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6-05-14章建宏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人文初中生语文课堂

章建宏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模式以及效果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转变,但语文课堂积极性不足、排斥心理浓厚、矫揉造作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必须对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实现真正的有序、高效、可持续发展进行思考,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文章分析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与策略选择,并对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对策研究也进行了简单探究,以期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育的综合水平。

一、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与策略

(一)课堂教学的根本目标

毫无疑义,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综合性学科。但语文教学与语文考试并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即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帮助学生能准确、优美的运用语文知识来听、读、写,进而提升学生运用语言工具的水平。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授课准备、实践运用、经典教材上下功夫,一切为帮助学生充分掌握语言知识为根本目标。

(二)课堂教学的策略

互动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策略。语文既是人文学科,也是工具学科。因此学以致用在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应该多创造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模仿、演练的机会,通过互动来提升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趣味性,避免现在中学教育中语文不受学生重视的被动局面。

二、优化课堂教学的对策

(一)重塑老师角色定位,教师要由“园丁”向“导游”转变

教师对于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为授课老师的行为决策直接影响着课堂的主题方向、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效果。长期以来,老师都被尊称为“最美的园丁”。但笔者认为,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开放教育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应该要由“园丁角色”向“导游角色”转变。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园丁是一种管理的角色,而导游却是一种服务引导的角色。初中是中学生培养文字功底、人文情感的关键时期,加之初中生又处于一种青春叛逆期。因此老师不能粗暴地扼杀学生的个性特征与人文情感,而要循循善诱,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与认可,并且通过精心准备的课程教学,向大家介绍知识海洋的美丽“风景”,从而在降低学生排斥语文的同时,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明确语文教学目标,语文学科要由“人文课程”向“工具学科”转变

如前所述,语文学科是一门人文性与工具性兼具的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与考试并不是最终目的,学以致用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即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帮助学生能准确、优美的运用语文知识来听、读、写,进而提升学生的运用语言工具的水平。因此,课堂教学不能简单地停留在语文知识的机械传授、经典诗词的默写背诵、基础语法的生搬硬套,而是要将语文的工具性展示出来,不断地引导学生用语文知识来丰富生活的乐趣。初中语文老师也应该准备大量的语言类素材来充实课堂教育,让好奇心非常浓厚的初中生在“生活”的课堂中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例如,语文教师通过模仿各地方言来讲解字词的发音、邀请学生来对阅读理解进行简单的角色扮演,进而理解作品的大意与关键词义以及主人公的情感路线。

(三)提升语文教学趣味,语文课堂要由“墨守成规”向“兼容并蓄”转变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好奇心是非常浓厚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想尽办法提升语文教学的趣味性,要将初中语文课堂从“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逐渐向“兼容并蓄”的模式转变。首先,丰富教学内容,既不能简单地用粉笔板书,也不能用单一的PPT讲解,而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准备充分的实践环节,以激起初中生的兴趣点,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要合理规划教学时间,要做到重点突出,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而不是每一单元的同类型文章都进行重复性的讲解;最后,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文情感,肯定学生的自主认识,如阅读理解不“一刀切”的定死标准答案,而应该对学生独特的视角、理解与感受进行思考,进而进行热情的鼓励、呵护与引导,对于时下流行的新词语、新想法要兼容并蓄。笔者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发现,老师的鼓励与肯定对初中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与趣味性影响非常大,往往会影响学生对这么学科的接受程度。

猜你喜欢

人文初中生语文课堂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人文社科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