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作文评价开辟绿色通道
2016-05-14蔡艳清
蔡艳清
摘要:批改作文是作文评价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而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教师不知疲倦地“精批精改”,而效果却不见得有多好,开辟评价绿色通道,要淡化文本,关注学生;淡化统一,尊重个性 ;关注习作的准备过程; 关注习作的修改过程 ;由单一走向多元;鼓励学生自改、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教师要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质,潜智,潜能,愿每一位学生在评价中享受到作文带来的乐趣。
关键词:淡化 关注 尊重 多元
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用发展的眼光评价学生,用赏识的方法激励学生,用期待的方式鼓励学生,这是我在一线教学所提倡的作文评价。这样能小心呵护学生的写作热情,真心诚意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地发展。
一、通道一——由传统走向开放
1、淡化文本,关注学生
批改作文是作文评价的一个最主要的方面,而传统的作文批改是教师不知疲倦地“精批精改”,而效果却不见得有多好,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关注作文背后的人----学生。我们总是以成人的目光、成人的思维、成人的情感来居高临下,教师是“主审官”,不合自己心意则大笔一挥“差”!教师必须走进儿童的经验世界,体会儿童心理,学会用儿童的眼光来观察生活。作文批改时我们要尽量保持文本的完整性,尽量不随意改动,教师应把批改作文当作一次与学生进行交流的环节,用与学生商量的方式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在和学生讨论中委婉指出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启发学生自己去修改。
2、淡化统一,尊重个性
淡化统一,实施个性化评价,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体验自信。个性化评价要正视学生的差异,采取观察、调查、收集资料等方法捕捉学生个性化的习作行为,为实现评价个性化提供依据。在个性评价理念指导下,教师决不吝啬赞许与鼓励,同时努力淡化学生之间的相互比较,让学生与自己的过去比,学会较为客观地评价自己习作能力的进展。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修改目标、尺度要求也应该不一样,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哪怕是修改了一个标点,增加了一个好的词语,一句具体生动的话,教师也应该为其加分,绝不能吝啬;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该在结构、修辞、文采上去作更高的要求。不管是哪个层次,对达到目标的学生,都应该及时给予激励,这种个性化评价会更加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二、通道二----由结果走向过程
1、关注习作的准备过程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一单元以后才进行,教师往往是今天指导明天就要求学生完成上交,学生很少有时间去认真准备,完成作文的质量可想而知。为了让学生重视材料的准备过程,我每学期初就早早让学生知道本学期的作文内容与要求,引导学生平时注意观察周围的人和物,学会从生活中选取作文材料。并逐渐学会捕捉生活中有趣的、有感的、印象深刻的或者新奇的人、事、物、景,提供学生交流所听、所见、所思、所感的时空。对积极地通过观察、实践、调查、体验等获得真实材料的学生给予高的评价。 一次作文课,要求学生写一种自己喜爱的动物。张鹏同学的《荷兰鼠》一文把我吸引住了, 文章抓住荷兰鼠的外形、生活习性写得生动细致、活灵活现。他在自我评价中写道:“过春节时,我在舅舅家看到了以前从未看到过的荷兰鼠,样子十分讨人喜爱。可时间长了,记得不太清楚了,为了写好这篇作文,星期天,我骑着自行车赶了十几里的路程到了舅舅家,认真观察了荷兰鼠,并向舅舅询问了它的生活习性,后来我又从书上、网络上查了好多有关资料,虽然这一天我很累,但我很开心很充实,我觉得这篇作文写得不错!”《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占有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如果不看他的自评,我怎么知道他这篇作文的背后,还有这么一个丰富的故事呢?
2、关注习作的修改过程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都会发现这样的问题:有许多学生拿到作文本,仅仅是看一眼分数便弃之一旁,至于教师埋头写的评语则视而不见,很少有人问津。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学生看重的是分数,一位学生曾笑着对我说,知道作文存在的问题又有何用呢?分数又不能变动了!这种终结性的评价不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建议曾这样写到:“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看来,很有必要在计分上动一番脑筋。 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多次记分法,使用形成性评价,收到较好的效果。我先根据本次作文的要求,对照学生作文的实际,打一个基本分,然后在评语中在尊重学生习作的基础上,具体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如什么地方过程写得不清楚,什么地方缺少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等,让学生根据评语来修改自己的作文。这就要求教师的评语不能假大空,要具体、实在,要让学生一目了然,看后知道自己作文的问题所在。教师根据学生修改的情况及学生在修改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态度、情感等,再进行加分。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多次修改,要让学生体会到好作文是修改出来的。我总把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作为修改的范例和学生比较。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修改兴趣和自改作文的能力。我还常常归纳学生习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作文习作的训练重点,选取较典型的文章作“镜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找准修改点,再以学生的佳作为“向导”,指导学生找到治病的良方。
三、通道三----由单一走向多元
传统的作文评价是封闭的评价,是教师单方面对学生作出的单一评价,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应该由单一走向多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会在课堂上提供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来互相批改作文。其流程一般为:教师先讲清本次作文的要求,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接着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对照作文要求写出评语,打出分数。有时,教师可能还不太放心学生的批改,还作抽样检查,对发现批改有问题的作文,教师则亲自过目,最后作出“钦定”,表面看起来,教师提供了学生交流的机会,但实际还是教师说了算。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在学生批改完毕后,让批改者和被批改者进行面对面对话、交流。让批改者说出自己对这篇作文的看法、意见,以及书写评语、确定分数的理由,同时也给被批改者说话的权利,让他们畅叙这篇作文自己的理由,可以为自己据理力争。这样,各种不同的意见、思想得以交流,在相互的讨论交流中,文章的好坏得失,会越辩越清晰,这样,不但被改者受益多多,而且批改者也受益匪浅。在学生交流的平台中,发挥学生个性互补的优势,引导学生彼此启发,相互倾听,在思考中评价,在评价中思考。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探索,积极体验,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相互影响,相互赏识,从而启迪学生思辩的灵感,激活学生积累的语言和积淀的语感,实现共识共享共进。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放大了学生写作热情。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当然,习作评价主题不仅仅限于教师,他生和学生自己,还可扩展到学生家长或其他人。这样一来,评价环节得到了开放,评价的主题呈现多样性,作文评价就有了一个全新的面貌。
倡导作文评价绿色通道,要尊重天性,激发灵性,调动悟性,最大限度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潜质,潜智,潜能,愿每一位学生在评价中享受到作文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