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

2016-05-14黄艳艳

艺海 2016年9期
关键词:莆仙戏曲牌妈祖

黄艳艳

[摘要]福建莆仙戏剧院排演的《海神妈祖》获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本人饰演林默娘,通过扎实的科班基础及用心的角色诠释,获得了演出的成功。

[关键词]莆仙戏《海神妈祖》

在福建省第二十六届戏剧会演中,莆仙戏剧院演出了莆仙戏《海神妈祖》,引来全场观众激动的掌声,人们在虔诚地凝视和聆听妈祖娘娘救苦救难的画面及玉音之时,也对全体剧组的成功演出表示祝贺。由本人饰演的林默娘这一角色也得到了观众和专家的肯定,在谢幕的那一刻,泪水不由自主地涌出眼眶——艰苦的排练、辛勤的汗水、虽然在鲜花和掌声之中得到了肯定,然而我的心似乎还象湄洲湾的波涛一样拍岸翻腾。

姚晓群编剧的《海神妈祖》剧作中,不同于以往我们所看到的众多的“妈祖戏”版本,没有传统版本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等众多妖怪,也没有出现“手接铁水、掌铸卦杯”等惊人场景,更没有与生俱来的呼风唤雨的神奇功能,面对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剧本,我无数次地拷问自己,“我能演好吗?”

在莆仙戏开场锣鼓声之后,一串串银铃般的儿歌声中([调寄五更刹]),儿时的默娘同一群小伙伴在沙滩上尽情地玩耍、嬉闹,听海螺、弄潮儿。几阵潮水拍岸声后,随着灯光、音乐的转化,舞台剪影之中,默娘和阿龙已经长大了,我按照莆仙戏的行当处理,把她定位为“小旦”——一个天真、清纯和智慧的海边小姑娘,当默娘手捧阿龙送的鹦鹉螺时,我爱不释手地捧在手里,并在丰富的莆仙戏的传统动作中选择了“雀儿跳”和“细碟步”等表演科介,边放在肩边边“小跳”地走动在台中间,运用这些形体动作以体现默娘这位海边少女的纯情和欣喜的情感。当心有灵犀的默娘听到海螺中传来不祥的声音之后,现实果然印证了海难的来临——在那无边滔天的巨浪、夹杂着撕心裂肺的哀哭声中,小默娘亲眼目睹了眼前这条巨龙的威力,我不无悲忿地在曲牌[端正好]、[风人松]的旋律中唱道:“又一场海难数条命,凄风苦雨海村临。但只见呼天抢地唤亲人,撕心裂肺不忍听……”这时我用了“车肩碟步”,边唱边走科介动作,以体现默娘此时内心的无助、悲观和自责。当悲痛无助的我以哀怨的语气唱出“苍天啊……都说上天你有好生德,为什么,不怜渔民悲苦多,都说大地你能载物厚,为什么,放任海上灾难磨;渔民生来何过错,为什么,世世代代难逃厄运果……”时,我倾尽全力以男性化的科介“穿身、飞翼”进行收尾亮相……少年默娘那悯天忧人的情怀引来台下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和感叹,而这又为她今后走上献身大海、济世安澜的成长之路设下巧妙的伏笔。

几场戏排下来,我们越来越感受到这出“无神仙版本”的妈祖戏,其中蕴藏着的一个朴素亲民的道理——人与神的过渡就是如此的坦然与平和,但当你认为这也太简单了的时候,马上就会明白整个剧情的演绎都在揭示着一个震撼人心的千古一理——做功做德、大爱无疆。一旦投入排练之后,我马上被剧中虽平淡却不寻常的情节所吸引——这环环相扣的情节尤如被一根飘浮于无形之中的红绳紧紧串连起来。这根红绳就是浩瀚的大海,它始终贯穿全剧,不时与剧情、人物和事件既有亲密无间的妩媚温存、又不时翻脸横目、汹涌澎湃,狰狞地露出令人既心悸又胆寒的幻影,让默娘这位古代的美少女对“它”是既恨又爱,欲恨不得、欲罢不能,最终让她作出“终生不嫁、献身大海”的伟大壮举。当我步步走进默娘内心深处之时,我体验着这个角色所赋予我的激动和遐想,在感悟这个角色的内涵之时,由衷地体会到了当赋予该角色以生命时的那种令人爱恨交加的情感体验。

在编导和众多老师的帮助下,我在内心深处渐渐与默娘进行“穿越式”的心灵沟通——当场上演到慈悲心怀的大爱促使默娘放弃爱情去拯救渔民之时,当面对道长这机不可失的巧遇时,默娘以坚定的语气、和着曲牌[桂陶金]的旋律唱出“观天象、辨风云,祈望世人厄难消;但求道长授法术,愿尽苦志修玄妙”,此时的默娘已经在向理想前进了。在第一场末段,默娘面对道长指点迷津后,场上的默娘手捧天书,合着幕后[误佳期]的伴唱“疑真假、似梦幻,人去雾迷、空渺渺……”此时我已全身投入剧情之中,运用了“碟步”科介动作,在缓缓的音乐声中,我用脚下的功夫——“行不动裙”、边“碟步”、边“车肩”进行表演,对默娘性格的发展和圆满,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综观历史资料,善良的默娘也是从天真烂漫的小姑娘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和辉煌。演出中,那位道长三年后与她在海边再次相逢并赠她仙衣时,默娘万分激动地唱出“天衣无缝天女织,当年嫦娥护仙体;一旦加披助法力,御风驾浪自可期”。这时我又用了莆仙戏传统科介[摇步]站在道具礁石上,从右到左“摇步”,突出了她得到天衣之后的喜悦之情,直到后来决定舍去七情六欲、终生不嫁,此时的身段、表演和唱腔已融为一体,默娘满腔激情地唱出:“从此后,御风驾浪护千航……誓要那海宇静澜无祸灾”。科介中的“飞指、转腰”等动作恰到好处的运用,进一步展示了她从舍已救亲到舍身为民这大爱精神的伟大飞跃。

当代先进的艺术手段总能在紧要关头进发出耀眼的光芒——我们的艺术团队以旋律、灯光和效果画外音,硬是形象地勾勒出了一个活生生的“大海之神”这无形的角色形象。当以凄厉的“笛管”声演奏出曲牌[五更序]的“海之神”主旋律时,聪慧的默娘马上知道,变幻莫测的那个“他”又开始发怒了,和着[菊花心]的旋律默娘紧张地唱出:“越听越惊越不妙,海螺声里起狂涛……似见海面风暴起,却恨身无双飞翼”……于是便开始她“伏机救父兄”的紧张奔波之中。当宣示大海风平浪静的莆仙伴奏音乐[过山虎]曲牌奏响之时,承受着殒兄之悲的默娘更是爱恨交加地唱出“月色朦朦锁愁云,天水渺渺海浪悲”。由于莆仙戏传统科介的表现力极强,所以我得心应手地运用“车肩”、“半转身”等动作,伴着[双蝴蝶]、[江头别]等曲牌进行演唱和表演,让默娘由人及神以及对大海那难舍难离、爱恨交加的内心轨迹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在古代的世俗意识之中,一介姑娘家的“焚屋救难、修仙修魔、梳发明志、终生不嫁”等举动均是难以被人们所接受。然而顶着巨大压力的默娘,面对着那反复无常的大海和孤苦无助的渔民,她的内心转瞬又开始了升腾般的翻滚,默娘毅然和着[罗帐里坐]的旋律唱道:“天黑风高巨浪顷,船只受困喊声悲……厝倒有望再造修,人死难再,一命千金难抵”,此时的默娘已经从平凡的海边少女转变为一位救苦救难的英雄了。在梳发明志那场戏中,默娘斩断情丝、立志护法济世,我们剧种的[文十番]音乐也在此时的表演中展现出极具内涵的表现功力。当母亲和乡亲们为她梳发时默娘唱道:“满头乌发细三分,梳完中间梳两边……发如海,髻是帆,线为缆,针为锭……”此时的她早已是心静如水,多年修炼的功力和超强济世的意愿早已让她超凡脱俗了,与在一旁为她梳发的众凡人形成了鲜明的“仙凡对比”。默娘再唱:“今日梳上帆船头,帆悬四海波涛静;今日梳上帆船头,平安顺遂家家宁……”立时观众席中掌声雷动,人们为感人的亲情激动万分,更是为人世间有了救苦救难的妈祖而欢欣鼓舞!

林默娘舍身救海难的事迹传颂中华之后,宋代莆籍大家刘克庄诗云:“灵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驾风樯浪舶,翻筋斗”,亦是把千万黎民百姓对妈祖的信仰和向往作了翔实的褒载,而另一位同为莆籍的宋代状元,则更以无限敬仰的笔触挥毫写下“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危樯一信风”的不朽名联,字里行间我们更可以感受到千百年来漂泊海上的人们对妈祖那无限的信仰和崇拜之情。

(责任编辑:刘小红)

猜你喜欢

莆仙戏曲牌妈祖
莆仙戏《踏伞行》
清代曲牌体红楼戏与经典戏曲之“互文性”研究
妈祖之光
曲牌性视角下的器乐曲《海青》
妈祖祭典
试论戏曲手舞的视知觉形构——以梨园戏、莆仙戏科介谱式为例
“《常用曲牌新谱》出版座谈会”在本社举行
论福建莆仙戏市场现状的传承与发展对策
【曲牌园地】
“南戏遗响”莆仙戏:从“草台”到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