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致命的5分钟

2016-05-14雍贵实秦长庚

航空知识 2016年9期
关键词:美机志愿军轰炸机

雍贵实 秦长庚

雍贵实

1930年生,辽宁沈阳人。1949年1月参加革命,9月在空军第一航空学校一期甲班学习空中领航专业。1950年9月毕业,分配到空8师24团任大队领航主任。1954年5月调入空军司令部领航处(部)历任技术检查员、参谋、科长、处长等职。1976年调入空军学院(后整编为空军指挥学院)战役教研室任教员,为军9币高级班讲课。1988年离休。

1951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轰炸敌军盘踞的大和岛,震惊世界。雍贵实老人是历史亲历者,准确考证了公开史料中的许多细节。他说:“我在空军干了一辈子,有生之年要把我所知道的真实历史留给后人,不能让棺材带走!”本文即依据雍老口述和相应史料整理而来。

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

1951年11月30日下午14时20分,中国人民志愿军空8师24团出动图一2轰炸机9架,由1大队大队长高月明率领,从沈阳于洪屯机场起飞,携带63颗爆破杀伤弹、18颗燃烧弹,以大队纵队队形,经奉集堡,出发轰炸地处鸭绿江口外朝鲜西海岸的大、小和岛。这已经是志愿军空军对该地目标实施的第三次轰炸。

大、小和岛,当年盘踞着南朝鲜的“白马部队”和美军的侦察部队,对我军构成极大的威胁。1951年10月底,志愿军总部决定以志愿军空军第2、3、8、10师各一部配合陆军第50军攻占这些岛屿,以解除这个心腹之患。参战空军部队中,空8师和空10师是轰炸机部队,两支部队都是1951年初组建的,组建时间不到一年。

1951年11月2日上午,志愿军空3师7团2大队起飞4架米格-15飞机,由大队长汪永楼率领完成了对椴岛、小和岛、大和岛的照相侦察任务。中午,空2师4团又起飞4架拉-11飞机,由大队长徐怀堂率领对椴岛、小和岛、大和岛等地进行了二次照相侦察。两次侦察为志愿军陆军第50军提供了可靠的情报。11月5日夜,50军顺利攻占椴岛。

1951年11月6日14时35分,空8师22团2大队出动图-2轰炸机9架,由大队长韩明阳率领,从沈阳于洪屯机场起飞,携带爆破杀伤弹72颗、燃烧弹9颗,对大和岛进行第一次轰炸。空2师第4团第1、2大队出动拉-11歼击机16架,由副团长张华率领,由凤城机场起飞与轰炸机会合,担任直接护航。空3师7团出动米格-15歼击机24架,在宣川以南身弥岛上空负责警戒,掩护轰炸机部队执行任务。这次作战由于行动突然,各机种配合默契,未遭美机拦截。我军轰炸机把全部炸弹投向大和岛上的目标,命中率达90%。据蓝天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作战史》记载:位于岛上大和洞村的敌情报机关和主要军事设施,其绝大部分被破坏,炸死炸伤敌作战科长、海军情报队长等60余人,炸毁各种弹药15万余发被炸毁)。此役有力配合了我登岛部队巩固椴岛的任务。

这之后,志愿军陆军第50军决定11月30日23时攻打大、小和岛。为扫清外围,1951年11月29日23时15分,我军另一支部队空10师28团出动图-2轰炸机10架从辽阳机场起飞,携带炸弹54颗、照明弹33颗,在大队长姚长川率领下,采用单机连续跟进的队形,前机投照明弹照明,后机投炸弹轰炸,对大、小和岛附近海面的美国和南朝鲜军舰进行了第二次轰炸。这也是我轰炸机部队第一次在夜间执行战斗任务。由于缺乏经验,这次没有炸中目标,但把在那里活动的敌舰都吓跑了。

1951年11月30日这一天,担任主攻任务的志愿军地面部队在前沿岛屿上完成集结,做好了渡海作战准备,只待轰炸机群得手,就发起总攻。

按照志愿军空军指挥所的命令,轰炸机编队由沈阳于洪屯机场起飞,编成大队纵队队形飞向航线起点。轰炸机编队提早5分钟进入航线起点。在与担任直接护航任务的空2师4团团长徐兆文率领的16架拉-11歼击机会合后,组成联合机群,即向大和岛上空飞去。

当联合机群经龙岩浦刚飞入海面上空时,突然遭到美国空军30多架F-86战斗机的偷袭,我轰炸机编队3中队左右僚机宋凤声机组、梁志坚机组当即被击落。此时,担任掩护任务的空3师米格-15歼击机,仍在按原计划向身弥岛上空飞行,不能起到支援掩护作用,形势十分险恶。

在这紧急关头,传来了地面指挥员空8师师长吴恺的命令:“坚决前进,完成任务!”联合机群在领队长机高月明的率领下,一面组织火力反击敌机,一面冲破拦阻,奋勇飞向目标。轰炸机编队发扬了大无畏精神,每个机组的射击员、通信员都向美机开了炮。2中队右僚机两台发动机先后被击中起火,烈火和浓烟钻进了座舱,张浮琰机组顽强驾驶飞机跟上编队,终因飞机失去操纵坠入海中,机组成员壮烈牺牲。3中队长机的通讯长刘绍基面部负伤,鲜血直流,仍然操作机枪对敌机猛射,将1架美机击落,开创了以活塞式轰炸机击落F-86喷气式战斗机的范例。

此时,我方轰炸机已被击落3架,其余6架中有5架负伤,但在高月明坚定沉着的指挥下,始终保持队形,继续前进。敌机又扑了上来。1中队右僚机飞行员毕武斌驾驶的飞机多处负伤,在接近目标时,又被击中起火,他抱着坚决完成任务的决心,驾驶冒着熊熊烈火的飞机,将炸弹投向岛上目标,终因飞机负伤过重而坠海,毕武斌机组成员光荣牺牲。其余机组于15时21分,到达目标上空,把机上全部炸弹倾泻在大和岛上。美军和南朝鲜军特务队的驻地变成一片火海。

直接护航的拉-11歼击机飞行员们也进行了激烈的格斗空战。位于轰炸机编队后方的攻击队和位于两侧的直接掩护队,在轰炸机编队周围1000米范围内,一面与美机格斗,一面掩护轰炸机前进,直至轰炸机到达目标上空。他们充分发挥拉-11飞机灵活机动性能和机炮的威力,勇敢地与性能占极大优势的美军喷气式战斗机对抗。副大队长王天保眼明手快,瞄准美机频频开炮,接连击落F-86飞机1架,击伤3架。大队长徐l不堂也击落F-86飞机1架,副中队长王勇、刘卓生各击伤F-86飞机1架。

志愿军第50军攻岛部队于当晚乘船疾驶,迅速登岸,—举攻占了大、小和岛,彻底捣毁了敌军巢穴。致命5分钟是怎样形成的

1989年10月,我国官方公开发行《当代中国丛书》,其中《当代中国空军》分册对志愿军空军3次轰炸大和岛有着相对完整的记载,也是上文主要参考资料。该书中提到:“按照志愿军空军指挥所的命令,轰炸机编队于14时20分(即1951年11月30日)由沈阳于洪屯机场起飞,编成大队纵队队形飞向航线起点。由于掌握转弯时机和保持飞行速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轰炸机编队提早5分钟进入航线起点。”然而作为重要的历史当事人,雍贵实老人对—些重要的细节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把“提早5分钟进入航线起点”归结为是飞机转弯时机和速度控制原因造成的,是不准确的,这种说法也值得探讨。

1951年初组建空8师时,雍贵实老人是该部24团2大队领航主任,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完成了单机飞行和大队编队等训I练科目。后来,他调到师领航主任办公室工作。空8师两次轰炸大和岛的领航指示,都是在师领航主任孙炎的指导下,由雍老本人起草的。志愿军空军轰炸机部队为执行轰炸大和岛的任务,把航线起点设置于起飞机场附近有明显“地标”性质的地方,其目的是利于编队准确加入航线起点。

按照雍老的回忆,从起飞,到编队完成,再到机队进入航线起点,这段时间很有限,另外从航程上计算,老说法也是有问题的。

时隔60多年,雍贵实老人结合亲历,给出自己的推理过程。

空8师两次执行轰炸大和岛任务,其轰炸机起飞机场(沈阳于洪屯)、航线起点(机场附近)、飞向目标的航线、与歼击机的会合点、轰炸目标等要素都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1951年11月6目的第一次轰炸为大队“品”字形编队,轰炸高度为2000米。而1951年11月30日的这次轰炸稍有不同。为提高轰炸命中率,编队改为大队纵队(即3个中队顺序跟进),轰炸高度改为1500米。

我方对目标的具体轰炸时间,是根据敌我情况分析,为便于我方安全轰炸而确定出来的。

为按时准确轰炸目标,确定起飞时间是关键。其计算方法是:以轰炸目标的具体时间为准起计算,减去编队航线飞行时间,再减去执行任务的编队所需起飞、编队时间。例如,如果决定12时轰炸目标,编队航线飞行假定需要50分钟,起飞、编队时间假定需要10分钟,那起飞时间就必须是11时。

也即,起飞时间=12时-50分钟(航线飞行)-10分钟(起飞、编队)=11时。

从上述计算可以看出,空8师两次轰炸大和岛,航线没有变化,只有起飞编队所需时间是最可能的“变数”。也即编队飞机数量与队形不同,造成了其起飞编队所需时间的变化。

1951年11月6日,空8师轰炸机编队方式为9机“品”字大队队形(即每个中队3机成品字,3个中队再编成一个更大的品字队形)。其编队基本程序为:首先大队长机根据已确定的起飞时间首先起飞,其余飞机间隔30秒,按建制陆续起飞,爬到集合高度,保持平飞,各机之间保持目视联系,待最后一架起飞时,机长再向前平飞1分钟(其目的主要是保证最后一架飞机升至集合高度,与前机取得目视联系)。之后,长机开始做180度转弯,机群开始编队,各机按顺序转弯,向长机靠拢,飞至各自位置,经调整完成编队队形,再整队向航线起点飞去。其所需时间,标准情况下为11分钟。

而1951年11月30日这次轰炸,队形改为大队纵队(即3个中队分别组成品字队形,然后按顺序前后纵列跟进)。其编队的基本程序与之前有很大不同。根据确定的起飞时间,大队长机准时首先起飞。之后,按部队建制,各机间隔30秒陆续起飞,爬到已定的集合高度保持平飞,各机间保持目视联系。此时,当第6架飞机起飞时,长机开始做180度转弯,实施编队,空中其他飞机逐次转弯向长机靠拢。与此同时,地面的第7、8、9架飞机仍按正常程序逐架起飞,飞至编队高度后,适时转弯加入编队,最后完成大队纵队队形,飞向航线起点。其所需时间,标准情况下为6分钟。

从上述分析来看,其结论可能是:1951年11月30日这次轰炸任务中,空8师带队长机沿用了11月6日的起飞方案完成起飞。但是,起飞后,机群是按着大队纵队编队要求完成编队,紧接着进入航线起点。这个过程,比第一次少用了5分钟。

这少出来的5分钟,提前出来的5分钟,是致命的。

当空8师轰炸机编队已经深陷敌机重围的时候,按原计划起飞担任掩护任务的空3师米格-15歼击机还没跟上来!

历史是一面镜子

在这次战斗中,志愿军飞行员们发扬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前仆后继,勇往直前的战斗作风,谱写了一曲长空壮歌。但是,我军也付了很大的代价,并且有不少值得吸取的教训I。

首先,指挥上墨守成规。由于机械照搬第一次轰炸大和岛的作战方案,以至我军行动的规律被美空军掌握。

其次,在组织协同动作上死板呆滞,不能灵活地处置情况。当联合编队轰炸机群提前5分钟出航,担任掩护任务的米格-15歼击机仍按原定时间起飞,而且起飞之后仍按原计划飞向身弥岛。以至于轰炸机群遭到美机偷袭时,得不到喷气式歼击机的支援掩护。

最后,在组织战斗的过程中,地面指挥没有严密警戒空中情况,也没有严格保密,没有发现美机出动和设伏情况,使轰炸机编队中了美机的伏击。轰炸机编队自身警惕性也不高,疏于戒备,当发现不明喷气式飞机向自己迅速接近时,还误认为是掩护自己的米格-15飞机,以至在编队中的飞机被击中起火之后,才知遭受偷袭。

出现上述情况,部队训练方面的原因也很多。志愿军轰炸机部队组建还不足1年,训练和作战还没有完全走上正轨。飞行人员在航校学习(包括航空理论、带飞和单飞堤速成的,也是不到1年就毕业了。这些飞行人员到了部队,根据实情只能进行巩固驾驶术和单机航行训练,编队训练,尤其是大队编队科目训练很少。让他们突然执行大队编队出航的作战任务,而且要与兄弟部队的歼击们协同,确实十分勉强。

从人员素质方面看,当时我军飞行人员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战士们对飞行科目中的科技要素很难理解,要靠死记硬背,因此在任务中一旦情况有变,就很难适应。

从指挥上,负责这次指挥的“空联司”指挥所,在指挥多机种协同作战方面还缺乏经验,发现轰炸机提前起飞,却没有及时更改护航机种的行动命令,使空中出现了混乱局面,增加不应有的损失。

另外,探讨我方损失原因时,还不能低估侦察与情报工作的作用。我军米格-15和拉-11飞机在1951年11月2日两次对椴岛和大、小和岛的航空侦察结果,对陆军第50军于11月5日夜攻占椴岛起到了重要作用。反过来,我军最后一次轰炸大和岛时遭到美军战斗机的偷袭,现在看应该是意料之中的事。然而,美军是如何获取我军的行动方案并将30多架F-86战斗机预先隐蔽飞入战场的,至今我们也未弄清史实。所以我军轰炸机遭受损失是必然的。即使空8师24团轰炸机群没有“提前5分钟”的问题,与歼击机部队协同得再准确,损失也是必然的。只可能有数量的差别而已,而不可能有质的区别。

不过,研究战斗得失,应有客观评价。尽管我方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在空军建设的历史上交了“学费”,但应该说是值得的。空8师24团损失了4架图一2轰炸机,另4架被击伤,可他们在战场上营造的磅礴气势,对我方指战员的精神是一种强大的鼓舞和支援。当晚,志愿军第50军一鼓作气攻占了大、小和岛,空军协同作战功不可没。

有人说:“历史是一面镜子”。由于当时种种原因,许多已经载入史册的事件后来被证实与史实有出入,这是可以理解的。当事者日后的补充或纠正越详实,事件本身就越清楚越准确。这样做,可能触及到一些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但对后人更负责,对历史更负责。

告诸往而知来者,留下让后人足以参照的经验教训,历史这面镜子就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雍贵实老人已到86岁高龄,离休后仍关心人民空军发展建设,钻研人民空军历史。他用丰富的专业知识,结合亲历作战的实践经验,提出了自己的宝贵见解,并希望把这些鲜血换来的领悟留给后人。这种富含专业精神和深厚感情的“空军情结”,也正是推动我军谋战、谋赢的强大精神动力!

责任编辑:吴佩新

猜你喜欢

美机志愿军轰炸机
第十一页 知识点 轰-6K轰炸机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亮剑! 云端反杀美机
39米!绝杀入侵美机
B-1B轰炸机
图-95轰炸机
“小阳春”派送
三年一剑
志愿军战俘在美军集中营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