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骁将高敬亭
2016-05-14王金杞
王金杞
高敬亭,原名高志原,1907年8月出生于新县新集镇董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0岁丧母,因家庭贫困,只读过六年私塾就辍学在家帮父亲种田。 在大革命时期,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的共产党员方进贤、梅光荣等人以走亲访友为名在鄂豫边区开展革命活动。高敬亭受到了革命的启蒙教育,随之开始了革命活动。1928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29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光山县委书记,鄂豫皖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鄂豫皖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红二十五军七十五师政委,中共皖西北道委书记,红二十八军政委,新四军四支队司令员。
1934年11月16日,大别山主力红军——红二十五军,奉中央军委指示,撤离苏区开始长征。留下省委常委、皖西道委书记高敬亭重新组建大别山红军,开展保卫苏区的斗争。当时,在大别山的国民党军队有10万多人,曾亲自兼任大别山“剿共”总司令的蒋介石命令安徽省省长刘镇华任“剿共”总指挥,限一月之内完全肃清大别山尚存的红军。
面对气势汹汹的敌人,高敬亭临危受命,迅速将活动于皖西和鄂东的部分红军游击武装组织起来,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自任政委(未设军长),下辖手枪团。八十二师师长罗成云,政委方永乐,手枪团团长余雄。全军1100余人。红二十八军成立之后,接连在霍邱、潜山等地打了几个大胜仗,歼灭了安徽保安第三团两个营和敌十一路军九十六旅二一三团1个营。2月9日,又打掉了潜山衙前镇区公所,生俘敌区保安队80余人。此时,蒋介石限刘镇华“一月之内完全剿清大别山小股游击红军”,刘镇华接电后,立即召集各军长开会,将大别山苏区划为4个“驻剿区”,在指定区域内“清剿”,另外还设立追剿部队,不分剿区,跟踪“追剿”。
高敬亭探知敌人“清剿”部署后,立即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他说:“敌人虽多于我们几十倍,这是他们的优势,但他们地域不熟,调度慢,各部行动也不可能一致,特别是敌十一路军和二十五路军及东北军为了保存各自的实力,互相矛盾重重;我们红军虽然人少,是劣势,但我们熟悉地情,调动灵活,有人民群众和地方党组织支持,能够及时得到敌人的情报,有大别山良好的根据地掩护,便于游击,完全可以坚持下来,消灭敌人,发展自己。因此,我们是不可战胜的。”会议决定:以游击战为主要作战形式,以分散游击为主,时聚时散,分散敌人,调动敌人,疲劳敌人,拖垮敌人,择机打击敌人,保卫根据地。
1935年2月15日,敌二十五路军司令梁冠英得悉红二十八军在太湖凉亭坳一带活动,立即调动9个团兵力,四面围来。中共潜山县委很快将这个情报报告了红二十八军。高敬亭决定利用敌人“围剿”心切,狠狠地调动一下敌人,择机歼敌。他亲率二四四团一营、二营和手枪团,穿过敌人围堵空隙,向鄂东游击。24日,敌九十四、九十五两个旅和六十四师一九一旅向鄂东跟踪而来,高敬亭率部拖了敌人4天后,于28日行至长岭关。他看到两面山林遮天蔽日,中间一条伸向木子店的大道,感到这里正是埋伏歼敌的好地方,便一边将主力隐蔽在两面树林里,准备伏击,一边命手枪团一分队继续引诱敌人。果不出所料,被拖得疲惫不堪的敌一九一旅2个团立即追踪而来。我一分队且战且退,下午3时,敌人进入伏击圈,高敬亭一声令下:“打!”各种火力一齐向敌人射击。敌人猝不及防,仓促应战,由于山沟道路狭窄,敌人人多,互相拥挤,自相践踏,重火力又施展不开;红军勇猛射杀,敌人不知红军虚实,慌忙后退。特务营按事先部署又从背后杀来,打得敌人四处乱窜,激战近半个小时,2个团的敌人被歼近半。高敬亭担心后续敌人增援,立即率领部队向西转移到立煌(今金寨县境)抱儿山。此役缴获机枪6挺,步枪200多支,子弹万余发。
1935年3月3日,高敬亭率领的手枪团两个分队与方永乐率领的二四四团在金家寨汇合。这时,敌一九四旅六二二团跟踪追来。3月7日,高敬亭率部在吴家店樟树坪设伏,将其全歼。
安徽省省长刘镇华得知这一消息,恼羞成怒,3月10日,将其看家精锐独立第五旅4000多人组成新的进剿部队。独五旅旅长郑廷珍侦悉高敬亭率手枪团在双河一带活动,即令部队倾巢出动围剿。手枪团避其锐拖敌疲惫,一连五天拖着独五旅在深山老林转圈子。敌人重武器较多,山路陡峭,加之道路不熟,时常迷路,士兵个个累的疲惫不堪,丢盔卸甲。3月18日,高敬亭率手枪团利用鸡冠山险要地形设伏,将郑廷珍所率独五旅歼灭大半,缴获机枪18挺,迫击炮2门、步枪500余支、俘敌500余人,大获全胜。
高敬亭部队在十分艰苦、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敌后斗争,他们在敌后保存住这样一支红军部队。他以超人的胆略,领导和坚持了三年的游击战争,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奇迹般地战胜了百倍于己的强敌,在多次反围剿中,他无比忠贞地捍卫了大别山的革命红旗。
1936年3月卫立煌奉命任清剿鄂豫皖三省剿共总司令。大搞“剿抚兼施”“军政并进”和“碉堡政策”,扩建地方保安团。“军政并进”和“碉堡政策”的手段是很毒辣的。“军政并进”,就是建立健全地方区、乡、保、甲制度,扶持地方武装,逼迫群众订立“五家连环保”条约,一家“通共”,五家俱杀。高敬亭针锋相对,实施政治统战。全军以营或连为单位活动;加强地方便衣队建设,有计划地在各地区原有便衣队的基础上,补充部分骨干,建成一乡一支便衣队,对付敌人地方乡、保武装。对待根据地内国民党地方政权和民团,实行“攻心为上,攻击为下”的策略。加强与地方开明人士的联络,建立两面政权。到1937 年红二十八军及地方党组织在鄂豫皖边区的 20 多个县政权,建立了 80 多支便衣队。红军便衣队是党政军二位一体的武装工作队,是秘密苏维埃,是不穿军装的红军,便衣队是鄂豫皖红军的一个重大创举,是高敬亭领导大别山游击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法宝。高敬亭指挥红二十八军转战 3 省 45 个 县,南临长江,北越淮河,牵制了国民党正规军 30 至 68 个 团的兵力,成建制地歼敌 18 个整营和25个整连,共约 50000 多人,为掩护和策应主力红军的长征以及其他地区的游击战争 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卫立煌实感羞愧,便以十万银元悬赏各部捉拿高敬亭。
1938 年 2 月中旬,叶挺、项英在武汉召开新四军军部成立大会。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宣布鄂豫皖红二十八军和鄂豫边桐柏山红军游击队合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高敬亭任司令员兼政委、参谋长林维先、政治部主任萧望东(后来是戴季英)、后勤部主任吴先云。四支队下辖支队部、七团、八团、九团和手枪团。部队发展到8100 余人,是新四军 4 个 支队中建制最整齐、人数最多、装备最强的一个支队。
高敬亭功昭大别山,征战皖中、皖东,功勋卓著。虽不能说高敬亭是常胜将军,但他领导的部队,确是胜利之师。高敬亭在对敌斗争中是胜利者,但在革命队伍内部斗争中,被党内极左路线在军队大搞“扩大化肃反”,专案组长戴季英伙同项英密谋以高敬亭拥兵自重、独立王国、山大王主义、违抗中央指示、不服从军部指挥、消极抗战、破坏统一战线等种种罪名,在国共合作期间呈报给蒋介石惩处。党同伐异,残杀共党要员是蒋介石多年夙愿,乐见其成。恰逢其时蒋借共产党人之手,当即照准处于极刑。高敬亭于1939年6月4日在安徽肥东青龙厂被捕,24日被枪决。高敬亭这位共产党的显赫人物,国民党悬赏重金要他的人头没买到,却被自己人所杀害。高敬亭临死暴跳如雷大骂:“我一生光明正大,问心无愧,既然你们要杀我,必须死在红地毯上!”就这样罪恶的子弹夺去了年仅32岁的生命。当时,中共中央紧急回电不同意枪决高敬亭时,第四支队司令高敬亭已经倒在血泊之中。解放后戴季英服刑另案处理。
编者: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拓宽史志内容,用根亲文化凝聚中华民族的向心力,用孝文化记述追慕先贤功德,反映一个时代孝文化的历史足迹,传承祖辈先贤的良好家风,河南省报告文学学会、时代报告杂志社、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会联合编撰《百姓史志》大型系列丛书。
《百姓史志》主要记载两方面人物:为有成就的已故老人树碑立传,便于子孙后代了解、追念先辈;为60岁以上有成就的老人立传,以彰显其一生功德、业绩。
本期,本刊继续精选《百姓史志》人物小传刊发,以激勵、鞭策、启迪后人。同时,本刊向全社会发出号召,欢迎社会各界提供可入选《百姓史志》的人物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