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改“教”与“学”的思考
2016-05-14李荣
李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384-02
自2009年河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推广以来,我县也在"新课程改革"和"有效教学"先进理念的指引下,以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和创新,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指导思想,以实现我县高中课堂教学的"三迁移一高效"为总体目标,使新的教学理念和课堂教学模式在全县四所高中得以全面推开。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推动下,我校也对新课程改革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也认真学习其他先进校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不断摸索适合我校学生高效学习的教学模式,是使我对现在课堂教学有了进一步的思考。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学习和理解,以及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是为学服务的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上的"主角",主宰课堂上的一切活动,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笔记;教师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稀里糊涂。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就像一个高压气罐,学生就像一个个气球,不管学生意愿如何,被充满"气体"教师就算完成任务,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意识,也没有给学生留下发展创造的空间,遏制了学生创新和发展的意识。长期下去,也造成了学生"等、靠、要"的被动形势,失去了个性的发展空间。而现在推行的新课改教学模式,推翻了教师的主宰地位,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领者,打破了原来学生学习的被动局面,而是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成为了学习知识的体验者、参与者。作为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张扬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一种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教师要主动放下"主角"的架势,建立起与学生交流合作的平台,全身心投入到学生之中去,去打开学生的心扉,进行心灵的沟通,学会倾听,真诚赏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积极表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真正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2.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会学”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提升发展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学会一些书本上的知识,会做几道题那么简单。对不同的学生而言,他想要得到的知识也是不同的。所以对于使用的新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从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传统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就是通过听、记、练等方式获取知识,教师把所有的知识嚼碎喂给学生,学生只是被动接受,也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无形中抹杀了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打消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新课程教学改革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变成了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同学交流讨论,合作探究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到知识的获取,技能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来。现使用的新教材也设置了"你知道吗""信息提示""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观察与思考"等很多活动性栏目,为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对于不同层次的学校,不同层次的学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如县城的孩子与农村的孩子就存在明显的差异。所以同样的教材对于不同的学生,由于他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历的不同,学习方式上也不尽相同。所以我认为不论采取什么形式的学习方式,分组教学,探究式教学或者其他学习方式,都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只注重外在形式。例如在讲到苏教版必修二第20頁同分异构现象时,我考虑到学生对有机物的知识还很陌生,尤其对物质结构的认识更为抽象,因此我改变了原来的教学模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先让同学们根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阅读教材,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概念,当然很多同学还是很模糊,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然后我给同学们球棍模型,要求学生自己搭建C4H10、C2H6O的结构模型,结果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有的同学搭建出了正丁烷,乙醇的结构,有的同学搭建出了异丁烷,二甲醚的结构,通过给同学们展示他们的成果,学生也深刻认识到由于原子连接顺序不同而产生了同分异构现象。正如那句话所说的,"我做了,我理解了;我看了,我明白了;我听了,我遗忘了。"只有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才会使学生真正达到"会学"的目的。
在新的课程标准指导下,构建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打造高效课堂,要改变传统教学中的某些做法,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教师的讲解,尤其针对高中新教材的知识内容,教与学的方式收多种因素的制约,有些很难理解的问题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即使交流讨论也不会有什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灵活处理,不能刻意追求某些教学的外在形式,而把教学版式化。教学过程中,只要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与渴望,使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会学"的目的,这才是我们教学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