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美国初中学校课程及教学管理
2016-05-14曹莹雯
曹莹雯
2015年9月18日至10月16日,笔者有幸作为上海市浦东新区优秀教师赴加州研修团的成员,再次踏上美国的土地。在此期间,笔者以观察者、体验者、学习者的身份深入美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从不同的侧面更多的了解了美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本次美国之行的重要任务是做“影子教师”(shadow teacher),笔者在丹那中学(Dana Middle School)度过了难忘的两个星期,真实地感受到了美国学校行政机构的精简、教师的辛苦、课程的精致、活动的丰富和课堂的精彩。
一、学校的教学管理
在丹那中学,只有三名行政人员,即校长、副校长和辅导员。校长主要负责全面工作,决策学校的重大事情。他经常在办公室与教师进行个别谈话,会议也很多,即便在学生休息时他也要参加值班,管理学生的秩序,防止发生意外事故,并且每天要去迎接学生和家长的到来。副校长主要负责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与家长进行沟通,组织各种学生活动等。辅导员是学校非常重要的角色,有点像我们的教务主任,主要负责学生和教师的课务安排,特别是管理学生的班级分配。此外,三人共同讨论决定教师给哪个年级或班级上课。学校里没有教务处,也没有德育处,除行政人员外就是职员和教师。
学校共有近800名学生,包括六到八年级,只有31名教师,每名教师都有自己的办公室,也就是自己上课的班级。教师根据学校的安排在自己固定的教室为学生上课,同一教师可能给同一年级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上课,也给混合编班的学生上课。有少数教师,要同时教两到三门学科。
由于学校教师非常少,所以每名教师的工作量都很大,每人每天上5节课,另外还有30分钟的早读和一节备课的时间。一旦有人因病或因事请假,学校的课务安排就非常紧张。对此,学区有统一的管理办法:每个请假的教师,必须自己在学区提供的网站上寻找能够替代自己的临时教师,经学区批准后,请假生效,同时代课教师可以进教室上课。这种办法减少了学校行政人员的工作压力,也让教师对请假更加慎重。当然,也会出现一些临时的紧急情况,来不及向学区报告,就会特事特办。
随着联邦核心课程标准的实施,特别是阿卡迪亚(Arcadia)学区华人不断增多,家长对学生的学业成绩非常关注,学校对此非常重视,为了帮助学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教师也在不断的学习和参加培训。阿卡迪亚学区规定,每年工作日期间有7天是供教师进行业务学习的,被称为“联邦核心课程培训日”(Common Core Day)。每到这一天,学生在午饭后放学,教师们用半天的时间来进行学习和讨论关于如何改进自己的课堂,以及为下阶段的教学任务制订计划,这种交流基本上是以学科组为单位的。每到此时,学区会派相关负责人员来校巡视,了解教师学习情况,也会参与教师的讨论,甚至对教师进行辅导。阿卡迪亚学区还有“教师发展日”(Teacher Development Day),一学期一到两次,这一天学生不到校,全体教师上午到阿卡迪亚高中(Arcadia High School)听报告,下午学区内的3所初中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到丹那参加学科教研活动,学区的学科教研员也要参加。这些活动的效率比较高,很受教师们的欢迎。
可以看出,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非常规范,每个教师工作非常努力而辛苦,很少有请假现象,学校也没有太多事务性的工作来分散教师的精力,所以教师专注于教学工作。
二、学校的课程管理
通过观察和交流,笔者大致了解了学校的课程结构。丹那学校的课程分为选修和必修两大类,每天6节课中,5节必修,包括英语、历史、科学、PE、数学;1节选修,内容除了体育、艺术类提高学生人文修养外,还有教师助手、餐厅助手、图书志愿者、蜘蛛网热络小组(Web crew,八年级学生为低年级学生服务,做向导找教室,欢迎新生等)等。美国学校的选修课程非常丰富,每个学校可以充分挖掘自己的师资潜力和设备资源,或者借助社区与学区的力量开设出尽量丰富而又受学生欢迎的课程。
学生对必修课没有选择权,但是可以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参加选修课。有些选修课以学年为单位选修,乐器类的艺术课大多如此;有的则以学期为单位,其他的基本上是一个学期选修一次,如做教师的帮手、戏剧、戏剧社等课程都是如此。选修课一旦选定,那么将持续整个学期或者整个学年。
六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基本上是学校平均分配的,除数学外,没有层次的差异,而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则由学校根据学生的学科成绩、综合能力以及教师的建议进行分层编班,所以常出现混合班级,年级不同的学生在同一班级学习的情况很多。高年级分班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业水平,就连选修课也要考虑学生的意愿以及学习能力进行双向选择。如蜘蛛网热络小组,对学生的交往能力要求很高,不是每个学生都能胜任。笔者听了一节绘画社(Painting Club)选修课,由于是高水平课程,学生都表现出了比较高的创作能力,教师的教学内容难度也比较大。
丹那学校随着政府提出的要求而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在完善学校特色课程方面也做出了很大的成就。这些课程的实施和改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起到了促进作用,学生发展目标的达成度也比较高。
三、学校规范的作息和个性化的课表
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很独特,有日常课表(包括周一、周二、周四、周五),上午8:14开始,下午3:00结束;有提高教学质量日课表(只在周三如此,提前一个小时放学,学校召开各种形式的会议,有年级组的会议,也有学科组的会议等,教师评分、开会,为提高教学质量做准备),上午8:10开始,下午2:00结束;最让学生们开心的应该是迷你日课表(一个学期会有两次,分别在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结束后,中午提前放学,教师要填写学生成绩和评语,也会到学区内不同学校参加教研活动),上午8:14开始,中午12:15结束。加州政府规定,学校每年用来正常上课的时间不能少于180天,所以学校只有严格执行作息时间,才可能完成州政府规定的工作量。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印在每一个学生的练习簿上,学校一般不能随意调整作息时间。
每一个学生都有一张自己的课程表——循环课表,根据它的安排,不同的学生每节课到不同的教室上课。对于一些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学校也会尽量考虑到,体现在课程表上就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配给他们不同的课程。比如,语言不过关的学生要有英语提高课,而且层级不同,又如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会有降低要求的课程,等等。
四、学校的特殊教育管理
2001年1月23日,美国总统布什发布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的教育改革计划,并于2002年1月8日正式签署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在丹那的两周时间里,笔者真实地感受到了美国学校对每个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有身体或心理障碍的学生也同样享受着教育的公平和阳光。
因材施教是我国教育实践的精华,却在美国得到了很好的落实。丹那学校里除了普通学生分层学习外,对于那些智力和情绪有障碍的学生,学校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学校注重对特殊学生生活能力的培养,比如教会他们如何去超市购物、怎样去比对商品的价格、怎样使用微波炉和洗衣机,以此为特殊学生独立走上社会生活奠定一个起码的基础。
在丹那只有特殊学生才坐校车,目的是减轻家长的接送压力。学校共有7名有情绪障碍的学生:1名六年级学生、2名七年级学生、4名八年级学生,有5位教师负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几乎是进行一对一辅导。学校共有3间情绪特殊教育教室,一间供上课用,另外两间是专用教室。7名学生,按照能力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围成一圈。其中有2名学生由于进步比较快,行为和情绪表现已经接近正常,因此可以到普通班级上课,但是他们仍然需要专门教师的帮助。特教训练的目标除了是增强特殊学生的独立生活和学习能力外,最重要的还是要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使他们逐渐融入社会,过正常人的生活。
情绪障碍班级学生的智力大多并不差,每节课由5位教师分工合作布置一定的学习任务。对于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可以到隔壁的专用房间自由玩耍,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娱乐设施。学生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不能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甚至乱发脾气的话,会被关进一间只有一张桌子和椅子的房间,类似禁闭室。当被关禁闭的学生抱怨时,教师总是非常耐心地解释道:“这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你自己行为产生的后果。”
笔者曾经看到参观过阿卡迪亚学区的一个小学,他们给予了重度智障的学生细致入微的关怀。由于这些学生的语言能力和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就借用形象的图片来帮助他们表达,如吃饭、运动、游戏都有相应的图片,学生们一看就懂,尽可能地减少他们沟通的困难。
在学校的特别帮助下,特殊学生都在慢慢进步,这从他们脸上的笑容就可以看出。“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丹那的老师认为,每个孩子都应该接受好的教育,即每个孩子都必须会学习。特别是公立学校,没有地区、家庭背景、肤色之别,都有发展学生心智、培养学生品格的责任和使命。
五、学校的特色课程
学校的特色课程是个人决心进阶项目(Advancement Via Individual Determination,通过个性和意志发展自己,以下简称AVID),在学校已经实施了3年,目前是七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在参加。这门选修课比较特殊,因为参加的对象主要是学业水平在中等或者偏上者。学校通过对学生评价系统数据的分析,会主动邀请一些学生加入。学生也可以自己申请该课程,但是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该课程的实施目标主要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给予学生更多的社会参与机会,从而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能有更大的进步和提高。
AVID课程不属于任何学科,学生所关注的问题包罗万象。课程实施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教师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阅读相关的书籍,可以是历史、数学,也可以是其他任何领域只要是学生看得懂的书籍。小组成员共同确定他们要阅读的章节,然后每个人根据阅读的材料提出一个问题,并把这个问题记录在教师提供的笔记本上。问题提出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所提问题的关键词进行研究,并把与这个关键词有关的信息记录下来。其次,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研究,把自己初步的收获写下来,同时把自己得到这些认识的过程分步骤描述出来。最后,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每个学生把发现的新问题或者还没有搞明白的问题写下来。到这一步主要是为了明确学生的问题所在,同时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在这一步写下的问题是需要得到帮助的问题。
每周二和周四,学区会派专门人员到学校,帮助仍然有问题的学生和他的同学们解决问题。说解决问题,不如说是进一步提出问题。因为AVID项目有一个要求:当别人有问题时,知道答案的人不能告诉他,因为对有问题的人来说,直接得到别人提供的答案相当于“剽窃”。他们相互之间帮助解决问题的原则是不断地提出问题,也就是说不断地从不同角度启发对方思考。每个小组每一节课会有1~3人在小组的白板上写出自己的问题及研究过程。接着,学区派来的专门人员和组员就学生的问题和研究过程不断发问,学生要回答大家的问题。随着提问不断深入,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越来越深,直至自己揭示问题的答案,这个过程才基本结束。提问和回答环节以后,学生要记录下当天课堂上自己觉得很重要的信息,并条理清楚地写出自己的收获。最后,教师设计需要进一步反思的问题,如“今天的课堂上你问了哪些问题”“你的问题别人是如何回答的”,等等。
在一节AVID课上,学生一共被分成了5个小组,3个小组研究数学问题,1个小组研究历史问题,还有1个小组研究语言问题。有一个数学小组研究的是怎样把数学语言转换成文字的形式,因为在几何证明的过程中学生只掌握了公式和定理还不够,必须能够用准确的文字描述这个证明的过程。那怎样才能掌握这个技能呢?学生通过不断地提问,使每个人的认识不断深入,以此帮助大家来深入理解这个问题。另一个数学小组研究的是轴对称问题,提出问题的学生在白板上非常规范地画出坐标系内轴对称的图像,并且工整地写出定理和自己的研究过程。笔者发现,虽然他们只是八年级学生,但是每一个在白板前讲解自己的问题,介绍自己的研究和见解的学生都非常认真而自信,提问的学生也是唇枪舌剑,引发组员的思考。难怪美国的孩子个个都是演说家,每个人都善于发现问题,并且思考得有一定深度,从他们的基础教育就可以看到这种能力的培养非朝夕之间。教师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提出问题前要思考自己问题的深度,是一级水平,二级水平,还是三级水平,提出的问题层次越高,思考得越深,对他人的启发就越大。
学区派来的辅导员参加到每组的讨论之中,每组至少有1名辅导员加入,辅导员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和研究过程进行不断提问,同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学生在介绍自己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对其进行评价,这些表现包括情商、模块完成情况、问题深度和总结能力。最后,辅导员还要为学生提出的问题写下“关键点”,点拨学生的思路,或者是给出重要的建议。
通过AVID课程,学生把在学习过程中想到的、看到的都写下来,不断探究未知的领域,运用合作的学习方法,增加阅读量,培养合作精神、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而不仅仅是获得知识。基于AVID课程的这一核心理念,丹那的很多老师都主动将这种策略运用在自己的课堂上,也有很多老师前来学习和观摩,其中甚至包括体育老师。
经过这段时间对美国教育的零距离接触,笔者认识到,美国正从基础教育开始抓起,把中国基础教育中的优势,如教学标准的制定、教研活动的组织、教研员的设置、教学质量的统一监控等,一一融入到本国的教育体制中,而且做得更加完善和到位。
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我们必须坚持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增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性,传承我国的教育优势,学习国外先进的理念和做法,这样才能做到优势互补,从根基上提高我国人民的整体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