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当代史》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实践探究

2016-05-14杨小梅

魅力中国 2016年9期
关键词:面授学分课程内容

杨小梅

2012年2月,辽宁省教育厅启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世界当代史》成为辽宁省首批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基础上,2014年7月,《世界当代史》又获批辽宁省首批大学跨校修读学分试点课程。2014年8月,《世界当代史》被东北财经大学选作为通识选修课。截止目前,东北财经大学已经连续选修本课程4个学期,有400余名学生通过跨校修读《世界当代史》获得了学分。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新的尝试。课程团队成员一直在努力研究、积极探索。建课4年多以来,尤其是跨校修读学分课程运行2年多以来,取得了一些成果,有一些感悟和收获,希望与大家分享。

1.改变了传统的课程结构

以往讲授任何一段历史基本都是按照时间顺序分章节讲授。资源共享课要求把课程内容按照模块划分,模块下是若干知识点。这种结构与过去按照章节划分课程内容相比,内容没变,但结构变了。以《世界当代史》为例,几乎每一个知识点就是一个独立的内容,若干知识点组成一个完整的模块。表面看来是把知识弄散了、弄碎了。事实上不是这样,学生通过学习每一个知识点,最后把他们串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内容。以知识点来划分,就历史学科而言,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当他看到“水门事件”、“古巴导弹危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样的文字的时候,远比他看到“战后美国两党政治”、“60年代美苏关系”、“战后初期两大阵营的形成”等这样一些文字更有兴趣,更愿意去学习。通过4个学期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实践,深感这种课程结构的调整尤其对于非专业学生而言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2.改变了传统的授课方式

跨校修读学分课程主要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即网络平台在线学习和面授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它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以线上学习为主,以面授为辅。学生平时主要是线上学习,收看课程视频,同时整个学习过程安排四次教师面授,面授主要是辅导、答疑和讨论。学期初,要求所有选课学生登录超星尔雅学习平台。同时按照选课方教务处的要求,由建课方教师撰写授课进度表,在学习平台上向学生公布。使学生明确本学期的主要任务、学习进度、作业情况、期末考核等内容。线上学习的进度和节奏,教师会给学生一个建议,基本按照每周80分钟的进度完成学习,但是也不做硬性要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主安排,完成学习。四次面授的时间和地点及面授的主要内容会提前一周在学习平台上通知给学生。每次面授的内容,教师都会做精心的安排,因此效果很好。比如第一次面授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课程概况、学科概况;第二次和第三次面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安排两次讨论课。每次讨论前给学生一个思考的范围,而不是具体内容,上课前把题目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准备的内容发散思维,针对具体问题分析和讨论。实践证明,效果非常好。第四次面授一般安排总结,根据学习平台的各项统计,把本学期学生的学习状况、作业完成情况、出勤情况等进行总结,也会作一份调查问卷,了解学生本学期学习本门课程的感悟和收获以及对教师授课的意见和建议等。

3.不会影响学习效果

由于线上学习的灵活性,同学们可以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学习进度。遇到疑难问题在学习平台提出来,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阅读文献,求教老师和同学等,把不懂的问题搞清楚。通过四次面授课,尤其是两次讨论课,同学们普遍反映收获颇多,增强了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明确了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通过期末调查问卷反映出,同学们比较喜欢这种授课方式,而且他们认为像东北财经大学这样的学校以往没有类似的人文课程。通过跨校修读学分课程,对他们而言丰富了知识、拓展了视野,焕发出了他们对人文学科的兴趣。而且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比如动手实践的能力、文献检索的能力、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大有益处。同学们总结认为跨校修读学分课程拓展知识、减轻负担、学习方式灵活。所以无论从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上,跨校修读学分这种学习方式跟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学习效果丝毫不差。

4.延伸到专业学生的学习

通过4个学期对非专业学生《世界当代史》的教学,尤其是在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方面的探索和改革,反思对历史专业学生的教学,深感有很多可以借鉴。因此课程上线后,历史专业的《世界当代史》教学也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革。比如开学初向同学们介绍课程网站及使用方法,作为预习,同学们可以上线观看这门课程。再比如以往教学中关于重要问题的研究现状介绍,这个内容很重要, 它能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掌握学习和研究历史的方法。但这样的内容往往会占用很多的课上时间。有了线上教学的补充,这个问题可以有效的解决。因为对于那些史实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背景、过程、影响、意义等,学生完全可以通过线上学习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这样节省了大量的课上时间,可以给学生介绍一些拓展性的知识。总之,基于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和借鉴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经验,对历史专业学生的世界当代史的课程教学也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收到了可喜的教学效果。

5.存在的不足

《世界当代史》资源共享课建设已经4年多的时间,跨校修读学分课程也已运行两年有余。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可喜的效果,但是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今后不断改进。第一,课程内容还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目前主要针对的是非历史专业的学生,这在建课之初没有考虑到,因此针对非专业学生今后在课程内容上还需作适当调整。第二,努力探索与课程内容相适应并适合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更好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第三,学习平台的功能非常强大,但是授课教师和选课学生还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功能。应该不断挖掘和使用,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第四,对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研究目前还更多的停留在实践层面,应在此基础上加强理论研究,撰写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理论和实践方面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猜你喜欢

面授学分课程内容
课程思政视域下职业院校实训课程内容的重构
继续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的成人学历教育网络教学
自学
自 学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新生态学校如何诠释课程内容
学分
广东 开办终身教育“学分银行”
《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的四个关键问题——基于国际比较的视角》
加强管理,促进高师函授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