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对青少年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6-05-14周玟秋
摘要:移动互联网作为一种急速发展的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和其他的文化不能比拟的优势。但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监管和引导方式,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沉溺于虚拟的移动互联网世界而不能自拔,由此,青少年移动互联网成瘾成为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本文旨在分析“沉迷移动互联网”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对于保护青少年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对策。本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主要阐述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沉迷于移动互联网的影响因素,另外一个部分主要是针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进行探索。
关键词:青少年 移动互联网 影响
1、 引言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电脑的普及,现今移动互联网离我们的工作与生活越来越接近。几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多种不同途径上网。但是移动互联网一边给人们带来丰富信息资源,同时也对一些上网者,尤其是当今青少年产生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很多青少年出现了不同种类、不同程度的“沉迷移动互联网”现象。比如移动互联网游戏迷恋、移动互联网视屏迷恋、移动互联网恋情迷恋、移动互联网交际迷恋、移动互联网色情迷恋等。
2、 移动互联网对青少年影响因素分析
2.1移动互联网本身的因素
高科技移动互联网根据其特色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诱惑。现在众所周知,移动互联网是计算机的基本工具,计算机的普及速度和低成本几乎等于电视,因此除了相当多的家庭和个人电脑,甚至是一个乡村都有网吧。这种公共的互联网网站,其发展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与此同时,上网成为了一种公共娱乐项目。在这种高科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真正意义上实现“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的愿望,快速,方便是互联网最大的特点,互联网是方便生活、学习、工作的一个重要工具,它集媒体、信息、游戏、娱乐等多功能于一身。此外,它还可以满足人们在虚拟世界中执行自己的任何愿望,并且可以保密,这恰好符合人们的意愿
2.2社会环境因素
在移动互联网上的信息丰富多彩,但对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比较弱的青少年来说是充满诱惑的。在众多良秀不齐的移动互联网信息中,如果不能及时让青少年接受正确的运用移动互联网知识的方法,很容易对青少年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要如何梳理一个健康、合理的外部社会环境,营造一个完善的移动互联网空间,对于有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2.3青春期带来的迷茫
在这青少年这个阶段正处于人格的形成和迅速发展时期,青少年人格发展水平对于家庭、学校与社会环境的等具体生活环境具有强烈的依赖性,青少年时期是人的心理由幼稚逐渐发展到成熟的时期,也是自我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步形成雏形的特殊时期,青少年特殊的心理特征在迷恋网络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时期的青少年充满矛盾、容易产生焦虑感与依赖情绪,并且渴望得到周围环境的认可和积极评价,因为互联网的易得性和隐匿性可以满足青少年的诸多心理诉求,在刚开始接触互联网的时候青少年如遇知音,网络迅速成为青少年的“心灵的港湾” 。
2.4家庭因素
现今家庭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在青少年时期人们充满了疑惑、不安与混乱。在这个时候通常需要家长与老师的关怀、理解和包容,如果家庭里面充满冲突、误解、批判、冷漠和疏离,这样只会给深陷成长压力下的青少年又增添许多的生活压力。而且青少年的课余时间大都是在家里面度过的,青少年沉迷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家长没有做到应尽的责任。父母是孩子的启蒙导师,因此家庭的引导和监管对于控制青少年过度上网很大有重大作用 。据有些专家指出,青少年沉迷网络的家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家长对于孩子过度溺爱。父母过度溺爱孩子的表现不但给足零花钱基本上是有求必应,而且忽视了对孩子的管教和约束,青少年在缺少父母约束又给孩子上网提供足够金钱的基础上,导致很多孩子在虚拟网络世界里面越陷越深。第二,由于父母工作较忙,经常疏于对孩子的管理和教导。因为父母忙于工作应酬,而且大多数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生活起居,极少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这很容易导致孩子在网上寻找网友,交流情感。
3、 克服移动互联网对青少年负面影响的对策
3.1社会-学校-家庭教育一致化
青少年沉迷移动互联网的防与治是一个相对系统的社会性工程,这需要各个方面共同的努力才能够真正产生效果,这要求围绕青少年的成长环境:社会、学校和家庭,建立一系列的防治措施,并运用一致化教育手段,采取一系列正面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和谐、一致的成长环境。
3.2加强青少年指控能力
为了提高自控能力,关键是要让自己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否则,老师的善意的提醒,父母的教育都不起作用。学校是人生的黄金时间,短暂的,如果不珍惜好时光都浪费在虚拟世界中,会埋葬未来,让自己后悔,所以老师和家长很苦恼。每个人只能为自己负责,老师、家长不能取代。所以必须要靠自己提高自制力。
4、 结论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需要依法规范移动互联网环境管理,构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家庭、学校也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引导孩子们规范上网,构建“移动互联网成瘾症”的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最终来提高青少年自身的自制力,从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做到真正保护青少年不被侵蚀。
参考文献:
1. 乐安国:《当代中国社会越轨行为》,载自《北京知识出版社》,2015年第20期
2. 王蔚:《移动互联网聊天社会心理学分析》, 载自《当代青年研究》, 2012年第6期
2.谢延明:《关于网络对人的心理影响的研究》,载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S1期
作者简介:周玟秋学校:四川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所在城市:重庆,邮编:400031,研究方向: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