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健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
2016-05-14王宏
王宏
摘要: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所跨的维度广,海陆差异很大。在我国广阔的国土上,分布着不同种类的气候类型,这其中有许多相对干旱的气候和地区。在干旱的地区和水分较少的荒地,需要很多人为的先进技术来帮助当地种植植被,改善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林业生态工程
关键词:抗旱 造林 管理 技术
引言
我国的国土上气候多样,降水分布不均,有很大面积的国土处于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以下,我们一般称这样的地区为干旱地区。干旱地区的土壤湿度低,可种植树木种类较少,种植培育难度较大,因此需要很多的人力和技术投资,才能让这些地区的地表植被覆盖率提高,健全生态系统的建设。
一、多种抗旱造林的技术
在降水较少的干旱地区,育苗技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一般来说,常用容器育苗,这种技术一般应用在松柏类的造林行动中。容器育苗的主要原理,是将水分以及其他林木生长所必需的条件分放于容器中,然后选择适宜的环境进行培育,以提供幼苗生长的良好环境。后期,进行树苗的移栽,这时需要将树苗的容器一同移栽,才能保证树苗的存活率,保持树苗生长所必须的生存条件。对于容器的选择,应选取穿透性高,降解性好的原材料,当树苗适应了移栽环境之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突破容器,将根系伸入土壤,从而持续地获得水分和养分。
(一)覆膜造林技术
在干旱地区,土壤水分含量很低,高温和风沙很容易让土壤中的水分快速蒸发,覆膜造林的技术可以有效地缓解这种情况,有效地提高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并控制土壤的温度,使得树苗的存活率显著上升。实地操作过程中,需要将地膜沿一边裁出一条缝,然后将树坑挖成浅窝状,将树苗种植其中,之后需要覆盖上地膜,将树苗的根茎覆盖到地膜中心,并将树苗周边的泥土压实,确保这其中没有空隙,这样可以促进雨水的渗透,减少水分的蒸发,在造林开始前,可以有一次浇水,在种植之后可再浇一次,这样对树苗的成活率有很大的提高。
(二)截干造林技术
覆膜造林技术确实可以有效防止土壤水分的蒸发,有效提高成活率,但是并不能适用所有情况。在很多干旱地区,树苗的木质化程度比较低,所以在这样的地区,中之后地上部分的水分蒸发还是很大,另外,由于十秒种类的不同,土壤透风率也很高。这种情况下,会导致树苗的水分供应不足,树苗水分代谢不平衡,也会造成树苗的死亡枯萎。这时,截干造林技术就非常有效了。截干造林有其一般的适用标准,高度应该设定在10-15厘米之间,在这样的操作中,应该避免竟敢破裂,这会降低树苗存活率。
二、抗旱造林的技术选择
(一)树种的选择
在不同地区,选择一个适应的书中是十分重要的,这可以说决定了抗旱造林事业是否能够真正地发挥作用。因此,在选择树苗时,必须要严格地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考察当地的农业种植状况,让选择的树苗与当地的本土农业结构相适应。在干旱地带,应该选择根系比较发达,蒸腾量小的树种。对于生长环境比较差的林地,比如山脊、阳坡等地,应该选择耐旱性更强的灌木林,种植一段时间后。土壤环境得到改善,再选取其它的树种进行种植。
(二)整地
选择树种之后还要对土地进行一系列的改造,不然树苗无法很好地存活。在整地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并且在土壤中增加适当量的肥力,改善土壤的通风条件,为树苗的培植提供较好的生存环境。这样才能在逐步的过程中,一点点改善土壤的机构,提高树苗的存活率,为树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三)注意造林的密度与分林的结构
良好的造林计划可以让树苗存活,提高地表的森林覆盖率,并且改善土壤环境,有利于一地的生态环境建设,而要制定一个适宜的造林计划,就要注意造林时设计良好的空间结构。良好的空间结构应考虑合适的造林密度,有一个合适的造林密度,才能为树苗的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和空间。干旱地区土壤中的含水量较低,一般不能够大密度地种植树苗,应该稀植。当然,混交林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例如:阔叶林和针叶林的混交,或者灌木林和乔木林的混交。种植中应该注意树苗的株距与行距,这样才能让林木得到充分的光照、水分和氧气。
(四)栽前浸根
由于树苗的根系是比较脆弱的,所以当起苗时,就很容易干枯致死,为了能够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应该在选择树苗的时候就选择比较粗壮的树苗,壮苗的根系相对来说比较发达,更能够充分地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因此抗旱的能力也是更强的。在树苗种植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快速起苗,快速种植,这样才能够保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因暴露在空气中而导致的树苗根系的水分蒸发。
(五)幼苗的培育与管理
树苗种植完成后需要进行全面的培育与管理。这样的步骤虽然在种植之后,但是却能够直接地影响整个抗旱造林计划的实施成果。为了提高造林的最终质量,必须要对幼苗的树木进行修剪。在种植的初期,树苗是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土地的,在这一过程中,树苗要迅速生根,地上部分也要快速生长。由于干旱地区的生长环境很恶劣,因此必须要有适应当地情况的方法,采用科学合理的培育技术和管理方式,才能为刚刚种植的树苗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这在具体的操作中,包括为树苗进行除草、松土、树木管理、除虫、洒药等。一般来说,在造林的3年之内,需要除草2-3次,造林的第二年,需要对成活的树苗做记录,统计出树苗的成活率,并在枯死的树苗处及时移除补种。
三、抗旱造林的目标
抗旱造林的活动,说到底还是要最终看到成果,所以成活率非常重要。根据近几年的造林实践和研究状况发现,不同的干旱地区选择不同的造林方案,在本地区因地制宜地植树造林,是能够有效地提高树木成活率,完成抗旱造林的目标的。
要促进树苗良好地生长,采取抗旱造林技术,不仅能有效地做到这一点,而且在成长之后的抗旱效果上,也是有着显著成效的。事实证明,树苗幼期的生长速度越快,在成林之后的抗旱效果和适应能力就越好。
抗旱造林看起来会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但是其实,抗旱造林的成本相对治理干旱的成本是很低的。在抗旱造林的实施过程中,前期对于抗旱的投入成本是比较高的,可是这能有效地降低后期的造林难度,最终完成抗旱造林的目标。通常情况下,采用有效的抗旱造林技术,实施有效的计划,可以节约治理干旱成本的2-3倍。
目前,我国的多个地区都采取了科学的抗旱造林的技术和科学的治理计划。这使得我国西北、东北的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在看到这些地区成功的同时,这些成功的经验也给了其它地区很多的示范。对于干旱降水少的地区,对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对于土壤肥力较差的地区,我国均有不同的应对方案可以应对,这就说明,只要方案选对,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和细致的操作,干旱这一问题是可以通过人为的努力来解决的。
结语
在整个生态系统中,林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肩负着一个地区的水分、土壤、空气质量甚至光照环境的调节的职能,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它对于社会的经济、生态和人类本身的生存环境都有很大的意义。切实地实施和推广抗旱造林的技术,可以有效地改善一个地区的环境、产生客观的社会、经济利益,并且降低一地的生态治理成本,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抗旱造林,是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举,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明智之举。
参考文献:
[1].刘为.推广抗旱造林的技术成本[J].园林生态.2016(12).
[2].刘觉飞.赤峰市抗旱造林的工程研究[J].内蒙古林业.2016(4).
[3].张彦青.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