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雄风何在?探究被误射的雄风3导弹

2016-05-14高旭

航空知识 2016年9期
关键词:雄风反舰导弹潜艇

高旭

7月1日上午8点15分,台湾海军“金江”舰在左营港准备实施年度甲类操演。不料,海军中士高嘉骏误射了—枚“雄风”3反舰导弹,导弹飞入澎湖县望安乡东吉屿的东南方海域,并击中海域内作业的高雄籍渔船“翔利升”号的驾驶舱,船长黄文忠当场死亡,另有3人受伤。

除了此次误射的政治影响外,备受关注的还有台湾海军“雄风”3导弹的性能。有台湾评论员在媒体表示,虽然这是一次误射事故,但导弹能够击中小型渔船,足见“雄风”3导弹的性能优良,可以有效对解放军形成吓阻。“雄风”3真有这么厉害吗?

“雄风”3的真面目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台湾军方为了改变武器来源少的状况,曾决定自行发展一些“有威胁”的打击武器。1975年,台湾利用以色列技术仿制成功“雄风”1导弹。从1988年起,台湾中山科学院又以美国RGM-84“鱼叉”舰舰导弹为蓝本着手为海军研制“雄风”2反舰导弹,于1990年获得成功。

此后,台湾当局不仅希望能够有效地对付对方来袭的各种超声速导弹,而且时刻梦想着“境外决战”,为此它感到原有的武器装备实在是难以满足要求,已装备部队的两型“雄风”反舰导弹的射程都太短,而且都是亚声速,其作战能力极其有限。所以,从1996年起,台湾中山科学院又开始研发“雄风”3反舰导弹。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力图依靠自身的技术来研制“雄风”3反舰导弹的进展始终不大。

这种状况直到美国政府宣布单方面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之后,中山科学院才有机会从美国和以色列获得了一些关键技术,从而推进了“雄风”3导弹的研制进程。“雄风”3反舰导弹的技术继承了美国1968年开始研制的小体积冲压发动机(ALVRJ)。ALVRJ计划在1968年展开,是沃特公司接受美国海军委托,所进行的小型导弹冲压发动机飞行测试。ALVRJ第一次自由飞试是在1974年12月进行,由A_7E攻击机于空中发射,测试速度超过2马赫,射程超过70千米。

美国的支援使台湾的导弹研发能力跃进了10年左右。1998年,“雄风”3导弹试验弹首次试飞成功。1年后,“雄风”3型导弹又相继完成了“超声速自由飞行、巡航后俯冲、模拟攻舰低一高一低弹道飞行、超低空掠海飞行”等多项试验飞行。在2001年4月举行的“汉光17号”军事演习中,台军在屏东县的九鹏导弹试射场对“雄风”3型导弹进行了首次实弹试射。“雄风”3几斤几两

通过在台湾多次阅兵式现场和军演中拍摄的照片观察,“雄风”3的尺寸要比ALVRJ更大,但二者的外形相似,最大的差别是前者弹体侧面加装了两支固体火箭助推器,给人以较为臃肿的印象。有消息称,“雄风”3之所以采用这种设计,主要是因为它主要采用水面舰艇或地面发射方式,在起飞阶段需要更大推力来克服重力影响。据称,科研人员早先曾将助推器“串联”在主发动机后方,后来基于方便运输的考虑才改为目前的“并联”式样。

与原型相比,“雄风”3为补偿增加的重量而携带了更多燃料,在发动机性能不变的前提下,至少能以两倍声速持续飞行100千米以上。得益于更高的巡航速度,“雄风”3在实战中可以显著压缩防御方的反应时间,强大的动能也有利于弹头威力的提升。

在制导方式上,“雄风”3采用与“雄风”2基本相似的制导方式,即主动雷达寻的加红外寻的的末制导方式;此外弹上又增加了GPS导航系统接收机,能够自动及时地修正导航数据,具有较强的抗电子干扰能力和地貌识别能力,命中率相对较高。从“雄风”3导弹这次误射事件中,渔船大小的目标都被弹上的寻的器捕获,抛开敌我识别能力不说,可见该弹对低信号特征目标在海洋背景的识别上有较好表现,适合对海上目标进行“格杀勿论”式的打击。

以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反舰导弹在体积和重量上都比较大。以“雄风”3当前的体积和重量计算,只适合以水面舰艇和车辆为平台,暂时无法从空中平台和水下潜艇发射。而该弹若能机载发射,将进一步提高射程和发射灵活性;若该弹能在水下潜艇发射,将进一步提高发射隐蔽性和攻击突然性。今后,台军或许要求对“雄风”3的导弹弹体进行“瘦身”,以便可以挂载在F-16、IDF战术战斗机上。

台湾海峡最宽处为220千米,最窄处仅为130千米。从理论上讲,在台湾岛内港口的台海军舰艇发射“雄风”3导弹,当采用高弹道攻击路线时,该弹射程达300千米。因此,“雄风”3导弹可以威胁到大陆福建沿海大中城市、港口基地或重要设施,而且能形成对一定战略纵深目标的打击能力。台军曾声称,其威慑范围可“到大陆浙江、福建以及广东一带”。这也是为什么误射会受到如此关注的原因之一。

“雄风”3与台湾防卫战略

2014年12月,美国智库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抛出了一份非常激烈的台湾防卫方案——“坚固台湾2.0”,该计划的首要目的之一就是对接近登陆场的解放军两栖舰队构成持久威胁。该方案强调台湾无需控制本岛的外海海域,只需识别并攻击部分侵入近海(或许为台海中线台湾一侧)的两栖舰队即可,并建议台湾继续建造装备反舰巡航导弹的快速攻击艇,熟练“打了就跑”的海上拒止游击战。

这种海洋拒止游击战法的优点:更突出微小型潜艇、无人水下航行器、陆基海岸防御武器和防御性布雷。这种方法意图剥夺解放军掌握海峡制海权的速度,以便使其力量投送或对台湾的海上封锁复杂化。当然还会让解放军海军付出更大代价,使其增加防御军事资产的投入,如近程反潜和反水雷装备。繁忙的海上交通、相对高水平的海洋背景噪音和深浅莫测的海峡都给这种战法的实施提供了一个很好海洋环境。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台湾有美国人做“师傅”,理应遵循师教,但台湾军政领导层偏偏不信邪。根据台湾海军于6月20日公布的12项国舰“国舰国造”规划内容,预定从2018年到2040年,将花费新台币4 700亿元(约150亿美元)。这12项舰艇建造案,包括所谓的“新型两栖船坞运输舰”、“多功能人员运输舰”、“高效能舰艇后续量产案”、“潜舰国造案”、“两栖直升机船坞运输舰”、“新一代飞弹巡防舰”、“新型救难舰”、“快速布雷艇”、“新型海洋测量舰”、“新一代主战舰”、“新式港勤拖船”和“陆战队特战装备”,俨然要将台湾海军武装成为一个规模化的远洋海军!

此外,台湾原计划服役30艘“光华IV”快速攻击艇,每艘装备4枚“雄风”3超声速反舰导弹。这样规模和野心都相当宏大的“远洋+近海”双层海上防卫力量真的靠谱吗?其实,这种野心的重大缺陷是一旦冲突爆发,台湾将很快失去海峡上空的制空权。大中型水面舰艇没有空中掩护和导弹防御将很快成为靶子,港口内的舰艇也不能幸免。较小的“光华lV”艇虽然拥有较好的隐身外形,但与解放军战机和武装直升机相比,很难在速度、隐身性和防空方面胜出。因此,台湾对快速攻击艇和水面舰艇的大量投资不可能引诱解放军实施任何反制投入,只会让解放军加大对战机和导弹的投入,并牢牢掌握制空权。

综上分析,台湾水面舰艇发射的“雄风”3并不会给解放军登陆舰队造成太大的威胁,因为水面平台在掌握制空权的解放军战机面前,生存力极低,也许在打完第一枪后,就再也没有打第二枪的机会。但若台湾以水下潜艇和陆基机动车辆为平台发射“雄风”3,则就是另一番场景。

“坚固台湾2.0”方案就建议台湾海使用微小型潜艇构成“反入侵/封锁巡逻线”。建造微小型潜艇所需的技术和资金比大型潜艇更少、更容易自制。像朝鲜和伊朗这类国家都自制了可携带2枚鱼雷、部署海岸渗透特工或布雷的微型潜艇。另外,大型潜艇从港口潜出海面时,很可能遭受攻击,而微型潜艇则因对海岸基础设施的适应性较好,能更容易从海岸线更多的港口部署。

现代化的常规动力潜艇尤其是装备了不依赖空气(AlP)装置的潜艇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其噪声几乎可与海洋背景噪声相混杂。这些潜艇可以发射反舰导弹,还能成为防卫系统中向其他友军平台提供情报、监视和侦察(JSR)的节点。潜艇获得的目标数据还可传输给陆基反舰导弹部队,对目标进行二次打击。

陆基反舰导弹通常搭载在中型卡车上机动发射,导弹储运/发射箱可以伪装成民用集装箱,这就给进攻方摧毁这类目标增加了难度。俄罗斯“革新家”设计局就曾展出了“俱乐部”K集装箱导弹系统,可由卡车、火车或轮船秘密带到指定地点,外形特征非常隐蔽。若台军也以类似的手段改装“雄风”3导弹,则不但可以增加发射平台的生存力、还可以提高打击的突然性,使对方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

误射事件的启示

误射事件除了暴露出台军在战备演训、武器操作、教育训练、纪律维护等行为的缺乏和混乱,还暗示了未来战场上交战方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敌我识别问题

在现代战争中,敌我识别问题变得至关重要,而且日趋复杂、日益突出并愈益迫切。特别对多空间战场而言,由于现代化战争具有突发性、快速性、大纵深、全方位、陆海空天一体化、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战场的瞬息万变,要求指挥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最准确的判断是一件非常复杂的工作。没有自动化的数据处理,再高明的军事指挥员也会被战时大量数据的海洋所淹没,从而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故决速、准确及可靠地识别战场目标显得十分重要。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第一天,埃及防空部队在击落以色列89架飞机的同时,也击落了自己的69架飞机,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敌我识别系统未能很好地发挥作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误伤友军的概率高达18%,令美军方上层大为震惊。为避免类似悲剧重演,战后,美军花大力气重新装备了可靠的敌我识别系统。

反舰导弹的反制问题

反舰导弹已成为现代海战交战双方使用的主要兵器,但怎样反制这种威胁,现有的一些措施值得商榷。虽然大中型水面舰艇基本都装备了探测距离数十、数百千米的光电传感器和雷达,辅之以多种射程的防空导弹和近防炮,但要想拦截多方向、多批次来袭的超声速反舰导弹,没有一个“漏网之鱼”几乎不可能。再者,单舰携载的导弹和炮弹都十分有限,也许经过一两次交战,舰上弹药也许已消耗殆尽。此外,精密的防空导弹造价都十分昂贵。比如,“标准”6导弹2014年的采购单价为454万美元,而“布拉莫斯”超声速反舰导弹的单价为273万美元。—般来说,以防空导弹拦截反舰导弹的饱和打击,在效率、数量和成本的交换比上都不利于防御方。

因此,一些“软杀伤”措施,如电子战手段正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有报道称,美国海军已在试用某种可屏蔽雷达波的烟幕来对抗反舰导弹。若模仿“雄风”3误射事件,我们还可以使用“舍卒保车”的办法。比如,在舰队的外围和内层混编一些破旧的民船,在关键时刻,成为重要军舰的“盾牌”。

隐身与反隐身的问题

被“雄风”3导弹误击的渔船外形低矮、短小,又是木材和钣金件制造,雷达基本上只看得到渔船上的金属零件,所以渔船在雷达眼中是非常小的,但“雄风”3导弹居然捕获到这样的目标,而且还可以精准从船的正中间穿过去,这部分体现“雄风”3的性能。

未来战场上,隐身目标越来越多。对于外形特征较大的军舰来说,现代技术已经能让万吨军舰的雷达反射截面与渔船差不多大,美国最新建造的DDG.1000“朱姆沃尔特”号驱逐舰就是这类技术的代表,且该舰未来会部署在西太平洋地区。要对付这样的隐身目标,反舰导弹要有能识别、区分、捕获和锁定这类目标的能力。

这次事件也印证了反隐身理论的一种推论:如果知道隐形目标的大概方位,可以向目标区域盲射导弹,导弹或许自己会找目标。

责任编辑:王鑫邦

猜你喜欢

雄风反舰导弹潜艇
十分钟读懂潜艇史(下)
潜艇哥别撞我
十分钟读懂潜艇史(上)
潜艇跃进之黄金时代
基于排队论的水下预置反舰导弹部署优化
“雄风壶”的创作感悟
陈福军油画作品欣赏
水面舰艇齐射反舰导弹
空降雄风
基于动态贝叶斯的反舰导弹弹型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