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下土布:留住记忆中的那一抹乡愁

2016-05-14陈宗健

农村农业农民·A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土布嫁衣服饰

陈宗健

炎炎夏日,妇女坐在屋里纺纱织布,布匹往往被汗水浸湿;数九寒天,窗台上放一盏油灯,妇女坐在织布机前“唧唧复唧唧”,乡村间机杼相闻。一根根纤细棉线,伴着漫漫长夜,凝结了村姑的勤劳和智慧。这是上海金山廊下土布留在人们记忆中的那一幅昔日农家妇女纺纱织布图。

昔日贡品

廊下土布又名老粗布、手织布,历史悠久。自黄道婆传播技艺以来,金山民间棉纺业便已在明清两代表现得异常繁荣,其中金山的稀布、细布、锭子和纺车都曾经闻名遐迩,廊下纺织也随之得到鼎盛发展。到了清代,老土布已晋升为特殊的贡品,成为皇家御用之物。

据了解,廊下土布工艺极为烦琐,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棉、弹棉、搓棉条、纺织、戽纱、染纱、浆纱、摇筒、整经、上机、织布等琐碎的步骤,织一匹布往往需要耗费1~7月的时间。经纬交织于一寸寸光阴间,方得一匹匹布帛,其织工承载着几千年男耕女织的传统文化。特有的艺术价值与所蕴含的情感价值,也是现代机器织布所无法取代的,且具有冬暖夏凉、不易皱褶、美观大方等优点。

据介绍,廊下土布曾是当地人必备的嫁妆。再穷的人家,女儿在出嫁前,也会由母亲亲手织上几匹土布。这些嫁妆,织进了母亲对女儿的爱,以及希望男方善待女儿的祈愿。有条件的人家,则还会为女儿准备一些土布的嫁衣。而新嫁娘一般都会将这些嫁妆视若珍宝,舍不得用,放在樟木箱内妥善保存,或在家中添丁之后,将其制成全家老小的居家服。

在廊下土布文化藏品展上,“民国小姐土布嫁衣”等一批已有了些年头的藏品,让一些年轻人颇感新奇,同时也勾起了一些过来人的一番情感。这些土布服饰,都是20世纪30年代一些大户人家的富家小姐出嫁时,由父母陪送的纯手工编织裁剪的高档嫁衣,包括盘扣、绣花等制作都显得十分精细。

演绎时尚

作为具有独特浓郁乡土民俗风情的廊下土布,如今成了众多廊下人一段挥之不去的乡愁记忆。如今,在廊下的家家户户中几乎都还存放着一些压箱底的土布服饰或土布原料藏品,其中大都是多年以前姑娘出嫁时用过的压箱底的嫁妆。

为了弘扬土布文化,留住乡愁记忆,促进廊下土布纺织技艺的创新与发展,更好地展示与传承优秀民间文化,从2009年起,廊下镇开始着力整理和挖掘本地的土布文化,加强对土布文化服饰的收集与保护,以及土布发展历程和纺织工艺的研究。与此同时,注重于土布与现代元素的结合,设计和发展符合现代需求的土布服饰以及一些土布改良作品,让土布从乡村的宅基头走向十里南京路,进而走进电视台,让一群群身穿廊下土布服饰的姑娘从乡村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土布文化成为近年来廊下各大文化活动的一个新亮点。

廊下镇领导表示,如今廊下土布的织造工艺有些已失传,因而有待进一步挖掘、传承与保护。为了更好保护其文化内涵,未来将会更注重于土布的衍生品和土布的创新发展,即侧重于成品加工这一块。他们设想通过课本教材进课堂这种形式,把土布内涵文化挖掘出来。同时,通过与上海杉达学院时尚学院进行产学合作,举办廊下织梦创意设计大赛,创建产学研基地。

上海杉达学院时尚学院负责人认为,与廊下镇的合作,也为学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专业学习平台,设立了一个教育实习基地。这种传统元素、传统文化在现代时尚设计当中的结合与运用,对于服饰装型来讲也具有显著作用,能让同学在这种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养分,懂得如何去将本土的东西带入时尚设计领域。他们希望双方今后合作的切入点不要仅局限于课程与专业设计这一层面上,还要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上有更多新的合作尝试与突破。

猜你喜欢

土布嫁衣服饰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春的嫁衣谁裁剪
用土布贴画留存美的生活
江南色织土布的现状分析以及纹样探索创新
猜朝代
最后一件嫁衣
杭州市土布文化产业化发展个案研究报告
时尚嫁衣,新娘们过来看
Wearing History
做自己个性本色 COCO薇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