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中的信息技术教育
2016-05-14朱玉飞
朱玉飞
【摘 要】所谓新课改就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国以后课改已有过好多次。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技术 教育
当前,新课程改革方兴未艾,新课程体系所具有的创新性和实践性,为信息技术的教育和应用开创了新的机遇。作为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指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促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将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相结合,从而推动新教改的实现。
新课程改革注重课程整合和优化,更加强调学习内容与生活、社会、科技的联系,以及信息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的能力,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显而易见,靠以往“讲授—记忆”的学习方式是无法实现的,必须有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在新时代十分重要的课程,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更应该走在变革的前列
一、 什么是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缩写IT),是指在信息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指导下扩展人类信息功能的技术。一般说,信息技术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为主要手段实现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利用等功能的技术总和。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作用。
1. 信息技术教育能够提高学生未来的生存能力。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技能的更新越来越快。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已逐步渗透到各个领域,社会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正确、合理的使用互联网与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个新时代全能型人才的必备能力。
这里说的能力,指的是利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能自行开关机器、能用画图软件进行画图、能独立进行Windows的操作、能用字处理软件作一些文字编辑的能力,能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的能力等。如果不具备这些能力,就很可能会出现如下的尴尬局面:无法正确使用激励的各种自动化工具,不能从网络上获得自己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与资料,从而成为新的“功能性文盲”。
2. 信息技术教育具有促进全民素质提高的意义。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影响下,信息及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提高全民的信息素养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信息素养教育是普及性的教育,其教育的对象是所有自然人;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终身学习、接受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在我国基础教育逐步普及的今天,在学校普及信息素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未来的国际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在学校普及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和提高青少年信息素养的主要方式,有利于促进新一代的成长。信息素养与传统的读、写、算一道构成了新的学力,成为信息社会人的整体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信息时代人类生存的基本技能。具有高信息素养的人,不会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迷航,而能够有效地寻找、评估和利用信息解决问题或做出决定。
二、 在新教改下如何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革新?
1. 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的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有序的信息文化。新课标规定了学生需要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内容。通过必修模块对以前的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更系统的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应用,能健康,正确的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协作的能力。
2. 必须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态度决定行动,因此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就成了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该意识到,信息技术课虽然不是中考、高考的考试内容,但也需要重视起来,一旦教师以及校领导不重视,学生就很难重视这门课,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也就是不可能的。信息技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素质的培养是各门学科教育共同努力的结果,各科学科的教学内容可以不一样,但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一点上不存在差别。但是现在大部分学校教师仍然保留着一种应试教育的思维,坚持成绩唯上论,对信息技术存在着歧视,认为这是一门白白浪费时间且无用的课程,因此大部分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将信息技术的课时减少为一节,有的学校甚至直接却笑着们课程。这样的观念也对学生产生了影响,部分学生上课不认真,利用这门课的时间来完成其他作业,甚至是玩耍、睡觉。
生活在当代的所有人都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该课程应该成为所有老师和学生的重视。“信息技术课程是学校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应像其它学科一样开设。信息技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开展状况的晴雨表,任何人为制造学科歧视的行为都是对教育理解肤浅的结果,实质上也有背于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思想,作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得尽快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学科观,给信息技术教育以应有重视,是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关键。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意识。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形成了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是主动施教者,学生是被动接受者,有什么疑问不能及时提出,更没有与老师有充分的交流。这样一来,学生觉得课堂枯燥,积极性下降,活力不足,严重形象了课堂效率。
在21世纪独立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创新已经成为所有人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在新课改大背景下,这些能力就显得更加可贵。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就成为了信息技术教育在新课改下的重要目标。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技巧性的课程必须通过大量的练习以及不断的探索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灵活运用的目标。
结语: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也是网络化的时代。互联网大潮席卷全世界,已经成为了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对信息技术教育进行改革就更加必要。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如何在轰轰烈烈的“新课改”中走向成熟、走向成功,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向同事学、向社会学、向学生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注意理解、运用。我相信,明天的成功必将属于我们。
参考文献:
[1]杨宗凯,杨浩,吴砥.论信息技术与当代教育的深度 融合[J].教育研究,2014,03:88-95.
[2]冯迪雅.新教改背景下电脑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05:21-23.
[3]郝志丽.旧教改新教改新旧交替路在何方[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8,S1:34-36.
[4]任友群,吴旻瑜,刘欢,郭海骏.追寻常态:从生态视角看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J].中国电化教育,2015,01:97-103.
[5]郭鑫.基于“支架式教学”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与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08:16-19.
[6]李运林.论教育与信息·信息技术——四论“信息化教育”兼解读“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有革命性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2013,03: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