情。

三、《思乡》

《思乡》采用了民歌《兴安岭》。歌词大意是:“在那高高的兴安岭上面,白白连绵不见边;想起了故乡何日回转,两袖涟涟泪不干……盼望爹爹盼望娘哟,不管是谁你们来把儿看!”原来民歌曲调具有山歌辽阔高亢的情调节奏比较自由。作者为了使曲调的节奏更统一起见,做了一些修改。这一小曲前后共分两段。第二段曲调在下属调上重现形成了调性的对比,最后短句的重复回到原来的调性。演奏时要很好的注意左手对比化的伴奏音型,很好的控制音量上的渐强减弱,分句音型之间不可断开,但又要划分清楚。小曲要在非常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四、《草原情歌》

《草原情歌》曲调采用巴林右旗民歌《小情人》。歌词大意是:“骑上了黑线毛的黑骝马,让马儿嚼着草慢慢的走,想起了亲爱的小情人,不想吃不想唱,塞住了咽喉…我的心昏沉沉,为了把她爱。”曲调重复了三次,第一次歌声淳朴带有年轻人心情开阔、天真烂漫的情调,弹奏时要把曲调的起伏奏的明显些。伴奏音型要在第一个音略为强调,但要把这些小音型连接成一条大的线条。第二段曲调中伴着较浓色彩的和弦出现,歌声热情洋溢。第三段曲调在较高的音区出现,并且又做了一些修饰,所以更加优美动人,好像要把歌声传递给远方的爱人,歌唱的婉转热情。

五、《孩子们的舞蹈》

《孩子们的舞蹈》采用了巴林右旗民歌《丁郎彬》、《崩博莱》。小曲采用三段体的结构。第一首《丁郎彬》是叙述在社会中一个悲遇的弃儿丁郎彬苦苦找寻自己父亲的故事。原来民歌的曲调本身是带有明朗的气息,作者发掘了曲调的这一因素,而创造了一幅新的景象:描写孩子们那种蹦蹦跳跳天真烂漫、载歌载舞的活泼景象。中段是采用了民歌《崩博莱》的曲调,情绪活泼欢快。这首民歌曲调非常轻快,右手伴奏音型要弹的轻巧,音色透明。中段结束处的渐慢可以略为多一些,和第一段的进入有清楚额分段感觉。最后一段是第一段的重复,仅仅在曲调音上加了一些和弦,右手要很好的选用合理的指法。

六、《哀思》

《哀思》采用阿鲁沁旗民歌《思乡》的曲调,经过较大的改编而成。根据歌词我们推测是一位淳朴的劳动人民被迫在宫廷里服役而极端厌倦和唾弃宫廷生活且深深地怀念故乡的心情。此曲具有朗诵风格,因此强调演奏方面自由速度申述内心的苦恼和焦虑。

七、《舞曲》

《舞曲》采用巴林左旗民歌《莫德格昂嘎》,中段曲调则是作者自己写的。民歌叙述了青年人对自己情人深切的思念,在东盟许多歌唱性的曲调中常含有强烈的舞蹈因素,作者掌握了这一特点而将这首民歌改写成了首生动有力的舞曲。全曲共分三段,整体速度和音量变化很大,演奏时要很好掌握,并要很好的注意,舞曲中由慢到快的特点。从松弛卷入狂热的舞蹈,但在演奏时也应注意表现上的“适度感”。整个舞曲中舞蹈的气氛是逐步加强的。

桑桐先生的这套组曲是具有时代性、探索性、民族性的成功典范。他并不是简单的将西方的理论与中国的民族风格集合在一起,而是有意识的将西方的理论和中国的民族风格在不断的碰撞中逐步进行融合,从而产生丰富多彩的影响效果和情感色彩。

参考文献:

[1]《钢琴曲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

[2]《钢琴艺术》.2001年第二期.

[3]《中国音乐学》.1987年第三期.

[4]《<内蒙古民歌主题钢琴小曲七首>》研究.雅茹

作者简介:李月(1991—),女,四川乐山人,汉族,中共党员,四川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主演研究方向:钢琴演奏,中西方音乐史。

猜你喜欢

小曲拉格舞曲
永昌小曲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我爱记歌词
用爱温暖那名需要陪读的孩子
卡尔·拉格斐:落幕的时尚教父
老佛爷卡尔·拉格斐的时尚帝国
梦中的额吉
如梦令·烟雨痴缠
男扮女装塔利班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