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沈从文
2016-05-14海湛
海湛
我是读着沈从文的小说长大的,从他的《边城》认识了湘西,自然对边城凤凰向往已久。今年夏天,我一家三口应战友之邀,去了一趟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特意拜谒沈从文墓。
这天,阳光正好,山风轻拂。在战友的陪同下,我一家三口乘公交车去了古城东北部,在沱江河畔下车。经当地人指点,我们顺着江畔青石小径往听涛山爬去。十来分钟,就到达沈从文墓的所在地,但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在山坡上下来回走了好几趟,也看不到沈墓的墓位和墓碑。
这时,从福建过来采风的青年画家微笑着走过来,指着身旁一块不起眼的岩石告诉我们说,那就是沈从文墓。走近一看,一块齐人高的五彩石前放着几束鲜花,岩壁上镌刻着两行绿色行书。我凑近细看,果然是沈从文的自题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真沒想到,沈从文墓竟是这么简陋,这么不起眼,如同他生前在北京生活时一样,不问世事纷争,淡泊名利荣辱,死后也是草草安葬,枕着青山,只用一块家乡不事雕硺的五彩石作墓碑,与大青山浑然一体。
我们围着五彩石拜谒了一番,用手轻轻抚摸碑石,生怕惊动沈从文安睡的灵魂。环绕五彩石,发现石的背面还有书法家张充和女士撰写、雕刻家刘焕章先生和凤凰岩匠唐友权师傅镌刻的铭文:“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这友人后辈的评语,不正是沈从文一生为人为文的写照吗?!
沈从文,原名沈岳峡,湖南凤凰人,生于1902年,出身行伍家庭,14岁后到土著部队当兵,在沅水流域闯荡了五年之久。1923年到北京,开始文学创作,曾任副刊编辑和大学教员,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在文物部门工作,1978年后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他著作甚丰,主要创作有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从文自传》,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被公认为中国世纪文学60大家之一。
沈从文1988年因心脏病发作不治在北京与世长辞。他死后魂歸古城凤凰,将一半骨灰撒入沱江,化作故乡的水土,另一半便安埋于江边的听涛山,与夫人张兆和合葬。
我们在墓地徘徊了一个多小时,久久不肯离去。一代文学大师的魂归之地,每天都吸引各地旅者学子前往拜谒,无人强求,无人安排,全凭朝圣敬仰者心中自愿。沈墓之地又是风水宝地,总让人被吸引而不愿匆匆离开。这座听涛山依江而立,墓区周围是一片天然阔叶林和天然竹林,浓荫中山泉汩汩流淌,叮咚作响。丛林树荫如同天然氧吧和空调,行人置身其间,炎热被驱赶,心肺沁凉。而拜读沈从文的名言,再思量他的为人为文,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更应心平气和,心旷神怡,进入宁静志远的境界。
回程到了山脚处,我看见一位穿着粗布蓝衫裤的长者静坐在沈从文墓地导游图前,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我向听涛书店的店主打听此长者何方人也。店主告诉说,老人姓廖,今年有70多岁,当年就是他亲自动手将沈从文的骨灰的一半安埋在听涛山。老人是本地人,至今未婚,长年蜗居于此。二十多年来,不论风雨,不论寒暑,他都坚持每天义务看管墓地和打扫园区的卫生,是沈墓最忠实的守护者。
我走向前去向廖老人问好。老人抬起头来慈祥地望着我,开口的凤凰话却让我听了似懂非懂,只得连连点头称是。战友赶紧过来作了翻译。原来,老人指着沈从文墓碑的墓志铭“照我思索,能理解‘我; 照我思索,可认识‘人”16个大字连声说是至理名言、人生经典,准确概括了大师的一生。我赶紧回话说我们听懂了,竖起拇指说好并表示认同。店主见状,插话对我们说,每逢客人来访或要求与他合影时,老人都是这样说的。
诚如廖老先生所认可的一样,沈从文一生都是“照我思索”去对己对人,他从来都是特立独行,创作的作品也是独树一帜,彰显“这一个”的风格。1933年,他和张兆和在北平结婚后发表文章,引起“海派”“ 京派”之争。1939年,又发表《一般与特殊》一文,引起左翼文学阵营的激烈批评,此批评一直持续到1943年。1948年,他又遭到左翼作家批判,被扣帽为“地主阶级的弄臣”“ 桃红色文艺作家”。 但他始终坚守文学的本性和宽容性,耐得住颠簸与寂寞,他在新中国成立前拒绝去台湾,在“文革”中不肯低下高贵的头去写违心的文章,他改革开放后继续以创作的独立独创精神揭示人性和人生的丰富性以及乡土性和现代性的结合,在为人为文的一波三折中终于得到世人公正的界定,成为中国现代作家中最具声望又带传奇性的一位。在他死后,瑞典皇家学院设立的诺贝尔文学奖认为沈从文“实力最雄厚”,是中国作家获奖最强有力的候选人。这是他未能料到、也不去预料的可能的荣誉,但他独特的作品却永生,包括他的人品和独立精神。
下得山来,我不想空手而归,便走进听涛书店。书店是有关沈从文文学创作及生平事迹的图书、影像专卖店,里面摆放出售沈从文及表侄、书画家黄永玉、凤凰美景的各类图书,最令人注目的是沈从文的系列丛书全集。店主告诉我们,沈从文的书可以打折,还给印上沈从文名言警句的篆刻印章,很有留念收藏价值。我便毫不犹豫地买下《沈从文精选集》、《边城》书画集,并携着书跑去和廖老人合影留念,留下走近沈从文墓的最真切的回忆。
凤凰古城因沈从文而闻名,沈从文一生最终又回归凤凰,这是湘西之幸,是一代文人大师之福,足见文化之魅力、文学之魅力。走近沈从文墓,我亲身感受到这种魅力的力量,并用来鞭策自己走好以后的每一段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