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语文教学之我见

2016-05-14李娜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2016年9期
关键词:分数新课改老师

李娜

自从新课改开始以来,全国许多学校都掀起了教育改革热潮,课堂教学模式百花齐放。如山东杜郎口中学“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沈阳立人学校的“124”模式等。虽然这些教学模式能给广大教育者带来一些参考,然而有些学校不加以研究和消化,一味照搬,其实只是改变了表面形式,而没有改变内在思想,并没有达到课改的效果。在新课改的大浪潮中,我校分批派老师外出学习,取名校精华,又根据我校城乡结合、九年一贯制的特殊性,经过不断改进,终于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我校的课改模式——“三步骤教学”,我的感受颇多。

一、新课改,对老师要求更高

新课改模式,让学生讲课,就解放老师了吗?不是的,相反它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上课前需要老师做更充分的准备,要求老师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对课前预习案的设计要把握得更好,更智慧。如我在随堂听课六年级《手指》一课时,老师导入新课后,把课堂交给了学生,主持人引导同学们一步步按照老师的预习案环节,让介绍作者的一小组与大家分享作者丰子恺的资料,学生汇报完后,主持人请老师进行补充,这时授课老师上台给学生讲了《丰子恺说“丰”的故事》,告诉学生记住有关作者的小故事,可以帮大家更深刻地记住文章的作者。霍林姆斯基曾经说过:“学生眼中的教师应该是一位聪明、博学、善于思考、热爱知识的人。”新课改课堂上,老师讲的没有以前多,但是对老师的要求却更高了。只有课前充分备课,掌握每个知识点,设计好每一个环节的衔接,才能让学生井然有序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新课改,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

新课改课堂上的学生不再是端端正正、安安静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课,而是几个人凑到一起自由讨论、争论,有时还可以上讲台给大家讲解、演示。看似学生被解放了,很自由,不再受任何约束。其实是形式上对学生放松了,要求上对学生却更高、更严了。我校从一年级开始要求学生上课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保证教室里最后一排的学生能听清楚;上讲台板书字要写工整,规定每个字10公分左右,要让下面的每个学生看清楚;学生必须利用各种途径以组为单位,正副组长负责,分工合作,完成老师设计的预习案。小学阶段到五、六年级时,学生的基本功已经训练得很扎实。到初中阶段,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老师则退居讲台之下。

三、新课改,评价制度的改变

新课改课堂的评价标准,由原来只点评老师到重点点评学生,评学生的参与度、投入度、精彩性、深刻性、成果性。具体到语文课上要求点评:学生的课前导入是否精彩,由所学作品是否想到了其他作品,情景剧的表演是否精彩,学生的语言是否精彩,学生展示时板书是否工整,老师是否参与了学生的展示。课堂上授课时,老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时刻关注学生在干什么,由原来的主导变点评指导。如八年级下册第6课《雪》,授课老师设计的预习案中有一道讨论题:作者对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的情感倾向是一样的吗?班里90%的学生参与了讨论,课堂气氛很活跃。上台展示时,每组都阐述了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整节课中,班里所有学生都参与了进来,都动了起来,都学到了新知识。

四、新课改,要求小组合作式学习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一切创新成果离不开团队的合作。根据美国学者、著名学习专家爱德加·戴尔发现的“学习金字塔理论”,倡导学生小组合作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由于每个学生的天赋不同,思维策略不同,每个人就有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展现个性,丰富知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众多有差异的学生的不足,从而使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如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综合学习《古诗苑漫步》,每个小组的学生合作学习,组长分好任务,大家分头查阅资料,然后进行整理、汇总,这样既节省了学习时间,而且获得的知识更多。

五、新课改,教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业绩观

传统的教学业绩主要是看这个班的考试分数,分数高就说明这个教师教得好,分数低说明这个教师教得不好。如果教师的业绩观念不改变,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最终会沦为考试的机器。当然没有分数的教育也是不成立的,只谈分数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亚里士多德说过:“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数,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我们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新课改不是运用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就能见效。“填鸭式”教学模式或题海战术对于应试教育来说可能立竿见影,能培养一群考试机器,可是孩子到了高中就会出现厌学情绪,思维局限,没有发展空间。教育一定要慢慢地、静静地做,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能力还是精神方面都会所收获。

新课程改革是一次真正意义的教育改革,在这种转变中,教师必须担当起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用新的教学观念、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我们不能改革这个世界,不能改革考试制度,但我们可以改变我们的课堂,让我们一起来研究,让学生主动地、积极地、有效地学习,在能力、素质、精神、道德等方面都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分数新课改老师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一种快速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把握物理难点,分数更上一步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的近似分数的若干美妙性质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