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强的“河防堡垒”

2016-05-14郭书臣

时代报告 2016年9期
关键词:伪军民兵敌人

郭书臣

济源市坡头镇留庄民兵营是一支有着光荣战斗历史的民兵队伍,其前身是“杜八联”抗日自卫团第九中队,驻扎在河南省济源市坡头镇留庄村。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留庄和毛岭等8个行政村的民兵共同建立联防组织“杜八联”,他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架起葫芦舟,摆开地雷阵,先后作战400余次,歼敌2000余名,烧毁敌机2架,打退日伪军无数次进犯,并配合陈谢大军强渡黄河,为开辟豫西战场建立了不朽功勋,涌现出了数十名民兵战斗英雄。他们与“杜八联”共创的“联防战”同“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一起被载入我国民兵传统战法的光辉史册,曾被原太岳军团授予“河防堡垒”的光荣称号。1964年,中共中央中南局、武汉军区命名留庄民兵营为“英雄民兵营”。薛平华、范瑞礼、王定石等老民兵英雄曾先后五次应邀赴京,光荣地参加了开国大典、全国民兵英雄座谈会、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座谈会等,曾先后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1937年5月,共产党员杨伯笙奉命由北平返回济源,在泰山庙组建了中共济源县工作委员会。当年冬天,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整个华北工作“应以游击战争为唯一方向”的指示,八路军各部随后陆续挺进豫北。中共河南省委根据中央指示精神,提出了“为准备十万武装而斗争”的奋斗目标。

1937年11月,在豫北特委书记张萃中主持下,济源县工委改建为县委,杨伯笙任书记,史向生任组织部长,于思礼任宣传部长。鉴于当时豫北地区的严峻形势,县委机关迁到泰山庙小学办公。杨伯笙等人利用校长、教员身份,在“杜八联”一带宣传抗日、发展党员。杨伯笙等人以结拜弟兄的形式,结成了“抗日革命十人团”,发展了一批党员,团结了大批青年骨干和进步绅士,逐步夺取了乡村的主要政权。县委还举办了各种类型的训练班、培训班,筹集枪支、开设炮厂,创建了“杜八联抗日自卫团”,使坡头沿黄河北岸的留庄、杜年庄、杨大庄等八个村结成联防,形成了稳固的抗日革命根据地“杜八联” 。

1938年2月,日本侵略军占领济源。为了控制“杜八联”境内的河清、蓼坞两个渡口,多次进行扫荡,并实行惨无人道的“抢光、烧光、杀光”三光政策。一年多时间,沿黄河边的留庄、马住、连地、槐树庄、庙沟、蓼坞等村连续遭到数十次抢劫。留庄村村民范五金被日本鬼子活剥后挂在村头的大树上示众,老贫农薛凌庭被日本鬼子丢进红薯窖里用柴火活活烧死。日军在留庄杀人放火、奸淫妇女,无恶不作,使得留庄村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同时,日本鬼子害怕八路军再有藏身之地,便把留庄村的树木统统砍光,砍掉的树木被日本拉到营地盖房子和修工事。从此,留庄和沿河一带的村庄基本上看不见房子和树木,昔日的小山村,变成了一片杂草丛生的废墟。

日军的残暴行径,没有让留庄人民屈服,反而更增加了留庄人民反抗的勇气和决心,每个人都成了民兵。他们和“杜八联”一道,在党的领导下,遵照毛主席全兵皆兵、武装斗争的指示,不断壮大抗日自卫团力量,实行村村设防,岭岭放哨,筑起抗日铜墙铁壁,敌人一来,男女老少齐出动,凭借矛枪、大刀、来福炮、石雷等土枪土炮与日伪军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斗争。

地雷阵大显神威。为了封锁敌人,留庄自卫队遵照上级党委指示大摆地雷阵。锻石雷没有石头,群众就到涧河滩背;没有钢钻,就用铁耙齿凿眼;没有炸药,就自己熬硝制作。“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到半月时间,全村200多户,就造了3000多个石雷。南从黄河沿,北到方谷嘴,横宽4里多地全埋上了地雷,敌人要想进村庄,比登天还难。石雷杀敌的作用非常大。摆下地雷阵后,敌人不敢轻易出来,留庄民兵就“送货上门”。一天夜里,部队派范瑞礼和蒋轩南等6人,摸进坡头镇,把地雷巧妙地埋在伪军团部大门口,第二天一早,伪军排队出来上操,“轰隆、轰隆、轰隆”三声巨响,17个伪军上了天。

1940年秋,驻在济涧的鬼子集结皇协军到留庄村“扫荡”,当时自卫队住在徐岭,村里只有刘德义、李传森等7个队员在村东路口放哨。

在徐岭自卫队队部,中队长董思俊、副中队长薛平华正在召开各小队队长会议。突然,放哨的队员刘德义急急忙忙跑进来报告说,从济涧方向发现大约有一百五六十个鬼子和五六百伪军向我们袭来。

董仕俊和薛平华商量后,立即制定出作战方案:兵分两路,董仕俊带一部分在小寨岭,薛平华带一部分在方谷嘴,以枪声为令,听到枪响两面同时夹击,彻底消灭敌人。

待自卫队队员赶到预定战斗位置,从济涧据点来的150多名鬼子和500多名伪军大摇大摆地来到了留庄村东大桥边,这时董仕俊一声令下,大家一起开枪。很快,日本一名指挥官被击毙,接着打死伪军十余人,敌人惨遭失败,被迫撤退。.这是留庄抗日自卫团成立后第一次大规模作战,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留庄人民的斗志,敌人一听到他们的名字,一个个都吓破了胆,不敢轻易再发起进攻。

1944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失利,为了挽救局势,侵略“杜八联”的日军中队部和扁担岭、柳沟、毛岭等碉堡的驻军全部撤走,只留下一个小队驻在陈岭炮楼看守蓼坞、河清渡口和监视伪军活动。这个据点紧靠抗日根据地“杜八联”西部边沿的大庄村。更重要的是,大庄村还是抗日军民南渡黄河的交通要道,陈岭据点,直接卡断了这条交通要道。4月,中共济源县提出:全县人民要加强团结、克服困难、坚持抗战、准备反攻、迎接胜利。在区委的领导下,“杜八联”加强了对黄河渡口的领导和控制。8月25日,党中央发布了向河南敌后进军的命令。

为了拔除陈岭日军据点,太岳八路军十八团和“杜八联”决定利用起义投诚的驻源陈济岭伪军自卫团团长马明山假意宴请日军拔除据点。

8月29日中午,全村的群众敲锣打鼓祝贺马明山担任新“保长”,留庄自卫队的薛平华、杨烈义和其他10名留庄队员也奉命来到马家大院。不多时,日军小队长,带着两个护兵和一条肥大的洋狗也来到马明山家里,当他们在窑洞里看到只有一个端条盘送酒菜的杨烈义出出进进时,便放心地吃喝起来。杨烈义一盘一盘地端送着酒菜,突然他将条盘摔在地上,这是事先约定的信号,听到信号,早已埋伏的民兵迅速冲进窑洞,活捉了几个日本鬼子。

当夜,30多名民兵在马明山、杨廷左的率领下,摸到了陈岭碉堡跟前,向敌人发起了攻击。碉堡里的日军依仗着又高又厚的墙垛和一层又一层的铁丝网,负隅顽抗。在八路军的配合下,通过一夜激战,除5个受伤的鬼子被活捉外,其余的20多個鬼子全部被消灭。缴获20支步枪、1挺机枪、1支手枪,1万多发子弹和3000多斤大米。至此,日寇设在“杜八联”境内的最后一个钉子被拔除,“杜八联”全境解放,由太岳军区往黄河南岸去的道路畅通无阻。

八年抗战中,英勇的刘庄人民和敌人作战200多次,打死打伤日伪军120余人,活捉70多个,缴获各种枪支426支,子弹6万多发,战马50多匹,始终控制着黄河渡口,并接送中共从黄河上往来的军政人员200多批(次),被誉为“河防堡垒”“小苏区”。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地的日伪军头子卫安生摇身一变,成了国民党匪军的团长。他带领匪军北渡黄河,占领了“杜八联”东面的坡头镇,经常到“杜八联”一带烧杀抢劫,无恶不作。“杜八联”人民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在党的领导下,重新拿起了武器,向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两年多时间,他们参加战斗190余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们曾几次夜袭西滩敌营,攻打敌人据点坡头镇,烧毁敌人飞机,捣毁敌人据点,打得敌人闻风丧胆。

1946年1月,卫安生一个排匪军到李相公庄抢粮,薛平华得知后,带着民兵绕到敌后拦路截击,当场毙敌2名,缴枪2支,夺回了被敌人抢去的1500余斤粮食。4月,匪军得知七区区公所在左山村屯积公粮2万斤,就出动数百人去抢粮。薛平华按照区政府领导的指示,带领民兵迂回埋伏在左山村东的小山头上,卡住了敌人的退路,打得敌人丢下粮车,仓皇逃窜,公粮如数归仓。夏收季节,平华带领民兵日夜巡逻,掩护群众收打小麦,曾在1天内打退敌人3次进犯,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946年6月蒋介石大举进攻解放区,“杜八联”四面受敌。“杜八联”人民不畏强敌,成立了民兵轮战连,同敌人作战,保卫“杜八联”。9月,国民党五架飞机,因为迷失方向,降落在流经留庄附近的西滩和油坊滩上。“杜八联”葫芦队队员趁着夜幕掩护,背上葫芦舟,带上两个燃烧弹,游上了油坊滩,将其中的两架飞机烧毁。

11月,留庄群众正在召开大会批斗恶霸分子,国民党军出动一营兵力杀气腾腾而来,薛华立即带领民兵到方谷嘴迎敌。山上激烈战斗,山下照常开会。民兵们一天打退敌人七次进犯,没让敌人踏进留庄一步。是年,薛平华带领民兵同敌人作战上百次,战功卓著,受到太岳区武委总会的通令嘉奖,称他是“土地革命和游击战争结合进行的两位一体的英雄”。到1947年我军全面大反攻时,薛平华所领导的轮战连民兵攻占了敌据点坡头镇,把卫安生赶到了黄河南岸。

1947年8月,陈谢大军在“杜八联”附近南渡黄河,向南大进军。留庄民兵接到为陈谢兵团强渡黄河天险护航的任务后,在夜色的掩护中,薛平华与他的民兵队员一起对已经很熟悉的地形全部重新勘探,制定了周全计划。计划分为两个相辅相成的部分:一是完成陈谢大军过黄河天险的领渡任务;二是尽最大能力吸引敌军火力攻击。抽调水性极佳的30名民兵队员,尽可能地配置最好的装备。

而国民党也知晓陈谢大军早晚是一定要过河的,在河对岸建立了3个碉堡,布下了密集的攻击点,意图扼住陈谢大军的前进要道,妄图利用武器装备好的优势,不费吹灰之力消灭我军主力。在收到强渡的信号之后,葫芦队队长李庆禹带领队员立刻下河,用火炮、手榴弹等不停地吸引敌军的攻击注意力。葫芦队员在水中已经坚持了很久,由于武器配置也远远不如对方,火力攻击一度曾被压制。但想到自己肩负的任务,李庆禹咬咬牙,再度对同志们下达了加大攻击的死命令,就在此时,敌军的子弹贴着李庆禹扫了过去。万幸的是,在湍急的水流中,他的葫芦带着他向旁边漂移了一点点,子弹沿着腹部射入了漂浮用的葫芦。就这样,李庆禹和队员们一起继续冒着敌人的炮火到达河对岸,配合我方部队用火炮炸掉了敌军的碉堡,圆满完成了护航任务。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纪念留庄民兵营的光荣历史,于1963年在坡头镇留庄村始建了民兵展览馆,后更名为“留庄英雄民兵营纪念馆”。在八年抗日战争和三年解放战争中,留庄民兵营涌现出了特等民兵战斗英雄薛玉华、水陆英雄李传玉、爆破英雄范瑞礼、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女民兵代表吴长娥,也有普通的只有在照片里看到、却积极投身革命的普通群众,他们都是那个年代的英雄。其中薛平华作为代表参加了开国大典,参加各种会议,4次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74年以来,吴长娥、范瑞礼、王定石、李传功等作为留庄民兵营和老党员代表去北京参加了国家举办的各种座谈会。

1964年4月23日,中共河南省委、省军区发出“向留庄民兵营学习”的号召。6月9日,中共中央中南局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共同授予留庄民兵营为“英雄民兵营”的光荣称号。2001年留庄被河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国防教育基地”。

1995年8月24日,年过古稀的老民兵英雄范广庭,作为留庄“英雄民兵营”的代表应邀赴京,参加解放军三总部组织召开的全国民兵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座谈会,并荣获总政治部颁发的“八一解放纪念章”,受到了军委江泽民、刘华清、张震等领导的亲切接见。范广庭曾任济源县“杜八联”抗日自卫团机枪手。抗日战争期间,年仅15岁的他参加了民兵,共参加战斗100多次,杀敌50余人。

“留庄英雄民兵营”被命名50年来,留庄民兵始终保持“杜八联”的战斗传统,坚持劳武结合,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多年来,留庄人民把爱国拥军、献身国防事业作为神圣职责和义务,从实行义务兵役制以来,累计向部队输送150多名热血青年,其中6名荣立二等功,35名荣立三等功,60名受到嘉奖。全村80%以上的民兵掌握了一至两门实用技术,涌现出一大批致富能手,留庄人均收入位居济源市山区农村前列。新一代的民兵营在省、市劳动模范李东风的带领下高扬“留庄英雄民兵营”这面战旗,在新时期的“河防堡垒”建设中扬帆弄潮、积极贡献。(作者单位:河南日报报业集团)

猜你喜欢

伪军民兵敌人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稀奇古怪的敌人
稀奇古怪的敌人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飒爽英姿女民兵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叛徒
“民兵”一词的来历
“山东青年”注意民兵建设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