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往爱情的自由之花

2016-05-14刘倩

艺术评鉴 2016年9期
关键词:卡门人物塑造现实主义

刘倩

摘要:歌剧《卡门》完成于1874年秋天,1875年首演于法国巴黎,是抒情歌剧舞台上的经典之作,它创造了19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歌剧的最高成就,也铸就了法国作曲家比才歌剧创作生涯中的最高峰,它在世界歌剧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如今也是上演率极高的经典名作。歌剧《卡门》剧本由法国中短篇小说作家梅里美创作,他的主要作品有《高龙巴》、《塔曼果》等,梅里美擅长在平静的叙述中刻画叛逆女性的形象,在他的作品《卡门》中,梅里美以超凡的特性实现了文学理想与艺术精神的双重结合,比才在尊重原作品的基础上,首次将社会底层人物烟草女工、普通士兵搬上了法国歌剧舞台,塑造了西方歌剧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经典角色,使歌剧《卡门》成为了一部雅俗共赏、生命力持久的经典歌剧。

关键词:现实主义 比才 歌剧 卡门 人物塑造

一、用音乐来塑造原剧本中的经典人物——卡门

卡门,原是法国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小说《卡门》中的女主人公,该作品自1845年问世以后,诞生于梅里美笔下的“卡门”这个经典的女性人物形象,迅速被文学、音乐、舞蹈、电影各个领域的艺术家所吸引,纷纷对卡门这一女性人物形象赋予不同方式的诠释,使“卡门”这一形象成为了倡导独立自由女性的标杆也成为了一个代表时代和民族精神的艺术形象,卡门这个名字甚至还成为代表西方文化中的一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著名符号。

法国作曲家比才在当时的欧洲被称作“天才作曲家”,他19岁就获得“罗马大奖”,这位天才同样也被卡门身上具备的独立自由精神所吸引,倾尽心血于1874年秋天完成了歌剧《卡门》的创作,并于1875年3月3日在法国巴黎喜歌剧院首演。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歌剧《卡门》的首次演出非常惨淡失败——法国巴黎的欣赏者们看习惯了法国大歌剧的庄重题材与豪华场面,一时无法适应闪耀着现实主义风格的歌剧《卡门》的强烈对比。然而,事实告诉我们,时间证明了《卡门》这部歌剧经典的戏剧精神,从1875年到1904年,巴黎喜歌剧院上演该歌剧1000余场次。在我国,中央歌剧院、上海歌剧院、西方歌剧院团体演出《卡门》的场次虽无法确计,但绝不少于普契尼的《图兰朵》与威尔第的《茶花女》,迄今为止,《卡门》是世界上上演频率最高的歌剧。比才倾尽心血为小说《卡门》戴上音乐的翅膀,将其成功的搬上了欧洲的歌剧舞台上,使众多不同媒介对卡门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只有在比才的歌剧《卡门》里,这一形象才获得了有血有肉的鲜活本体存在,得到了亿万观众的认可。

比才的歌剧《卡门》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在尊重梅里美原小说的基础上,大胆的对剧本进行音乐创作,删去了很多原小说里复杂的事件,并对剧本中的情节适当的补充,使剧情在不断的矛盾冲突中有序地发展,使剧情主线更加明确。特别是对卡门这一女主人公的刻画中,比才曾经作过详细的分析与后期塑造,将卡门向往自由、敢于表达自己情感的鲜明个性成为了剧情的主要发展线索。

音乐是听觉艺术、想象艺术,在所有的传播媒介当中,它最能够一丝一丝的敲打着欣赏者们的心弦,让听众们无法自拔,同时用音乐来塑造人物形象,是作曲家比才擅长的,在歌剧《卡门》中,比才成功地将舞台戏剧表演、音乐创作、舞台美术、人物造型几种不同艺术门类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之形成我们看到的非常具有表现力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

梅里美在原小说中是这样描写卡门的:她穿着一条非常短的红裙子,露出满是破洞的白丝袜,一双性感而精致的摩洛哥红皮鞋,配着火红色的缎带。她撩开头纱,露出双肩以及别在衬衣上的一束合欢花,嘴角还衔着另一朵合欢花。他扭着腰肢往前走,活像科尔多瓦养马场里的一匹小母马。比才在音乐部分用附点的节奏型来表现卡门走路时扭动着丰满的腰身,用弱—强—弱的节拍来展现卡门热情泼辣、敢于表白爱意的心理等等巧妙的处理之后,把一位美丽、妖艳、热情大方、狂放不羁、向往自由、渴望爱情的吉普赛女郎形象呈现在欣赏者的眼前,梅里美笔下的卡门在音乐的赋予之后,从欣赏者的角度看来,卡门的全身感官似乎在召唤着音乐的加入——卡门是为音乐为生的,音乐也给予了卡门独特的魅力,两者水乳交融。如今我们欣赏到的歌剧《卡门》,比才挖掘到原小说最精华的艺术价值,优美动听的歌剧咏叹调不断的感染着听众们,我们在欣赏中获得完美的审美体验与情感升华,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二、将“哈巴涅拉”舞曲融入歌剧咏叹调

《卡门》为四幕歌剧,卡门在歌剧第一幕中演唱了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鸟》,这幕剧情讲述了西班牙塞维利亚城中,一群卷烟厂的女工在广场休息,她们性感妩媚,穿着露肩膀的长裙,身边吸引了一群男士围绕在她们身旁,大家互相挑逗开着玩笑。此时,主人公卡门出现了,她摆动起丰满妩媚的腰身,享受着男士们对他爱慕的眼神,他不断的和男士们打情骂俏。(男士们的宣叙调响起)“卡门,我们紧随你寸步不离,卡门,请你回答什么时候会爱上我们,你定个日子吧!”卡门不以为然的回答到:“我会爱上你们?我也不知道,也许永远不会,也许会是明天,但绝不会是今天。”众人听到卡门的回答后哄堂大笑。此时响起了咏叹调《爱情像一只自由鸟》的前奏音乐,卡门妩媚地唱着:“爱情像一只自由鸟,想抓住他可不容易……”,这首经典的咏叹调由于选用了“哈巴涅拉”舞曲的节奏,所以音乐评论家们常常叫它《哈巴涅拉舞曲》。

“哈巴涅拉”舞曲起源于非洲,是当地十分流行的黑人舞蹈,在古巴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由于发展流行地区叫哈瓦,因此被称为“哈巴涅拉舞曲”。西班牙著名作曲家依拉蒂尔曾经创作过《哈巴涅拉之歌》和《鸽子》这两首具有哈巴涅拉风格的作品,其中,《哈巴涅拉之歌》的音乐特征是:全曲为2/4 拍,第一拍有附点节奏,与阿根廷当地的探戈舞蹈节奏相似。

卡门对西班牙著名作曲家依拉蒂尔曾经创作过的《哈巴涅拉之歌》非常青睐,他在这个音乐作品中找到了灵感,在歌剧《卡门》的创作中自然就想到了这段旋律,并且在哈巴涅拉节奏的基础上,加入了吉普赛传统舞蹈中的波罗曲调,使这部歌剧具有浓厚的异国情调与浓郁的民族色彩。

三、歌剧《卡门》具有个性色彩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舞台表演艺术与舞台戏剧美学观念在不断的更新着,欣赏者们的审美品位也在时时发生着变迁。从西方艺术的发展史来看,古典主义时期的歌剧与浪漫主义时期的歌剧相比较,古典主义歌剧个性化色彩明显不足,主要原因是古典主义歌剧必须遵循古典主义戏剧美学原则——严格遵守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三一律”的表演规则;艺术风格与音乐特色须庄重优雅;以古希腊时期戏剧为楷模,正歌剧与喜歌剧有着严格界限;创作者大多充满着理性思维,反对大胆热情的艺术处理。

19世纪上半叶,浪漫主义思潮席卷着整个欧洲,特别是在音乐、戏剧、诗歌、绘画、文学等艺术领域盛行。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强调艺术家的感性思维、不强调理性思维;浪漫主义的音乐创作手法打破了诸多规则的束缚,青睐于夸张的艺术手法。因此,欣赏者们的审美品位也与时俱进,他们喜欢的歌剧一定要有激烈的矛盾冲突、鲜明对比的人物形象、演唱者要炫耀高超的声乐技巧……所以,在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个性化需求增强了,作曲家的创作思路也在慢慢的变化着。

比才的歌剧《卡门》,无论是从音乐的风格、到题材的选取、再到人物的命运安排,都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特征。全歌剧中有卡门和米凯拉两位女性人物。卡门作为整个歌剧的女主人公,比才将卡门的音乐分为两部分:1.以西班牙风情的音乐风格为代表,如《哈巴涅拉舞曲》、《吉普赛之歌》等,充分展现了卡门作为一位狂放不羁的吉普赛女郎形象与当时所谓的文明社会格格不入,让我们看到了卡门奋不顾身的追求爱情、追求自由、反对主流社会的性格。2.戏剧式的宣叙调部分,预示着全剧悲剧命运式的主题与《哈巴涅拉舞曲》有一定的联系,用以表现强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与戏剧内涵。另外一位女性人物米凯拉,她是一位纯朴的农村姑娘,无论是外表还是内心想法,与女主人公卡门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比才在此部分创作中,安排米凯拉演唱的几乎都是抒情歌曲曲调,成功的塑造了一位纯洁、贤淑的农村姑娘。

总之,在歌剧《卡门》中,具有个性的音乐部分构成了两个剧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由此创造了戏剧性的高潮,将矛盾冲突一步步的上升。

四、以合唱形式营造戏剧式的高潮

歌剧是文学和音乐高度完美结合的综合艺术形式,有了文学作基础的剧本后,配以咏叹调、宣叙调、交响乐伴奏、合唱等音乐表现手段后,歌剧才能发挥出它独特的魅力。作曲家比才在歌剧《卡门》中,除了著名的咏叹调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舞曲外,剧中的十几首合唱曲目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合唱是声乐艺术中极具表现力的一种形式,西方中世纪时期流行的单声部纯男声无伴奏合唱——格雷高利圣咏,我们看作是合唱形式的起源,之后在格雷高利圣咏的基础上,加入了平行八度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我们看作是合唱形式的雏形。随着西方作曲技术理论的不断发展,欣赏者们逐渐地被这种多声部复调音乐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合唱艺术也随之在世界音乐殿堂迅速发展起来。如今,合唱形式已深深的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成为极具感染力与大众性的艺术。合唱按声部数量可分为: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按声部类型可分为:童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混声合唱等。

作曲家比才将合唱形式置于歌剧《卡门》这一舞台戏剧表演框架中,此时合唱形式不仅具备它本身的音乐感染力,还须为歌剧情节的发展而服务。例如歌剧《卡门》第一幕开场部分,用混声合唱拉开了一幅热闹、欢腾的街景。众人齐声高唱:“广场上,熙熙攘攘,人来人往,多么有趣!”此时,街上扛枪的士兵、热闹的妇女、嬉戏打闹的小孩营造出一幅热闹、喧嚣的氛围。第二幕男主人公斗牛士埃斯卡米洛出场时那首慷慨激昂的斗牛士合唱,成为了这部歌剧的主要音乐动机,在全剧中多次的出现。当斗牛士以潇洒的英雄形象出现在我们眼前时,合唱曲响起:“万岁,斗牛士万岁!万岁,艾斯卡米洛万岁!”“斗牛士,准备迎战,斗牛士,参战时牢记着,那乌黑的亮眸凝视着你,而爱正等待着你。”这一合唱曲,不仅刻画出男主人公斗牛士埃斯卡米洛的高大威武的英雄形象,也表达了众人对他的崇拜和尊敬。歌剧第三幕,卡门以转变心意爱上了斗牛士埃斯卡米洛,此时又发现米凯拉来找自己的恋人唐·豪瑟,卡门希望唐·豪瑟跟着米凯拉离去。唐·豪瑟十分愤怒地唱到:“我就算耗尽我的生命也绝不离去。”此时此刻,渲染着惶恐与紧张的合唱曲响起:“唐·豪瑟,你要小心,挣脱那捆绑,斩断那锁链。”这段合唱曲渲染的氛围,预示了卡门与唐·豪瑟即将决裂的爱情悲剧,彻底将戏剧矛盾冲突推向高潮。在歌剧的第四幕,也是歌剧的最后一幕,比才加大了合唱曲的篇幅,将合唱渲染戏剧的功能用到了极致。第四幕的开场地点在斗牛场外的广场,合唱曲唱到:“卖酒、卖水、卖香烟,只要两块钱,节目单够详细。”此时的合唱曲渲染的热闹气氛和观众们兴奋的情绪是一致的。接着潇洒帅气的斗牛士们入场,广场里看台上观众们的情绪迅速升温,他们唱到:“队伍进场了,他们来了,斗牛士的队伍,阳光闪耀在枪尖上,毡帽飞舞在天空中……让我们为他们的经过而致敬,为英勇的斗牛士致敬……看斗牛士们正走来,看他们昂首阔步,威风八面,眼神炯炯发光,戎装活力四放,闪烁耀眼的光彩!……看啊,骑马斗牛士……斗牛士主将,艾斯卡米洛!……出众的技艺无人可比,最后上演的总是压轴好戏,终会刺出决定性的一击。万岁,艾斯卡米洛!好啊,为你喝彩!”这是篇幅最长的一段合唱曲,将整个斗牛士们进场的过程与现场气氛完整的呈现到我们眼前。然而,斗牛广场里这样欢乐的现场气氛与场外卡门被唐·豪瑟杀死的悲剧形成强烈的戏剧对比,营造了故事走向悲剧的结局。总之,在歌剧《卡门》中,作曲家比才巧妙地运用合唱来渲染戏剧气氛是非常成功的。

歌剧《卡门》经过数百年以来一直受到全世界乐迷们的狂热喜爱,至今仍然是世界上公认的上演率最高的经典歌剧作品之一。法国作曲家比才也因这部杰作跻身于世界歌剧大师之林,他被乐迷们誉为“地中海艺术的太阳”,成为了与威尔第、普契尼等竞相争芳的歌剧创作大师。歌剧《卡门》中,整部歌剧都是围绕主人公卡门情感的发展、以及她狂放不羁的个性、她悲剧式的命运来展开。《卡门》的主题由爱情的产生到毁灭,剧情发展顺速而深入。直到今天,比才塑造的这位向往自由、敢于表达内心感情的卡门,她的爱情观并不能完全被现实社会所接受,可是,我们要明白一个真理:在爱情的世界里,有爱才是幸福的,爱不能束缚我们的生活,爱应该是一只自由的鸟儿,它属于湛蓝纯净的蓝天。

猜你喜欢

卡门人物塑造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水浒传》的人物塑造手法与影响探析
回家之路
《大师与玛格利特》中空间变换对人物塑造的影响
唐朝美女卡门
卡门教会我们的
奶牛卡门的朋友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