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舞蹈表演中的“韵”

2016-05-14冯志利唐博

艺术评鉴 2016年9期
关键词:神韵舞蹈表演

冯志利 唐博

摘要:舞蹈是一种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艺术能带给观众美好的视觉享受,给观众留下浪漫无比的美好情怀。舞蹈是肢体的语言表现,舞韵是舞者内涵风采的重要体现。舞蹈的“韵”是舞蹈的艺术灵魂,是舞者与舞蹈作品“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的表现。文章通过“对理解动作内涵,感悟舞韵之美”、“倾注内心情感,描述舞中情韵”、“捕捉万物形象,展现舞之神韵”进行了分析论述,旨在促进舞蹈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舞蹈表演 “舞韵” “情韵” “神韵”

舞蹈是一种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艺术能带给观众美好的视觉享受,给观众留下浪漫无比的美好情怀。舞蹈表演不是简单的舞姿、动作、技巧的堆砌,而是由角色的情感线、视象线穿织而成的艺术生命形象的整体,它遵循艺术美化的规律。诗人闻一多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在舞蹈艺术的特定情境里,构成了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动作力度与情感强度的统一所体现的情感倾向,舞蹈艺术在连绵不断的起伏跌宕中展示内容,表现人物情感,创造各具特色、生动鲜明的舞蹈形象,舞蹈中的“神韵”能给观众带来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的巨大欣赏价值,给观众以视觉上和心灵上的美的享受。

一、理解动作内涵,感悟舞韵之美

舞蹈动作是艺术化了的自然形态动作,是构成舞蹈的基本单位,它源于人类各种自然形态的生活动作和情感动作,是进行艺术提炼加工后最终形成舞蹈动作。一个舞者要想完全展现出舞蹈的“韵味”,首先要掌握好舞蹈动作中各肌肉的分寸,理解舞蹈动作的内涵。舞者登上舞台,常常会由于紧张,引起一系列的紧张失调的表现,肢体僵硬,面部表情全无,甚至无法更好的控制身体。舞者只有理解了动作的内涵,并很好的对自己的肌肉进行控制,才能自如地控制和运用各个技术动作。理解掌握舞蹈动作的内涵,才能使舞蹈动作具有美的“韵味”。

理解了舞蹈动作的内涵,舞蹈演员必须要感悟舞韵之美,在牢记舞蹈音乐的各种旋律和节奏的基础上,表现出舞蹈动作的音乐节奏感。感悟舞韵之美要求舞者在舞蹈表演中对舞蹈情节结构中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整个布局有所掌握,对舞蹈音乐出现的各种变奏、快板、慢板、行板等在心里形成一个作品情节。把握舞蹈中音乐的风格、旋律的快慢、节奏的高低均是体现舞蹈形象的感情色彩,是舞者掌握舞蹈动作的符号。在表演过程中,演员没有把握好舞蹈音乐和舞蹈形象,会导致出现一个舞蹈动作还没做完,另一个舞蹈动作的音乐又来了;或一个作品的音乐都已结束,而舞者的动作还没做完等错误,这样的表演是没有“韵”和“美”的表演。在舞蹈表演中,对舞蹈动作中“舞韵”的理解深度和感悟程度直接影响到舞者的表演和对于舞蹈作品“舞韵”的准确把握。

二、倾注内心情感,描述舞中情韵

舞蹈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无论用何种形式进行表演,都是在以“情”动人,舞者通过对特殊生活内容的表述和自己在表演中丰富的感情,使群众在欣赏中情不自禁,产生共鸣,表现出与“情”共舞。笔者的经验是:舞蹈演员上台表演要“带情感出场”,而不能上台后再“投入情感”。舞蹈动作是艺术化了的自然形态动作,是构成舞蹈的基本单位。源于人类各种自然形态的生活动作和情感动作,通过艺术的提炼加工,最终形成舞蹈动作,展现在舞台上。

舞蹈是将情感融入在自己的动作语言中,通过肢体语言来塑造舞蹈形象。将情感与动作统一起来才能创造出既有真实感,又有形式美的舞蹈,通过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完成艺术传达的任务。笔者认为,如果一个优秀的舞蹈缺乏内心情感就等同于没有灵魂,只剩外在空洞的“躯壳”。而做为一名舞蹈表演者,应该通过运用这些舞蹈动作语言,以情动舞,以舞动情。在舞蹈表演中,体会舞蹈的“韵”。人们通常在评论某舞蹈演员的表演时,会这样说“动作表情还可以,但就是缺少味道”。这其实说的就是没有“韵味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虽然演员动作流畅自如,但是却没有深层把握体会舞蹈的风格韵律。只有外表的舞蹈,就好像一个空旷的骨架,没有灵魂。因此给人的感觉就是没有味道了。所以在舞蹈表演中只有将舞蹈动作与内心情感相结合,才能使之成为一个有生命有活力的作品。其实在表演中最难把握的就是内心情感。如果舞者情绪不到位,动作就平淡无味,没有感染力。比如一个悲伤的舞蹈,舞者表演时却没有通过肢体,表情等方式表现出“悲”,甚至用微笑来代替“悲”,结果可想而知。

三、捕捉万物形象,展现舞之神韵

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风格不同的舞蹈在动作语言的应用上也不尽相同,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做为一名舞者我们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自然形象,加以锤炼、美化。最终运用到表演中,更好的展现舞之神韵。我们知道,动物是许多民族舞蹈中的主体形象,也有很多以某类动物来直接命名的舞蹈。如印度的“蛇舞”、土著居民的“袋鼠舞”等等。我国少数民族也有很多这类舞蹈,如朝鲜族的“鹤舞”、塔吉克族的“鹰舞”、蒙古族的“鹿舞”、傣族的“孔雀舞”等等。这些舞蹈,最初大多是与劳动分不开的,其中的动物形象,大多是狩猎的对象。先民们在狩猎时,为了接近猎物,通常要模仿对象的姿态。久而久之,这种动态的模仿就成为最初的民族舞蹈。

以傣族“孔雀舞”为例。在傣族人民的观念中,孔雀是吉祥的象征,会给人类带来幸福的生活。傣族人通常以模仿孔雀的走路,嬉戏、戏水、飞跑、展翅、欢跳等生活姿态和习性,加以艺术提炼创造了《孔雀舞》,抒发了追求幸福、安康、吉祥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以舞蹈家杨丽萍的《雀之灵》为例。这个作品,舞者通过手部的孔雀头造型以及头、肩、背、腰、臂、膝部等关节的律动,贯穿整个作品,塑造出一个活泼、灵利、美丽的白孔雀形象。作品主要有以下几种特点,其一,主要表现在下身膝部的动态起伏,在动作过程中,膝部始终是带韧性的起伏,但这种起伏是随着外在动作和内心感情的变化而变化的。如主力腿立直时稍快,而下蹲时稍慢。这样,使作品显得非常尤为优美自然了。其二,表演者加大了动作幅度,如用拇指、食指的动作营造孔雀头的形象。整个变化通过手臂、手指的刚柔并用,继而把孔雀温顺、善良、活泼的性格表现得十分完美。其三,表演者通过上身及关节,有节奏的变化来延长动作的节律。其四,在舞蹈高潮部分,出现的造型,如表演者将双手交叉在脑后,双腿立直,挑起侧旁腰,加上旋转、跳跃等动作,给观众呈现出一只在大自然中自由飞翔的白孔雀形象。其五,表演者简化动作,以手部提裙子和孔雀头造型来做结尾动作,与开头动作相呼应,以此表达出白孔雀对自由的向往。

四、结语

舞蹈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载体。做为舞蹈表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韵”,它是舞蹈中的精华,它承载着舞蹈创作者、表演者和欣赏者内心的情怀,是舞蹈艺术中的灵魂。在舞蹈表演中,舞者通过提高自身对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与总结,在舞蹈表演中把握和体现各种风格舞蹈的“韵”。

参考文献:

[1]杉娃.爱是生命的舞蹈[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2.

[2]高云.舞蹈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奥]弗洛伊德.生命的舞蹈[M].喀什: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神韵舞蹈表演
珠峰神韵
神韵
7月,色彩斑斓,青春涌动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浅析舞蹈表演专业课程教学的探索和创新
浅议舞蹈中的想象力
续风流,扬神韵
风之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