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明理学教学设计的思考兼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培养

2016-05-14邹永继

魅力中国 2016年9期
关键词:阅读能力培养

摘要:宋明理学属于高中必修三专题一的内容,长久以来源于其理论抽象性,在教学中对于师生都是一个很不好处理的内容,要么浮于表面不得其“理”,要么陷入其中“理”不清道不白。本文试从儒学信仰重建的角度对《宋明理学》进行设计,在其中也穿插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宋明理学 儒学信仰重建 阅读能力培养

阅读材料:相传朱熹出生时,其父朱松曾求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其说未必可信,但后人因朱熹在儒学发展史中的地位和贡献,确实把他比作孔子再生,尊称朱子。观其一生所为,朱熹可谓是忧国爱民的政治家、诲人不倦的教育家、诗词精巧的文学家、别开生面的思想家和知识渊博涉猎广泛的学术大师。朱子理学曾长期被钦定为官方哲学,成为七百多年来中国古代文化主流,并传播到东亚及欧美等国。“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蔡尚思曾如此高度赞誉朱熹。

让学生请思考:1、从材料中可以获取关于朱熹的哪些信息?2、人们将朱熹比作孔子再生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教师从第2个小问题“再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儒家信仰的重建。为何说是“重建”呢?让学生以下三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

材料一:自“罢、独”后,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儒生们专注于考据与训诂。同时,将现实一切政治的、人生的现象归结为天意。另外,儒家思想着重于人的道德实践,缺少应有的抽象哲学理论。

材料二:伴随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而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

材料三:“民不出粟米麻丝、作器皿、通财货以事上则诛”——韩愈《原道》

学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得出重建的背景在于儒学信仰的危机和儒学复兴运动。

儒学信仰的重建是从北宋五子开始的,关于五子对理学建立的贡献先让学生梳理教材基础知识即可,教师则要重点讲清楚“什么是理学和理”的概念,讲解中要突出北宋五子架起一座桥梁,沟通了宇宙和人类社会秩序。

北宋五子仅是吸收佛道思想论证儒学伦理来源的合法性、神圣性,开创了一个重新解释儒学的思想系统,这个体系成熟则是朱熹完成的。

让学生阅读以下五段材料,归纳朱熹的主要观点。

材料1: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己何与焉?所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那里来。“生生之谓易”,生则一时生,皆完此理。天下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需有一理。

思考:“理学” 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材料2: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认识论:怎么才能通达“理”?

材料3: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二程遗书》

材料4: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5: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信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夫妻岂不是天理?

思考:在个人修养(“人性”)上如何实践“理”?什么是天理?理学的实质是什么?

朱熹从宇宙本体论、认识论、伦理轮、方法论、社会政治思想等方面构建起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使得新儒学有了精细思辨的哲学理论的支撑,儒学的信仰的地位得以重新确立起来。儒学信仰重建的任务并没有到此就结束了。程朱理学仅只构建起人们对儒家伦理道德秩序的绝对的服从,儒家伦理道德秩序是外在的,只有到了心学才标志着儒学信仰重建任务的完成。心学指出人服从于自己的本心,伦理道德秩序早已存在于心中,不假外求。

阅读以下三段材料归纳陆九渊的主要观点。

材料1:人皆有是心,心皆具是理。

材料2: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材料3: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王守仁(明)提出人心是世界万物本源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如何把握“理”。“致良知”,“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致”就是达到;“良知”即本心,是人所固有的善性,就是“理”。“致良知”就是通过内心反省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心自然会知 ,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学习完主要内容后,通过《赏花》、《父子关系》两个情景材料对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进行对比,以便学生更好的把握两者的异同。

《赏花》

二程、朱子、阳明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二程说:“天生的。”朱子说:“对,天生的。”阳明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

《父子关系》

二程说:“老爸就是老爸,儿子就是儿子,这是上天安排的,所以儿子要孝敬老爸,这就是孝。”朱子说:“对,父子关系是上天安排的,并且儿子不能有忤逆之念,这就是孝。”阳明说:“孝顺自己老爸是应该的,人本来就有孝心,但,我们对别人的老爸也要孝,这才是真正的孝。

理学以抽象的天理为核心,从宇宙论、本体论角度论证了儒家的道德的合理性。以儒家的仁义礼智为根本道德原理,以实现这种道德,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以存天理、灭人欲为实现道德的基本原则。求知的目的不在于应用现实生活,而在于培养终极的道德人格

那么理学,我们该如何去看待呢?让学生阅读以下材料对儒学形成一个较为客观的认识。

材料:

“人或居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程颐)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 ——《二程遗书》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戴震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在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在理学卫道士的鼓吹下,节妇烈女越来越多。这些妇女不仅有夫亡不嫁,从一而终的“节妇”,还有丈夫死后,以死尽节的“烈妇”;不仅有未婚夫死不嫁他人的“望门寡”,还有未出嫁的男方死亡以自杀表明贞节的“烈女”。中国的“节烈”文化,要求妇女为男子守节,守得越苦越好,节得越惨烈越佳。死了以后那些卫道士的父母还附掌大叫:“死得好,死得好!”——这样的社会是变相的妇女屠宰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

结语:“儒学信仰重建”为主题,很好的理清了宋明理学内在的逻辑问题。孔孟之学只理学的根本,程朱理学从宇宙本体论说明了伦理道德的先天性,人必须无条件的遵从,而陆王心学则认为伦理道德是来自于心,所以人要服从于本心,而不是服从于外在的权威,儒学伦理由此而内化为良好的人性。

作者简介:邹永继(1978.8),男,汉族,云南富源人,大学本科,历史教研组长,研究方向:国学中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6月.

猜你喜欢

阅读能力培养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培养初中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浅谈英语学习中的阅读能力培养
浅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体验尝试:阅读能力提升的法宝
谈现代文阅读能力的提高
摭谈阅读障碍的形式、成因与对策
深入探究,把握文章精髓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