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培养学生自主提问题能力的对策
2016-05-14崔丽弟
崔丽弟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曾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现代数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的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问题为线索,以思维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通过参与学校开展的“数学课让学生问起来”的专题研讨,我在培养学生自主提问题上也有一些做法,具体如下:
一、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问”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生已经惯于“师问生答”这种传统的教学形式,在学生心中,“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这是天经地义的,在教师眼里,学生能按照要求回答老师精心设计好的问题,就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被老师牵着走,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也是没有问题可问。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不提问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敢问、不会问,有8%的学生非常愿意提出问题,有15%同学比较愿意提出问题,有29%同学怕老师和同学笑话,“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懂”,对提问有惧怕心理;有28%的学生自我否定意识较强,认为自己根本提不出问题;还有20%的同学认为在课堂上靠老师讲解,做作业照套例就行了,没什么好问的,形成了懒于提问题的依赖心理等。针对以上现状,我制定如下方案,来帮助学生消除以上的心理障碍,使他们在课堂上敢于提出问题。
1、因人而异,引学生敢问
由于情绪紧张,担心在课堂上说不清楚而不敢提问的学生,可以让他在课外继续提;不敢在大众场合提问题的学生,可以让他个别提或在小组内提;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把问题写出来后再提。
2、保护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1)给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余地。我从自身做起,转变自己的观念,把课堂真正的交还给学生。
(2)建立民主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鼓励学生积极提出问题。
(3)明确提问意义。给他们讲清提问的意义,在课堂上运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以趣生疑,激活思维,促使他们想问要问。
3、开展竞赛活动,促学生敢问
经常举行以小组为单位的提问竞赛活动,通过比较提问题的数量与质量,评定小组或个人的竞赛成绩,评选出提问小状元、最佳提问小组,学生将会在竞赛的氛围中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形成大胆提出问题的习惯。
二、 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乐问”
兴趣是儿童入门的先导。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儿童有了热爱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问题情景,目的在于诱导学生积极提问,例如:在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首先出示一个圆形图形,让学生想办法计算它的面积,有的学生用1平方厘米单位进行测量,有的学生在圆中先取出一个正方形,再把边上的部分看成近似的三角形去算,也有学生在预习之后直接用书上的方法去解决。我在肯定学生们的积极想办法,开动脑筋的同时,我又提出新问题;“要想知道像星海广场那么大的圆形的面积还能用这种方法解决吗?”学生领悟到这种方法太麻烦,也不实际。有的学生提出了能不能像计算长方形面积那样,推导出圆形面积计算方法?一语道破天机,疑问萌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有的同学不受书本上方法的限制,进一步提出,可不可以把圆形转化成三角形或正方形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进行尝试。
三、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一)言传身教,教学生仿问。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言传身教”,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后,我引导提问:“学了比的基本性质后,你会想到什么性质?”一学生顿时举手:“我想起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性质。”我又问:“仔细观察这三个性质,有什么发现?”另一学生说:老师,为什么在“商不变性质”中没有“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而用“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的说法?又有学生说:小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有联系吗?学生质疑的情绪极其高涨,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则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拨开疑云,疏通障碍,变阻为通。从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它们的联系和区别。牢固地掌握了比的基本性质。
(二)关键处引导学生提问。让学生会问,我们还应该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如教会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疑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混淆处等进行质疑提问;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提问。例如在学习《分数应用题》时,我出示了这样的两道题(1)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六年一斑共读180本,六年二班比六年一班少1/5,六年二班读多少本?(2学校开展读书活动,六年一斑共读180本,六年一班比六年二班少1/5,六年二班读多少本?计算完成后我让学生讲解题思路,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很多,但都没有提到关键之处,这时我问:“问题一样,为什么一个用乘法,一个用除法?”,学生恍然大悟,明确了解题的关键。同时,我们教师要启发学生会说。我们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说有创见的话,说错了重说;说不完整的,自己或同学补充;没有想好的想好再说;你认为不清楚的地方可以举手提问;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当堂进行争论,自由发表意见,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口语交际氛围,使学生敢问、乐问、善问、会问、敢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精心设置矛盾,让学生“善问”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疑是点燃学生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质疑的主动性。这种“好奇”心理往往能促进学生细心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进而主动去进行探索活动。教学《分数除法》的时候,教学进入练习时,我出示一道判断题;15/16÷3/4=(15÷3)÷(16÷4)=5/4,一石激起千重浪,通过这道判断题,一个学生提出:分数除法可不可以用分子除以分子、分母除以分母?,我听到这个问题以后,没有立即表态,更没有提出反驳意见,而是把提出的问题当成新的认知冲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进行探索学习,我为学生提供三道计算题,如4/15÷2/3,4/9÷4,5/8÷3/4作为新的探索材料,让大家通过不同方法的计算来解决问题。接着耐心地等待大家的研究和探讨。在组织交流时,我启发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经历了计算探究、对比,得出计算分数除法分子、分母可以分别相除的结论。但是不能整除时必须重新化作分数除法再计算,过程太麻烦。教学的最后,引导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有些方法尽管是可行的,但由于操作繁琐、效率低下,一般是不可取的。通过创设矛盾,使课堂生成了高质量问题,有效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再一次获得了自主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我认为,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敢问、乐问、会问、善问,使学生由被动提问逐步转向主动提问,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