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文化建设与病人临终关怀

2016-05-14周红莲

法制与社会 2016年9期
关键词:关怀机构服务

周红莲

临终关怀主要是指对生命即将走向终结的人所提供的一项服务,帮助他们有尊严的,能够感觉到温暖与舒适的离开人世。但是,由于临终关怀是一项新型事业,需要医院建立完善的文化建设,在家属亲人,社会各服务组织的协作帮助下顺利开展。由于该项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每一个环节的疏漏都会导致整体效果的疏漏,所以合理的协调各组织之间的矛盾,是为病人提供最舒心照顾的前提条件。

一、医院发展病人临终关怀的意义与价值分析

(一)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工作职能就是为人民群众着想,帮助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的幸福,安康,所以在我国发展临终关怀项目是应用国家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文明化的程度不断提升,人民不仅仅要求过优质的生活还需要享受临终的优质服务,获得更好的生命保证。在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下,发展临终关怀制度不仅仅符合我国的国情需求,还能够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需求,能够更好的促进老无所养,老无所依等社会性问题,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就医难,看病难等状况,所以说在我国大力的发展的临终关怀事业能够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越性。

(二)人口老龄化与家庭结构的改变

人口老龄化是二十一世纪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而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都在下降,在身体状况急剧衰减的时期需要更多的依赖于医疗照护。家庭结构的改变主要是指每对夫妻需要赡养4个老人,沉重的经济压力导致生活质量的急剧下降。而社会老龄化的结果是老人们更加长寿但不一定是健康的晚年,独生子女家庭社会压力大,根本没有精力照顾爷爷奶奶的身体健康。所以,主客观因素促生了临终关怀机构的诞生,需要专业人士与科学的运用机构帮助老人们获得不错的晚年生活。

(三) 低成本高收益的善举

通过了解各国的临终关怀服务可以发现,机构需要提供的不是价格高昂的服务器械,而是个性化非常强的人文关怀精神。是以满足临终者生命终极阶段的生理,心理各项需求,帮助临终者缓解对死亡的恐惧。提供具有强烈人文关怀服务的内容是基本的为人之道,比如说随时给临终者流露出理解的眼神,嘘寒问暖的关怀与感同身受的交流。无论是对于医护人员或者是病人家属提供这项服务不需要高昂的经济支持,只需要投入强烈的满腔热情与锲而不舍的执着精神,所以说临终关怀项目的深入推广是一种低成本高收益的善举。

二、医院文化建设与病人临终关怀的现状分析

(一)本土化临终关怀模式的缺位

我国常用的临终关怀模式主要面对城镇居民,坚持解除临终病患疼痛为中心,采用家庭临终照护与社区临终关怀相结合的形式。这种常用的临终关怀模式虽然能够为病患提供初级的照看服务,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旧会面临诸多困难。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民经济收入与国民素质都有待进一步提高,组织机构的不健全都导致临终关怀工作的展开遭遇诸多障碍。与此同时,以家庭为核心的临终关怀模式虽然在减轻病人心理压力方面有积极作用,但是由于操作流程的混乱,专业医护人员的缺乏,护理目标的不够明确,再加上独生子女沉重的生活压力,导致以家庭为核心的临终护理模式难以长效开展。

(二)临终关怀运转资金的匮乏

依据我国临终关怀事业开展的现状分析,资金的匮乏是导致临终关怀项目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对于开展机构本身来说,难以依靠临终关怀的服务赚取利润,因为几乎所有接受临终关怀服务的病人都会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治疗方式,由于减少了检查与治疗的相关费用,临终病人的支付费用远远低于普通医院患者的开销,所以临终关怀机构难以获得利润来源,甚至固有的资金安排难以支撑机构的长期运转。依据我国的医疗现状,医院都需要自负盈亏,对于临终关怀机构来说培养服务人才需要资金支持,购置各种医疗设施,发放工资,维护现有关怀病房都需要资金支出,大量的花销导致临终机构经常出现入不敷出。捉襟见肘的状况。

(三)社会资源的整合缺乏有效性

相比于西方社会的发展现状,我国临终关怀事业不容乐观的原因在于社会资源的整合缺乏有效性。西方国家的临终关怀机构大多采用政府拨款,或者是慈善捐款支持,并且病患的临终关怀费用大多进入医疗保险。而相比较我国的现状,临终关怀机构很少能够从政府或者是慈善机构获得拨款。并且,国外的临终关怀机构大多由训练有素的社会工作者或者是志愿者承担,能够有利的促进临终关怀机构有条不紊的运转。但是,我国的实际情况主要是在校大学生或者社会志愿者担当,具有不稳定性与缺乏长期性的状况,部分的社会工作者或者是出于压力被迫转向服务机构,难以满足临终关怀服务对工作人员数量与专业技能的需求。

(四)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失衡

我国的临终关怀认识主要停留于表面的理念层面,在实际的操作运用中并没有具体表现。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医院的医护人员对于专业类的基础知识掌握的并不扎实,仅仅能够正确答对少量的基础知识,与病人的家属讨论过临终关怀的医务人员数量更少,临床护理操作不规范的现象直接体现了教育理念与实际操作之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与此同时,注重对孝道的表达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在父母年迈或者是身患重病是主张子女在旁照顾,倘若子女不能够照顾年迈的父母,在社会观念中会被认为是不孝的表现,所以,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了我国的临终关怀服务难以广泛推广,科学的临终护理模式在现实生活中失去了依存的土壤。

三、医院文化建设与病人临终关怀的应对策略

(一)建立具有特色的临终关怀模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开展具有特色的临终关怀模式已经成为体现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式。由于临终关怀是一项舶来品,所以,在我国开展临终关怀项目需要立足于现实情况,开展具有特色的,能够表现我国文化特点的新型关怀模式。

对于我国来说幅员辽阔,社会分层多是其主要的特征,对于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士需要开展具有个性化的临终关怀服务。依据不同的人群需要建立不一样的服务机构。比如说,可以在综合性的医院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开设临终关怀病房或者是增设专门科室。与此同时,也可以考虑在社区建立以养老送终为核心的一体化服务,采用以慈善事业为中心的关怀模式,为更多的人提供具有个性化的服务项目。

(二)在市场化运作中激活临终关怀机制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市场化运作模式是较为可行的一种探索方式。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方面需要充分挖掘民营企业或者是国外资本对我国临终关怀事业支持的潜力。政府各部门在对临终关怀机构的管理中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依靠政府在资源的合理分配中,加强企业的运营管理,最终促进机构获得长效发展。

当临终关怀机构参与市场化运作之前,政府可以考虑临终关怀在市场新环境的试点运营。比如说,采用以资金入股的形式成立有限责任公司,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一些病症晚期而且难以治愈的老年高收入人群,在多样化的治疗模式下推出具有特色的“临终照看”单元,在多模式化的管理中推动公司的项目运营。采用这种独具时代特色的临终关怀模式,既能够满足激烈的市场竞争需求,还能够满足临终人士对于生命终极阶段的个体需求。

(三)构建社会合作机制,推广临终关怀项目

对于我国来说缺少社会支持是临终关怀遭遇瓶颈的重要原因。临终关怀事业的顺利推广需要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共同努力,在对临终尊严与生命质量的重视中推重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在临终关怀事业的推广过程中,需要增强社会影响力,在专业人员与专业机构的支持下,主动接收来自社会各群体的志愿者,并且鼓励社会资金建立公益性的临终关怀机构,建立以政府支持为主,社会资金为辅的临终关怀操作模式。

(四)加强宣传,提升临终关怀队伍质量

目前从事临终关怀事业的主要是社会人士与各组织的志愿者,关怀队伍缺乏具有专业技能与专业素养的人士加盟,所以,提升我国临终关怀队伍的质量建设势在必行。首先,加强院校教育是临终关怀产业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在我国的医学院校需要开展与临终关怀相关的课程,并且将其作为学生获得临床医生执业资格的前提条件。在相关专业的教授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强化学生对于临终关怀的人士更需要教导他们对于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重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体验教学,小组讨论临床实践等方式强化学生对于临床关怀的认识。并且需要重视学生对于实践操作的掌握,从而在最大限度内保证临床关怀队伍的专业性。

强化在岗人员的技能培训也是提升职业技能的有效手段。在日常的工作中,强化对临终关怀理念的宣传,加大相关知识的普及度与培训力度,机构定期为在职人员提供学术理念与职业经验的交流机会。不仅仅能够提升在职人员的职业操作技能还能够有效防止工作人员在长期的工作中产生倦怠,消极的心理状态,有效降低工作人员的负面情绪。

(五)规范制度建设,促进临终关怀事业的体系化建设

任何机构的有效运营都需要建立规范的规章制度。对于临终关怀制度来说,加强政府干预,凸显政府职能是一项有效措施。在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强的情况下,对临终关怀的市场需求非常大,但是临终关怀的发展却非常缓慢。市场供需不对等的状况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需要政府对临终关怀机构给予适当的资金支持,并且呼吁社会人士参与捐款,为临终关怀产业建立专门的基金会。与此同时,也需要政府将临终关怀的服务融入到医疗体系的建设中,以制度的形式强化对临终关怀的支持。

除此之外,建立规范的临终关怀体系除却需要政府的支持还需要法律制度的完善。为促进临终关怀产业的持续发展,可以将其纳入医保的承担范围之内,明确规定接受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统一医院或者是病房的设置标准以及明确医务人员的操作标准。在体系化的制度建设中保障临终关怀产业的规范化运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关注人性,尊重生命是临终关怀的关注焦点。每个人都需要面临死亡,能在弥留之际坦然的面对现实,感受到来自家人的关心与重视,在最大限度内保留生命的质量与人生的尊严,是每个人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临终关怀事业的展开,不仅仅体现了人道主义真谛,更表现了对人类生命的关爱与权利的尊重,缓解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与紧缺之间的矛盾。对于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长期发展,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参与,在政府支持与社会帮扶的情况下推进临终关怀事业的长效发展。对于临终关怀机构本身来说则需要依据不同的社会群体开展具有个性化的服务,在资源的优化创新与操作模式的创新下开展具有高质量的临终关怀服务。

参考文献:

[1]李超.人性化心理干预在老年人临终关怀护理中的应用.生物技术世界.2016(3).

[2]马利平、田甜、丛芙蓉.改进护理业务查房模式对临床护理工作的影响观察.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3).

猜你喜欢

关怀机构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