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确引导和处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

2016-05-14贺守喜裴景瑞

商情 2016年9期
关键词:宗教信仰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贺守喜 裴景瑞

【摘要】众所周知,宗教已经在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由于有信仰的大学生特殊其成长过程,在宗教观念、行为、组织等方面与其他信教群众有着明显的不同。作为高等学校及有关部门应贯彻学习好党的宗教政策,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各高校在对广大大学生深入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同时,也要依法对其进行宗教事务的相关管理和教育引导工作,做到宗教信仰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思想政治教育

宗教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经长时间形成的社会现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上兴起了一股“宗教热”,许多人选择信仰了宗教,其中不乏许多在校大学生,“宗教热”现象自然也在无时无刻不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改变着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宗教信仰与当代大学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宗教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传播,更体现在大学生群体对宗教态度和看法的转变。改革开放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中国社会的思想也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各种新思潮不断涌来,各种文化不断冲击着中国社会。当代大学生思想敏捷、视野开阔,愿意积极地接受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各种新鲜事物。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宗教书籍就成为当代大学生猎取知识的抢手货。据调查了解,30多年来,全世界基督教会印刷了近亿本《圣经》,而对西方文化有浓厚兴趣的大学生正是它们主要的读者。现在看来,当代大学生对于宗教不再是一无所知。绝大多数大学生虽然不信仰某种具体的宗教,宗教中蕴含的文化却对他们影响颇深。不仅仅是对宗教文化和典故进行欣赏,同事也自觉不自觉地欣赏含有宗教底蕴的流行元素。比如:穿着带有宗教标志的服饰,佩戴金玉制成的佛像,在感恩节、圣诞节互致祝福等等,例如:在近些年的圣诞节,很多城市的教堂都举办十分热闹的聚会,仔细观察发现: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年人群是这些聚会的主要参与者。调查中发现:近年来,宗教文化在大学校园里拥有相当一部分追随者。他们抑或是自身对宗教文化就有由来已久的兴趣,抑或是受到了周围宗教教徒或宗教文化爱好者的影响,在这其中或多或少接触到了宗教的价值观,对宗教的距离感和排斥感渐渐消失,与宗教的关系更加亲密。久而久之,就有可能成为某种宗教的发展对象,成为其信徒。

二、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基本特征

(一)信仰选择多为基督教。在中国,五大宗教中教徒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也是有信仰宗教大学生入门最多的宗教。高等教育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当代大学生思想敏捷、视野开阔,愿意积极地接受包括宗教文化在内的各种新鲜事物。他们对西方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很是佩服,并且很容易在这样的情感下触及到基督教。同时,基督教的自身特点也决定了它比其他宗教对大学生群体具有广大的吸引力。一是基督教《圣经》本身就是一部通俗易懂、文学性、故事性俱佳的历史典籍,大学生很容易由欣赏到接受,逐步确立信仰。二是经过两千多年发展的基督教,沉淀了西方文明的精华,基督教同中国传统宗教相比,由于它独特的发展历史,使它更加提倡理性,而这正好符合广大大学生勤于思考、善于钻研的性格特点。三是受基督教“赎罪”观念的影响,日常生活中,基督教和基督徒往往表示出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慈悲为怀的一面,这一点对当今社会道德滑坡感到愤愤不平且具有个性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拥有很强的感召力。四是基督教把传播教义,发展成员作为工作的重点,号召信徒广传福音,宣扬“信耶稣,得永生”这类的口号。而且以发展教徒数量作为在上帝面前彰显荣耀和成绩的光环,进而使基督徒传教热情越来越高涨。

(二)信仰动机多为追求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当代大学生信仰宗教大多是在追求精神层面的升华。而在社会上,信仰宗教的人很少有人去探讨对人性的参悟,更少有人提升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高尚的层面。但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更多追求的是对人生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信仰宗教是出于对自己原有信念的怀疑和对现实生活的困惑。对人生问题的形而上学的思考让他们接触宗教,开始了解和研究宗教中对人生、对社会的见解,他们对宗教的态度由一开始的回避或排斥渐渐变为了认同和支持,最终追求自身的完善决心信仰这门宗教。当代大学生多年来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唯物主义关键已经根深蒂固,也正如此,他们对于宗教信仰表现得十分理性,没有像部分教徒那么狂热,不会因为外界的说教而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

(三)信仰组织多为家庭教会。有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很少参与正式的宗教团体集会,他们多数的宗教生活主要在大学校园及周边的一些家庭教会之中。这些家庭教会通常由大学老师以及外籍人士诸如外教、留学生所发起,在家庭教会中,教徒们可以进行定期举行各种常见的宗教仪式,而且可以讨论交流从信仰到生活的各种问题。此外,许多家庭教会还会举办一些寻常教会不太可能举办的,带有宗教色彩的活动,如:旅游、聚餐、讲授神学知识等。 正是这些不拘一格的活动,不仅增强了很大的吸引力,而且也满足了聚会者的个性化需求,这就为有信仰的当代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团聚的机会。

(四)信仰影响触及世界观、人生观的改变。信仰宗教的大学生同样也像寻常教徒那样感恩并回报所谓的“神迹”,但他们较之一般教徒的不同点在于,他们在信仰宗教的同时加入了来自个人的理性思考,他们渐渐认知、认同并且践行了宗教的教义,并将参悟到的道理融入自己的人生观之中,经由宗教的修行,他们改变了对人生,对社会,对国家的态度。宗教的价值观在他们的人生中起到了很强的指导作用,他们遵循教义而生活,在精神上获得满足。此外,宗教也制约和规范他们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使他们更加能够通过自律和反省来约束自己提升自己,时时处处尊崇神的"诫命",做一个德行"至善"的人。当然,宗教作为一种偏向唯心主义的学说,其教义中不乏有以下保守落后甚至是有害的成分也对大学生造成了十分负面的影响。比如,一些大学生信教以后,因过分恪守宗教教义教规,人生观发生了偏差,信奉宿命论思想,对社会对人对事怀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对社会问题的看法片面、简单,把社会进步的希望寄托于宗教的传播。

三、引导有宗教信仰大学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要把握的问题

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专门人才和接班人的摇篮。大学生的信仰不仅仅关系到本人的前途命运,同时大学生整体的意识形态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计的成败。对此,高校党委和有关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强化意识形态领域这场争夺战中,要下功夫在大学生中开展好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积极引导有信仰宗教大学生与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做到真实、认真、客观地评价宗教在高校中的影响是各高校党委领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把握的一条基本原则。高校处理宗教问题要做到既不惊慌失措,也不视而不见,工作思想要从历史遗留的认识误区中解脱出来。要实事求是地证实宗教传播对当代大学生产生的影响,要消除对宗教问题唯恐避之不及的顾虑。不要把信仰的不同扩大为政治取向的不同,不要认为信教大学生在政治上是敌对的,更不能采取强迫手段迫使有信仰宗教当代大学生改变自己的信仰。要积极引导有信仰宗教的当代大学生自觉遵守、体会、认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把有信仰宗教的当代大学生与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真正看到宗教陶冶人情操、促进自我完善的一面,更要看到境外敌对势力企图利用宗教渗透破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好局面的狂妄野心。

(二)高校党委要贯认真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方针,是包括高等学校各级党委义不容辞的责任。要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使其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大学生作为公民的一份子自然拥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但是大学生的另外一个特殊的身份是党和国家为其培养锻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将来推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作为国家的希望和栋梁,大学生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而他们必须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此,高校党委一定要牢牢把握住党的宗教政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育人目标,处理好宗教信仰自由与引导当代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两者的关系,对有宗教信仰的当代大学生做好有针对性的引导教育工作,让他们既看到其精华,又明确其糟粕,这样就可以把他们的思想和意志引导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大业上来,就能有效预防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的幌子对我国进行思想渗透、挑拨离间人民群众特别是信教群众与党和国家、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这一阴谋得逞。

(三)要依法加强大学校园宗教事务管理。全面依法治国已成为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治国理政“四个全面”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国要求我们做到依法对宗教进行管理。我们不仅要保护好信教大学生在正当条件下进行正当宗教活动的权益,我们也要坚决打击和取缔敌对势力用宗教的幌子,在校园内外进行渗透或违法犯罪活动。无可否认的是,宗教信仰是公民的个人自由,保障宗教信仰自由是保障人权的表现之一,但是宗教无论从组织或行为都深深影响到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利益,依法管理是必须的。以宗教信仰自由和政教分离为借口对宗教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是说不通的。高校都应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来应对宗教信仰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和扩展的局面。一方面,要在保证信教大学生宗教信仰自由的前提之下,发挥政府的职能,积极引导他们通过正规的途径到正规的场所参加正规的宗教活动,杜绝误入歧途的可能,并在活动中引导社会主义社会和宗教思想相适应,淡化不同信仰的差异。引导信教大学生弘扬教义中有利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内容,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与和谐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有关部门要采取强有力的手段,拿起法律的武器严厉制止校园内外存在的各种非法的宗教活动。要求大学生特别是信教大学生不能再校园内参加任何形式的宗教活动,更不得在学校成立宗教团体或宗教组织,也不得到未经登记的宗教活动场所参加宗教活动。还要依法规范外籍在校人员如外教、留学生在宗教方面的行为,必要时要劝诫、敦促其规范自己在校园内的行为,使其认真考虑自己行为所带来的影响,如不听劝阻一意孤行,应该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与高校所在地公安机关沟通上报,毫不手软地进行查处、取缔,严防各种宗教势力在高校内进行宗教活动、发展信教人员、乃至设立固定宗教活动场所等行为,严格防控境内外宗教势力随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趁势向我国高校进行渗透。

参考文献:

[1]张晓娜:浅谈防范和抵御宗教对大学生的渗透影响研究[J]. 经济视角2011,(29)

[2]赵斌.对大学生宗教暧昧现象的透视[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

[3]田玉芬:高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抵御宗教渗透 [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4]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精神座谈会上的讲话[M]2015.1.29

[5]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71,375.

[6]中共中央《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M].第六部分

[7] 左鹏,当代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解析[J].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2014(2)

基金项目:2015—2016年度中共辽宁省委高校工委统战理论研究重点项目阶段成果---反渗透背景下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构建研究(项目号:2015-GXTZB08)

基金项目:2015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 高校防范宗教渗透工作体系构建(项目号:SDSZ-2015-009)

作者简介:贺守喜,男,黑龙江省富锦市人,沈阳师范大学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统战理论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裴景瑞,男,辽宁省朝阳市人,沈阳师范大学软件学院讲师,主要从思想政治工作和应用语言学研究。

猜你喜欢

宗教信仰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古代埃及墓室壁画“彼岸时间观”图像研究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与德育方式解析
“信仰的力量”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