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作业习惯不容忽视
2016-05-14杨红林
杨红林
摘要: 近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好的习惯能使人终生受益,反之,则危害一生。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作业习惯;教学策略;劳逸结合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9-0349-01
学习习惯包含着很多内容,作业习惯就是其中之一。作业习惯是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有了良好的作业习惯,就会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反之亦然。学生的作业是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对于提高教学效益、完善教學管理、创设积极进取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透过学生的作业习惯和质量,就能够看出一个学生是否具有认真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就是说,学生的作业习惯是反映学生学习态度的晴雨表,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作业质量,并逐步促进其它良好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的作业主要由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两部分,我主要从家庭作业方面进行阐述:
1.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我们经常听到老师因收不齐作业而叹气;经常看到老师在改作业时对学生屡犯的错误感到无奈,甚至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很多老师唠叨"一年不如一年,一届不如一届",一边直摇着头。导致这类情况的发生,主要原因在于:
1.1 教师布置的作业数量太多。 不少老师不顾学生实际情况,大搞题海战术,追求面面俱到,多多益善,把学生看成是无限容量的存储器,认为做得多才能记得牢,很多教师因为教学时间紧,就把课堂上没有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回家完成,学生时间不够,就穷于应付,敷衍了事就成了必然;还有的学生因为作业多,懒于思考,就把成绩好的同学的作业拥为己有,抄的时候看都来不及看题目,结果把上一题抄到了下一题,张冠李戴;这是现在导致学生不良作业习惯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1.2 家长陪做。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缺乏信心,生怕孩子做不来,娃娃做作业时就在他旁边坐着,殷切地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全部写对。可是孩子毕竟是孩子,出错的几率比较大,一个地方出错,家长就会马上说:"错了,快点改正!"当孩子接着出错误时,家长会掩盖不住自己的情绪,大声叱喝到:"你怎么这样没用啊,又错了?"孩子会惊慌的改过来,当孩子接着往下写时,就会一边写一边看爸爸妈妈的眼神,此时孩子的心思用在思考问题的方面不多,大多用在察言观色。我们试着想想,在这样的状态下做作业的质量会高吗?
1.3 学生没有耐心,边做边玩。许多学生放学回家后,总是东摸摸西摸摸,有的还要看电视,总之要闹腾好久才能坐下来动笔做作业。有些孩子回家做作业时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肚子饿了,找妈妈要东西吃。做作业时磨磨蹭蹭、拖拖拉拉,一道题要做几分钟或十几分钟,即使再少的作业也会耗时多多。有的甚至漏掉题目,自己也一无所知。有的家长在学生作业时,一会问学生想不想吃什么、喝什么,一会儿又问冷不冷、热不热,或者问作业难不难、多不多。看上去家长对孩子的关心无微不至,其实,是在影响孩子专心学习习惯的养成,这种"关心"应该休矣。
2.采取的策略
以上种种造成小学生数学作业不良习惯的形成的原因并非孤立存在的,它们是互相影响互相联系的。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理解、巩固、运用所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培养学生养成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学生的不良作业习惯,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
2.1 设计合理适度的作业量。教师应该讲究所布置作业的质量,把与所学内容、知识有关系的,能培养学生技能的题目列为作业,而不能让学生反复做一些机械性作业,要让学生把作业看成高层次的练习,要体现知识的巩固性、系统性,使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能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能使学生认为作业是一种负担,敷衍了事。不同的课型,设计的作业量也是不相同的。新授课应以基础性练习为主,少量布置综合练习和拓展练习;练习课则应以综合练习为主,适当增加拓展性练习;复习课则应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重点练习学生出现问题较多的内容。具体的各类题目是什么,数量有几道,教师在课前就应该设计清楚。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学生敷衍了事,让学生"爱"上作业。
2.2 与家长沟通,有的放矢。有的家长对孩子的照顾无微不至,有的家长对孩子是放任自流,这样的两级分化对孩子都有不好的地方。建议家长可以在孩子回家后让孩子吃点水果,填饱肚子后再做作业,孩子在做作业的时候,家长可以干其他的家务活,不要对孩子寸步不离。有的孩子每次写数学作业就喊:"妈妈,你来看看这题……"时间一长,就不会自己思考了。如果你的孩子有这种情况,请你对孩子说,妈妈相信你能行,自己试试看吧!你可以在孩子做完了作业,再给孩子检查,如果真的有不会的,这时你可以给他讲。这样孩子就有机会并能够学会思考,而不会事事依赖你。其实孩子的潜能很大,他们的思路、想法很多时候和成人不一样,长期坚持我们就会有惊喜。
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既要鼓励,更要善于点拨。 这样才能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2.3 定规范、抓养成。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作业提出明确的要求,使他们认识到教师对作业的重视,从而引起学生们的重视。例如:认真审题、书写端正、独立完成、发下作业后及时更正。在提高学生认识的同时,必须着重花大力气引导、督促学生去自觉地实践。
(1)明确要求学生做完作业以后,要认真仔细地检查。有写错字、抄错题之类的,这些都属于不仔细的表现,这些本来都是可以避免的。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这是让学生终生受益的。
(2)正确地读题,认真地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许多错误,往往并非是缺少必要的知识, 而是缺乏必要的审题习惯和审题技能。
(3)养成打草稿的习惯。学生解题时,对于打草稿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学生根本就不打草稿,再难的计算也仅凭口算,其正确率可想而知;有的学生所用稿纸五花八门,甚至临时找来一张纸凑合,草稿打得杂乱无章,连自己都看不清,结果导致其虽有正确的解题思路,却因为计算错误而丢分,着实可惜。
(4)对完成的作业进行自我检查,首先要看看有无遗漏,如有及时补上;其次对所做的作业认真验算。
总之,学生良好的数学作业习惯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老师长期有计划、有意识的予以培养,习惯成就未来,习惯成就人生。学生的作业习惯是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师应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贯穿在整个数学教学过程中。特别是要坚持严格要求、示范诱导、反复训练,才能取得预想的结果,促进他们有效地完成数学作业,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