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管理中的无为而治

2016-05-14高静

魅力中国 2016年9期
关键词:幼教园长鹦鹉

高静

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治国理论,最早由春秋末期的老子在《道德经》里提出。老子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无,只有无才符合道的原则,老子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而且天地万物的运动变化也遵循道的规律……既然道以自然为本,那么对待事物就应该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让事物按照自身的必然性自由发展,使其处于符合道的自然状态,不对它横加干涉,不以有为去影响事物的自然进程。

有人认为,“无为”是相对儒家的君子自强不息、大有作为而言的,“无为”是什么都不做。这种想法是对无为的误解。《道德经》里的“无为”,是相对“有为者”而言的,老子眼中的“有为者”指的是那些用一己成见违背大道自然的行为,比如自作聪明的机心、算计,人的机巧越多,风气越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看重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移山填海,吾心即宇宙,宇宙吾心;道家强调的是“主观不能先于客观”,一切按照规律来。大禹用疏导之法治水成功,便是因循规律的结果。所以道家反对主观成见、师心自用,赞同的是循规律而为――用道家的话说,是知常而为。

同理,老子的治国论是“循理而举事,因资而立国”、“治大国若烹小鲜”,理论的基石均是知常而为的“无为”。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不折腾”。

“无为”之后是“无不为”,无不为之义不是“什么都可以做的”,而是“什么都可以做好”。

网上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个人去买鹦鹉,看到一只鹦鹉前标:此鹦鹉会两门语言,售价二百元。另一只鹦鹉前则标道:此鹦鹉会四门语言,售价四百元。该买哪只呢?两只都毛色光鲜,非常灵活可爱。这人转啊转,拿不定主意。结果突然发现一只老掉了牙的鹦鹉,毛色暗淡散乱,标价八百元。这人赶紧将老板叫来:这只鹦鹉是不是会说八门语言?店主说:不。这人奇怪了:那为什么又老又丑,又没有能力,会值这个数呢?店主回答:因为另外两只鹦鹉叫这只鹦鹉老板。

这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强,只要懂信任,懂放权,懂珍惜,就能团结比自己更强的力量,从而提升自己的身价。相反许多能力非常强的人却因为过于完美主义,事必躬亲,什么人都不如自己,最后只能做最好的攻关人员,销售代表,成不了优秀的领导人。现代科学管理理论说明:管理越少,成效越好!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自我管理,无为而治是管理的至高境界!潘石屹分析过:“文革”期间,人们的思想、行为被管得很紧,人们就丧失了活力,经济也上不去。改革开放后,行政干涉减少,给大家更大的空间,让人们自主奋斗。在追求幸福的动机下,人们会自行寻找合适的方法,自行管理自己。所以改革开放以后,条条框框少了,人们有活力了,也变富裕了。我想,当园长就像开一辆大巴,园长的工作不是去开大巴,而是把正确的人拉上大巴,把他们安排到应坐的位置,告诉他们目标在哪里,保证每个人有应该做的事情,放权让他去做。

我们常讲“思路决定出路”,一个教师经常想班主任的事,他肯定可以做到班主任;一个班主任经常思考组长的事,他一定能做到组长;一个组长经常关注主任的事,他就会做到主任;一个主任经常思考园长的事,他就一定能做到园长。因此可见,在一所优秀的幼儿园里,教师做班主任的事,班主任做组长的事,组长做主任的事,主任做园长的事,园长做长远(社会)的事。

众所周知,最能充分发挥每个人能动性的管理模式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展所长,各尽所能,我不赞成“齐抓共管”,我提倡“合理分工”。我在幼儿园的用人之道是:教师能做到的事情,班主任不做;班主任能做到的,组长不做;组长能做到的,主任不做;主任能做到的,园长不做。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激发所有教师自我管理!

我不鼓励老师们这样说:“园长,这事情往下该怎么做?”“领导,请您教教我怎么做?”“您说我该怎么办?”这也是我在办公室的门上张贴“NO EXCUSE(没有借口)”的根本原因!

所谓“无为而治”,我的理解有三个方面:

1.“有所为有所不为”。每个发展阶段都准确找到正确的方向,做正确的事情,抓主要矛盾,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什么都做,什么都做不好。教育改革要取长补短,更要扬长避短!做最适合自己的事情,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这是个人职业发展与项目规划的不变法则!我在幼儿园的主要工作是:定游戏规则,按规则游戏。

2.“君无为,臣有为”。一个累坏了的管理者,是一个最差劲的管理者。著名管理学家杰克﹒韦尔其认为“对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而言,管的少,就是管得好。”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领导亲自去做,大事有为,小事不为!下属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下属去做,园长所做的事情,都是别人不能替代的事情。在家庭教育中也有类似现象,母亲越是勤快,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是差。我在工作中经常问自己四个问题:“能不能取消?”“能不能合并?”“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能不能交给他人去做?”

3. “无为”是为了“无不为”。无为方能无不为!“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要顺应自然、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妄为、不乱为,让大家在愉快的氛围中尽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努力去做。

泰勒(西方科学管理之父)提出过例外管理的理念,其实也是西方管理学界对无为而治的另一种表述。他认为管理中大量的事务性工作应该尽可能实行规范化,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例外管理所包含的另一个思想是将例行化、流程化的工作予以放权,交给下属去做,而自己则专注于例外事情的处理,这一做法实际上就给下属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大的空间,同时也给予下属更多的信任。可见,注重例外管理和干部培养也是相辅相成的。

可见,无为而治的管理模式可以让园长把自己释放出来,谋划大事、学习思考、提升品味、扩大视野。同时尽量授权给下属实施自主管理权,相当于给下属更多的信任与尊重,更多的创造空间及实现自我的机会。这也许就是从我们园提拔出去当分园园长的老师,个个都能独当一面的主要原因吧。

我在幼儿园实施无为而治,让老师们自觉工作的一些具体方法有:

描绘团队愿景,引领发展方向。(站得高看得远)

确保工作的计划性。逐级制订完善的园历、周主要工作安排表、班级周计划。(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

严格实施合情、合理、合法的制度管理。管理尽量做到透明化,如:向全园公布主任的检查评价情况——每月请假记录、保教工作检查公开通报表、工资说明、年终奖金人人签名确认,等等。(法制胜于人治)

合理设置各个岗位,明确各个岗位职责。(精简层级,把复杂简单化)

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不让雷锋吃亏!

尽量宽容下属,鼓励尝试,允许犯错!(表扬比惩罚更加有效)

注重园本培训。除了业务知识,更注重态度文化的营造与心智模式的培训。(自己培养的人最好用)

用好干部。责任让上级承担,避免过度保护干部。干部一般从园内骨干教师中提拔。(有时也需引入外面的人才)

在他们后面放一头狼。实施自荐上岗,一年一聘、双向选择。

跟进管理中的三个最重要环节:计划—执行—评价

我常常这样想:如果园长去做主任该做的事,主任去做下属该做的事,那这个幼儿园就无法看清前进的道路,离关门也就不远了。特别是园长,只能做自己该做的事,不能做自己会做的事,否则在管理中就会乱了章法。园长应该做什么事呢?园长应该做幼儿园最重要的事,比如:思考——幼儿园的战略方向、管理体制、课程方向,幼儿园哪里做得好?哪里还可以做得更好?学习——学习同行中好的经验方法,掌握行业内外大量的资讯,不但要深入幼教,还要跳出幼教来看幼教;用好人——激励教师成为团队的主人,发挥团队整体优势。还有,提升自己的领导力,扩大知识面,常常归纳总结,提升思考力;随时随地为幼儿园挖掘招聘优秀人才等等。当然,如果园内出现紧急的事情,园长必须一马当先,快速处理。

不同的分工有不同的职责。如果我强调绝对权威,事必躬亲,那么我的下属就感受不到那份信任,更得不到锻炼的机会,幼儿园就不可能培养出更多能独当一面的管理干部。从每年学校组织对我的教师民意测验来看,老师们是认可这种无为而治的管理模式的。

我相信,最好的管理方法就是自我管理,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

我一直主张“无为而治”的管理模式,因此也可能会让人误会“园长在幼儿园什么事情都不管”,但是,我在幼儿园工作26年,感恩于各位领导的信任与支持,感恩于老师们的主动配合,虽说没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工作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平时热爱学习,热衷改革,追求完美,珍惜人才,也比较固执于幼教事业,对幼儿园的深入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一直用心地为幼儿园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相信,领导们也一定能感受到我的这份全心全意为了北关区区直幼教事业的赤子之心。

猜你喜欢

幼教园长鹦鹉
小鹦鹉
园长变马车
园长考试
第三届亚洲幼教峰会评出十位“最美幼教人”
折纸鹦鹉
鹦鹉中的异类
Most Drink Cans Opened by a Parrot 最会开汽水罐的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