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连传统,玩味现代

2016-05-14甘璐

艺术评鉴 2016年9期
关键词:创作手法电影音乐威廉姆斯

甘璐

摘要:在好莱坞电影音乐百余年的发展历程中,有无数著名的电影音乐作曲家为影片的配乐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电影音乐的特性在于音画结合,在音乐的内容和长度上,都会有相对严格的限制,加上创作时间的紧迫和创作经费等等问题,成为一名成功的电影音乐作曲家其实并不容易。进入80年代以后,好莱坞电影音乐进入一个百花齐放的多维发展时期,而在这个时期中,作曲家约翰·威廉姆斯开始大放异彩,他跨越了古典与流行,用宏大的交响化配乐手法创造了好莱坞电影音乐一个个神话。本文旨在从作曲的各个角度分析由他配乐的《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交响篇章《Hedwig's Theme》,让自己在今后的创作中获得更多经验。

关键词:创作手法 约翰·威廉姆斯 电影音乐 作曲技法

一、作品简介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的第一部作品,导演克里斯·哥伦布把这部小说搬上了荧幕。故事的小主人翁哈利波特寄住在姨妈家,饱受姨父一家人的歧视与欺侮,然而就在11岁生日那天,哈利波特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他的父母曾经在同黑巫师伏地魔的较量中被残忍的杀害了。三个好朋友为了寻找真相,历经重重难关,终于发现:这一切的幕后操纵者竟然是看似无辜的奇洛教授!奇洛被伏地魔附身,变成一个双面人,成为伏地魔的傀儡。哈利、罗恩、赫敏这个“魔法三人组”各尽所能,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保住了魔法石,打败了伏地魔。

(一)极具特色的电影音乐作品《Hedwig's Theme》

小巫师哈利-波特的魅力已无需多言,一个艺术形象所引发的文化热潮已经在无形中攻占了全球影迷的心。约翰·威廉姆斯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创作的主题乐章《HedwigsTheme》《HarrysWondrousWorld》更为电影增加了不少人气。

在影片中,最受瞩目的主题应该就是《Hedwigs Theme》这首作品,其实它在影片中的作用远超出了其题目“海德威主题”的作用范围。在第一个主题里,它兼具童话色彩与神秘气质,展现了奇幻、绵密、飞扬与兴奋的神采。不论是用来描写无孔不入的Hogwarts入学通知,或者是飞奔的Hogwarts特快号,都给人相当鲜明的印象,在结尾曲目Leaving Hogwarts中,这个旋律结合了Harry Potter的主题旋律,也有相当戏剧性的变奏演出。第二个主题则比较趣味滑稽,编曲与变奏手法更加多变与精练,喜感性的演出机巧可爱(如Visit to the Zoo),但写起紧张场面时,又转眼变奏成紧凑浩大的型态(如Mr.Longbottom Flies)。Hedwigs Theme这首曲子,集上述两个主题最精彩的衍生与变奏于大成,加上华丽的结尾,想当然的将成为John Williams将来演奏会上的热门曲目,这首作品其实也是预告片中採用的音乐。该主题在影片上映之前就在音乐厅演出,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兴趣。

二、作品《Hedwig's Theme》的结构布局与主题发展

通常描述神秘未知的魔幻场面时,作曲家们常常用大量电子音响来达到效果。约翰·威廉姆斯认为传统的交响配乐手法足够营造各种气氛,其他的特色乐器和电子音乐不必添加。当然,这种说法在多元创作手法的今天可能有失偏颇,但是当我们看到他只用管弦乐队为《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电影配乐,和声和音乐结构包括乐器编制都并不复杂,然而达到的奇幻效果,却是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其对乐队的驾驭能力。

(一)《Hedwig's Theme》曲式结构分析

全乐章红分为三个部分。呈示部(1~90),三声中部(91~183)再现部(184~208)尾声(209~212)。整曲为复杂化的单三部曲式,调性布局为:主调—下属调—下属调的平行大调—同主音大调—同主音大调平行小调—C大调。从调性上来看作曲家的设计是以色彩对比为主的,调性的变化手法受着情绪的影响而变化。

主部主题包含两段特色鲜明的音乐,他们看似不同却又息息相关。主题A为8+8的平行方整结构,短短的16小节却包含着不少信息。

第一部分主题旋律是钢片琴的独奏。第1~2小节,弱起,抑扬格上行四度。接下2~3小节和12~14小节,连续地短气息二度下行,是明显的叹息音调。在11~12小节,约翰·威廉姆斯设计了一个向上大跳然后出现感情重音的哭泣音调,同时乐曲的由弱变强也加深了旋律的表现力。因此,即便是轻柔灵动的钢片琴演绎舞曲式的三拍子,也掩盖不住那份淡淡的带有神秘色彩的愁思。

从结构上来分析,哭泣音调和叹息音调一般都是先短后长,常拖着一个尾音。从心理学上来说,节奏,速度,节拍不但与人的内心情绪联系,也与一定的外在动作相联系。在主题的呈示中,反复的切分节奏加弱起,展示了曲子的积极性,推动着乐思的发展,营造出心理的紧张感,也预示着哈里即将面临他非同寻常的冒险之旅。

呈示部的主题以及后来的发展并没有改编调性,一直都是以e小调陈述着剧情。在第一部分的主题中可以发现,约翰·威廉姆斯非常善于运用变和弦来达到调色的目的。他喜爱在半终止和全终止出运用和弦变音,使主题色彩变幻丰富。如7、8小节的及15、16小节的。在后面的展开以及副部主题中也不难发现这样类似的例子。这样的处理加强了音乐的色彩变幻,使主题平添了几分神秘。

和声的布局在全曲种都没有特别复杂的配置。主题的和声D–T的进行十分规整。半终止的降五音的属音到主音和全终止的重属九和弦到主音,都呈现了非常传统的和声手法。

乐曲的三声中部是一个小变奏曲式,主题C的不断变奏带动了音乐的发展。

三、从传统配器手法看《Hedwig's Theme》的音色及其结构意义

笔者特意把《Hedwig's Theme》调入到软件中查看了一下这首曲子的波形,从这个解读可以宏观的解读整首曲子的音响安排。

图中可以看到,在这首作品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不断加厚的音响层,音色的布局及作为音色载体的织体布局。那么它的发展是如何进行的呢?看似简单的音乐主题又如何形成对比和高潮,乐曲的的结构又是如何组织的呢?

(一)音响的力度的改造

首先关注一下这部作品如何运用音响的增长与收缩来达到特殊的艺术效果的。我们知道,音响的增长与收缩的手法有三种:

1.人为地用力度变化记号改编音响力度,这种处理办法在短的片断中有一定的作用。例如乐曲开始的钢片琴。钢片琴音色鲜明,性格突出,开始的独奏使得音响色彩富有诗意,带有魔幻色彩,但是它的声音轻柔,如果与其他乐器合奏很容易被覆盖住其音色,从而失去存在的意义,所以当17小节的弦乐进入后,弦乐谱例上标记处极弱的ppp,巧妙地烘托了钢片琴的音色,加上微微波动的音型,给主题增加了一股朦胧的意境。

2.用增减乐器的手法改变音响力度

依照乐器自身的音响力度来增加或减少来改编音响效果,通常需要音响增长时增加乐器的规律是:弦乐—木管—圆号—铜管—打击乐器。音响收缩时相反。(当然有时候会有部分的更改和变动)乐曲的呈示部就是一个增减乐器的好例子,它是这样安排的:钢片琴—小提琴—所有弦乐—木管,竖琴—铜管。

从乐器的布局不难看出音色的特点是由淡转浓,从轻柔的钢片琴到弦乐参与,加入木管音色,最后加入铜管。不断地主题陈述使得音乐推动着剧情的发展,使人物的性格描绘更为突出。

3.扩大或缩小音乐织体的音域

当然这三种方法也可以相互结合。

(二)音色关系的运用

音色关系是指音乐作品中不同音色在纵向上的复核与横向上的转换原则。无论是在哪个时期,音色关系在音乐上都是极为重要的。作曲家通过音色的搭配来体现乐队可能具有的融合性,多样性和个性。音色关系强调具体音乐作品中的音色运动。它主要体现在音色的复合和音色的转换上。

1.音色的复合

音色的复合是用不同的音色完成同一织体声部的演奏,从这个角度上来看,融合是音色复合中最主要的审美倾向。传统音乐上追求的音色复合主要表现在:

(1)融合。为了创造单个音色之外的一种新音色,表现出不同的色彩。传统配器手法总是通过音色纵向上的复合来创造音色的融合美或融合新的音色。

配器中,不少的音色复合是具有共性的。以《Hedwig's Theme》中部主题为例,这一主题的音响效果带着些许阴柔,更多的是暗淡的,神秘的色彩。它使用了单簧管的中高音区,单簧管在这个音区的表现力是柔和的,女性化的,极富表现力。英国管的中音区音响是带有胸音的幽暗和神秘色彩。加上作者并没有使用大管的低音,用中高音区重复主题音调,显得苍白、柔弱,带着嘲弄的意味。因此主题的第一次出现是木管组的同度混合音色,这种手法使得主题含有浓重的鼻音,带着一丝滑稽和幽默出场了。

(2)支撑。通过高、低音乐器同度或八度的支撑,追求音响效果的变化,这样的手法大多数可以使得音乐的音量与力度发生变化。在不同乐器间,八度的音色复合也是常见的。这些不同音色的相互支持,在获得音量与力度变化的同时还创作出了有别于原乐器音色的多重性格的组合。

(3)音区扩张。通过不同音程的复合来扩大声部的覆盖区域。

从谱例中,我们还可以看出,音色的复合除了带来音色变化的多样性与力量的相加外,它还带来了音区的扩张。两种或多种单一音色同度齐奏时,往往会失去各个乐器各自的特点,造成表现力的不足。音区的扩张有效避免了这样的情况,并且也改变了旋律线条的音色厚度。使音区在音乐布局上显得丰满,保持了各个频段的音响平衡。

2.音色转换

音色的转换是指音乐作品在时间过程中音色布局的变化。它多用于不同的乐器组之间,形成音色对照。

音色转换的横向基本手法:第一种是纯音色的交替。例如在本曲的第二部分,主题C的第二变奏(107~115)和第三变奏(116~124)旋律织体相同,唯一不同的是由钢片琴音色转换到弦乐音色,这种交替变化达到了音色间的对比,由于乐器的特性,力度也随之增加。

第二种是音组间的转换。如木管组与铜管组音色对照,弦乐组与木管组的对照等等,达到音势的对比,音响厚薄的对比。

如本曲中。187小节开始,首先用四只圆号吹奏旋律,189小节用木管组音色重复同样的旋律,造成木管组与圆号之间的对比。再如164小节,弦乐组加铜管奏出旋律,四小节之后木管组和弦乐组重复旋律,造成木管+弦乐与铜管+弦乐之间的音色对比,色彩效果明显。

四、结语

约翰·威廉姆斯这首作品,对于我们有着很多启示。约翰·威廉姆斯的电影音乐,传统中又不失流行意味,看似简单的配器却又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显示着他深厚的作曲功底。从这点上来看,传统的作曲技法在如今看来仍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管是电影音乐亦或是实用音乐,掌握传统作曲技术,打好牢固的基础是必要的。

猜你喜欢

创作手法电影音乐威廉姆斯
打爆天花板
肖邦艺术歌曲的“悲情”体现
青春外衣下的生命思考
浅谈陈凯歌电影音乐中的民族特色
关于影片《赎罪》的艺术批评
赏析电影中的音乐
以《大协奏曲》为例分析施尼凯特作曲中背景与结构的创作手法
浅谈辽剧武戏《三战张月娥》之我饰演张月娥的切身体会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