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创新思维发展的小学武术游戏化教学方法与效果研究

2016-05-14丁传伟邱丽玲

体育教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游戏化创新思维

丁传伟 邱丽玲

摘 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分析法等,结合小学生的生理、认知和兴趣特点,通过歌谣与拟物化的认知游戏、改造规则的强化练习游戏和技术分类基础上的思维拓展游戏等三种游戏化武术教学,在认知、技能和情意价值观方面收获良好学习成效的同时,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生;武术教学;游戏化;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6)09-0029-03

一、研究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同时还指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2]。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振奋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主渠道。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实现中国梦的希望,也是创新教育的主体。如何在基础教育小学阶段的课堂教学中运用民族传统体育的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将就此进行探讨。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以北京师范大学朝阳附属小学2013级1班、3班和4班共93名学生为观察和实验对象,主要研究实验对象对游戏化武术内容的学习效果,以及学生主体的学习主动性。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教学实验法和数理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互联网中国知网查阅并分析2000年至今的关于创新思维、武术教学以及小学体育课教学等相关文献资料;通过一个教学单元5节有关“武术的典型手型和手法”内容的课堂教学实验,对学生进行游戏化武术教学;通过学生展示表演环节和开放式访谈与问卷等手段,让学生描述“体育课上学会了哪些内容”,从而对比武术相关内容与其他体育内容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访谈以及家长反馈,了解学生校外的体育锻炼行为以及家庭体育互动行为,从而得出学生主体对武术相关内容的学习主动性。再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将以上数据进行分类归纳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讨论

1.创新思维

创新是当今世界出现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同时,“创新”又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英文中“创新”(Innovation)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本来有三层含义:第一,更新;第二,创造新的东西;第三,改变。而思维则是思考问题的过程,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能动反映。综上,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通过这种思维不仅能揭露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内部联系,而且在此基础上还可以产生新颖、独创并具有解决某一特定目的的思维过程及其功能。

因为,小学生在思维方面尤具有独特性,笔者将以下两点作为研究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切入点:其一,小学生创新思维的本质体现在“主动”,表现在武术教学中即自主的参与和练习;其二,小学生创新思维的任务在于“学习”,即学会知识,掌握技能。

2.武术教学的游戏化

武术教学的游戏化,是指运用游戏的形式,结合武术的内容所进行的教与学的过程。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生理、认知和兴趣特点,选用武术的基本手型和手法,作为本实验教学单元的内容。该教学单元分为5节课进行,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这个教学单元计划包含了武术最基本的三种手型,在技术方法上采用最直接的直线型技术,即冲拳与推掌,在战术方面渗透最简洁的进攻与防守,组织形式上则是由单个动作的模仿过渡到简单组合的模仿,最后再进行复杂的多个动作、多种形式的自主创编与演练。并根据内容的不同,采取差异化的游戏形式。

2.1 歌谣与拟物化的认知游戏方法

对于基本内容的介绍,运用歌谣的形式模仿练习,其典型代表为:“请你跟我这样做”。具体方法为:教师双手体前展示拳的手型,并提示“请你跟我这样做,拳”。学生做相应的动作,并回答“我就跟你这样做,拳。”

在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后,为了强化记忆,则采用拟物化的方式,使武术抽象技术与现实生活建立联系。比如:在课次1的教学中,教师伴随拳和掌的手型进行语言引导:“拳像石头,掌像布。”学生将结合自己玩过的“石头剪刀布”游戏进行。

2.2 改造规则的强化练习游戏方法

在基本手型手法的教学单元中,可以引入学生们熟悉的“石头剪刀布”并将游戏改造为“拳掌勾游戏”,通过变换不同的游戏规则,避免枯燥僵化的大量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并巩固技术动作。

(1)变换游戏的主导者,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练习初期适用教师主导的集体游戏来一起熟悉规则,即老师出拳同时提示:“我出拳,请你出掌战胜我。”学生一齐出掌。然后教师出掌同时还提示:“我出掌,请你出勾战胜我。”

熟悉之后,适用双主导的集体游戏的方式强化练习,即一方出拳,另一方回应掌,一方再回应勾,另一方又回应拳,如此循环往复。开始时一方为教师,一方为全体学生;熟悉之后就可以学生之间互为游戏,进行分组练习,进而使生生之间的练习运用自如。

(2)变换游戏的反馈形式,专注反馈、积极乐学

动作技能控制理论中将动作技能分为闭式技能与开式技能两种[4]。限定“后出者必须战胜先出者”的条件属于动作技能学习中的闭环控制,闭式技能受干扰因素较少。而不限定拳、掌、勾三种手型的出现顺序,使其随机出现,即双方同时出这三种手型之一,然后迅速比较出胜负。这种游戏形式属于开环控制,开式技能所产生结果的可能性较多,需要更专注地进行反馈。这种游戏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始终动手并动脑。如果说模仿是被动的、消极的,那么游戏化的练习则是主动的、积极的,从而使教学内容变得鲜活灵动。

(3)变换练习的生成形式,“赢得”练习机会

枯燥的练习往往伤害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性,而引入游戏的方式,既能使重复练习的生成变得随机,也可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对于须重复练习进行强化才能掌握的技术动作,还可充分引入“拳掌勾”游戏决出胜负,从而随机生成练习开始的顺序,然后再进行生生之间的间歇互换练习。

具体表现为:大强度需要间歇的练习,可采用胜方先练习,负方再练习;有攻防差异的练习,可采用胜方进攻、负方防守等形式。比如,冲拳与防守的练习中,需要不断重复练习以强化冲拳的正确方法,这就可以采用学生以“拳掌勾”游戏的形式决出胜负,由胜方为进攻方进行冲拳练习,负方则保持恰当距离观察胜方进攻动作并进行防守格挡。于是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重复练习的生成形式发生了变化,即便进行高频重复练习,学生也总是兴趣盎然,不会觉得枯燥乏味。

2.3 技术分类基础上的思维拓展游戏方法

对于同质性的内容,要抛出问题,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其典型代表即拳法和掌法的进攻与防守。例如,拳法以冲拳为拳法的代表性进攻方法,对应的拳格挡则为典型的防守方法。在掌法的进攻与防守中,则把进攻与防守的问题开放性的抛给学生。他们很快想到并掌握“推掌”和掌格挡的技术方法。通过基本手型手法的攻防综合运用又打破“拳进攻拳防守”“掌进攻掌防守”的固化思维,让学生思考并试验综合拳、掌、勾的综合性的进攻与防守。

对于异质性的内容,要比较不同,鼓励独特的观点。比如,勾手的手型与手法较拳和掌有较大差异,通过比较不同,学生认识到:勾手的运用在于巧妙,而不在于力量大小。有的学生甚至突发奇想,“我可以用勾手挠对方的痒痒分散他的注意力,再用冲拳打败他。”比起“勾手用于进攻对方的薄弱环节”这样晦涩的书面语,学生的话不仅异曲同工,而且更加生动。

事实证明,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类后,通过恰当的引导,学生不仅能学会技术动作,而且始终在思考更好地完成技术动作的方法,以及武术动作实战应用的方法,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通过“更新”自己的技术动作,“改变”固有的技术动作,“创造”出新的动作组合,从而提升创新能力。

3.游戏化武术教学的效果

对于游戏化武术教学的效果从三个维度进行测量。维度一是认知效果,即学生是否记住了动作名称;维度二是技能掌握,即学生是否练会了该技术;维度三是情意价值观,即学生学到习武者礼仪为先,努力练习就会进步,那么,同伴之间相互协作这些品质呢?通过对学生进行的一系列访谈和开放性问卷调查:总体上看,当学生回答“体育课上我学会了什么”时,能准确地说出“拳、掌、勾”等具体的动作名称,而不是简单的说出武术这一运动大类的名称。从技能上看,学生不仅能完成动作展示,有大部分同学的动作质量和劲力也很好。情意价值观方面,学生基本都有愉快的体验,愿意参加武术练习。

4.游戏化武术教学的学生主动性

游戏化武术教学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能保护学生运动的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学生和家长的反馈,九成以上的学生在家里能主动地展示武术的基本手型与手法;六成左右的学生能把拳掌勾的游戏运用到家庭游戏中,完成武术内容的传播;更有两成左右的学生通过游戏化的武术内容培养起武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坚持练习,并有意愿进一步深造发展。

此外,在学期末进行的期末综合考核改革——期末大闯关的才艺展示环节中,还有十几名男同学选择将武术作为自己的技能展示内容。有的学生展示自己创编的手型手法武术操,有的同学选择两两一组展示对打的进攻与防守组合。从这种主动展示中反映出他们对于武术课程的喜爱程度以及掌握技能的成就感。

四、结论与建议

1.小学武术游戏化教学的主要形式包括歌谣与拟物化的认知游戏、改造规则的强化练习游戏和技术分类基础上的思维拓展游戏等三种。这就可以通过变换游戏的主导者、变换游戏的反馈形式和变换游戏的生成形式等条件实施改造规则的强化练习游戏。而思维拓展游戏则是建立在对武术技术的分类基础上,同质性的技术,要抛出问题鼓励学生举一反三;对于异质性的内容,在比较不同后要肯定学生独特的观点。

2. 小学武术游戏化教学的创新思维培养表现在学会技能和主动展示技能两个方面。学会技能方面的表现是:认知效果、技能掌握和情意价值观等,即学生记住了具体的动作名称;不仅能完成动作展示,有大部分同学的动作质量和劲力都很好;同时他们基本都有愉快的体验,愿意参加武术练习。而主动展示技能方面学生都愿意在家里主动展示武术的基本手型与手法;大部分同学能把拳掌勾的游戏运用到家庭游戏中;有些学生甚至通过游戏化的武术内容培养起武术学习的兴趣和爱好,坚持练习,并有意愿进一步深造发展。

游戏化武术教学,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为枯燥的课堂教学和单调的技术练习注入了活力。在认知、技能和情意价值观方面收获良好学习成效的同时,也通过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促进小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17021464.htm.

[2]习近平.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5/07-19/7414237.shtml.

[3]张英波.动作学习与控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4]丁传伟.北京市中小学武术课程开展现状调查——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J].运动,2012(10).

[5]丁传伟,闪明,张子男.武术训练对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 2014(06).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游戏化创新思维
武术教学的第二课堂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浅谈我园美术园本课程游戏化的开展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
创新产品、优化布局,让传统主流媒体传播更具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