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野仙踪 (外三篇)

2016-05-14管弦

湖南文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炎帝天麻黄连

管弦

天麻,真是很有仙人特质。

她有很多名字,每个名字都体现了这种特质。

传说她是从天上降下来的,能够解除麻痹,平肝息风,治疗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癫痫抽搐、神经衰弱、风寒湿痹等症。她便被唤为天麻。

她的形状像仙人的脚,是治风之神药,疾速的疗效,一下子就把疾病赶跑了。她又被唤为仙人脚。

天麻这种兰科植物的肥厚、呈半透明状的干燥块茎,喜爱生长在背阴的陈旧落叶当中。虽然她没有飘飘的裙裾,却有着飘飘仙风,来无影、去无踪。据说当年炎帝尝百草以疗民疾,已经采尝过九百九十九种草药了,却唯独采尝不到天麻。经常是炎帝一来,天麻就溜之大吉,跑得无影无踪了,炎帝总是追赶不上她。

越是仙踪难觅,越是令人神往、叫人惦记。有一年立冬后,炎帝在太白山上采药,又挖到了天麻,炎帝又想把这既无茎叶、又没须根、只有一个光秃秃的块茎的东西装入药袋带回家细细品尝,以了解它的品性、明白它的疗效了。可是,又和往常一样,他刚一伸手去拾天麻,天麻就又一下子跑得不见了。炎帝又气又恼,他觉得这次一定要找到天麻。他背着装有草药的近百斤重的袋子,拿着自己削制的挖药木箭,把整个太白山的大小山峰都挖了个遍,终于在孤峰独立、势若天柱的“分天岭”上找到了它。这次,天麻刚刚露头,还没来得及逃跑,炎帝眼尖手快,用他的挖药木箭“噌”地一下子扎在天麻头上,天麻终于跑不掉了。

就是这一箭,使得天麻又得到了一个名字:赤箭。

当时,经过那番较量,炎帝实在太累了,便倒在一块石头上睡着了。一觉醒来,天色已黑,他赶忙收拾东西,准备下山回家。可是,他再去拔天麻身上的木箭时,却怎么也拔不下来了,木箭和天麻竟长在了一起,成为天麻的茎杆了。从此,天麻那肉质肥厚的根块上长出了茎杆。天麻的茎杆是炎帝的木箭变的, 炎帝又叫“赤帝”,所以人们又把天麻叫做“赤箭”。

赤箭这个名字,也是很有仙气的。色红,像箭一样,真是符合人们对仙子的想象。

确切地说,赤箭是天麻的苗,天麻是赤箭的根。赤箭属于芝类,以其茎如箭杆,颜色为赤色而得名,她顶端开花,叶子也呈赤色,远看如箭上插了羽毛。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将赤箭列为上品,上品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可轻身益气,不老延年。

不过,赤箭苗杆和天麻根茎的作用是不同的,这也许是因为赤箭是后来被炎帝插上去的缘故吧。赤箭用苗,有自表入里之功,天麻用根,有自内达外之理。在实践中,天麻的用途也比赤箭广泛得多。天麻不仅能治风定惊,而且还有非常强的补益作用,她能够助阳气、通血脉、益气力。她的补脑作用尤其明显,可以改善心肌和脑部的营养供血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机体耐缺氧能力,抵抗衰老,对防治老年痴呆症、恢复老年人记忆、改善老年人脑部血液流通都有很好的效果。

看那天麻,肥肥厚厚的样子,真是有着大智若愚、镇定自若的仙者风范。再把她切成薄片,那内里的丝丝脉络便呈现在黄白的精灵片儿中。这蕴含着仙气和灵气的精灵片儿,在自然的光辉中,透着令人喜爱的光芒。把这精灵片儿在洁净的清水中浸泡一阵,然后将她和着这浸泡过的清水,一起炖肉、煮鱼、煎汤、泡茶,等等,都是香醇可口的。享受了这样的美味之后,真会感觉自己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气力了。

当年,这可爱的天麻被炎帝找到之后,就不愿再回到天上去了。她在人间成家,安定下来。哪怕有来自仙庭的召唤,或是炎帝也要她回去,都不能使她改变心意。人们因此又叫她棒打不退。

而我们,也终于在对绿野仙踪的仰慕之中,得到了长久的聪颖之气。

亲爱的天麻,我很爱你。

深深的苦,微微的甜

提到黄连,“苦”字,会马上从心里跳出来。

黄连实在是太苦了呀。任何一本医书,都告诉我们,黄连气味苦寒。有人甚至还会觉得黄连有毒,因为那么的苦啊,苦的东西总会有毒吧。但是,黄连是无毒的,还被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上品为君,主养命以应天,无毒,多服、久服不伤人。

能够贵为上品,必有可贵之处。这就像一位真正的谦谦君子,不会口蜜腹剑,言行表达严肃简单,甚至刻板乏味,表面上看似难以接受,似乎含有深深的苦味;但他的内心,必定是光明、坦荡、温暖、自然的,透出的是微微的甜,讲究的是真心真意。

黄连也真是主心的,很多医家都有这样的表述。金代医药学家张元素说她:“治郁热在中,烦躁恶心,兀兀欲吐,心下痞满。”元代医药学家王好古说她:“主心病逆而盛,心积伏梁。”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说她:“去心窍恶血,解服药过剂烦闷及巴豆、轻粉毒。”

既能清心泻火,又能补心益气,这一清一补两大截然相反的功效,就是这样被黄连简单和谐地融为了一体。从五行学说来看,五行是木火土金水,对应的五脏是肝心脾肺肾,对应的五味是酸苦甘辛咸。《素问·宣明五气》说:“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心在五行中属火,心之味属苦,按常理来说,苦味属火,其性皆热。而黄连的美妙就在于她的性味既苦又寒,她以至苦加上至寒的性味,反而得到了火的味和水的性,可以除去水火相乱即湿热之类的疾病,她以苦燥湿,以寒除热,泻邪火,守真火,用一片苦心,换来我们身心的明净与融和。

所以,清代医药学家徐灵胎这样说:“凡药能去湿者,必增热,能除热者,必不能去湿。惟黄连能以苦燥湿,以寒除热,一举两得,莫神于此。心属火,寒胜火,则黄连宜为泻心之药,而反能补心,何也?盖苦为火之正味,乃以味补之也。若心家有邪火,则此亦能泻之,而真火反得守,是泻之即所以补之也。苦之极者,其性反寒,即《内经》亢害承制之义。所谓火盛之极,反兼水化也。”

黄连就是这样,以一种纯粹简单的苦,获得了平衡、平静的状态。

简单的,才是最美的。

连黄连之所以名为黄连,也来源于一个简单的传说:一位名叫黄连的年轻人,在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家里帮忙照顾药园。一次,医生外出给别人治病,医生的女儿突发满身燥热、上吐下泻等症,女孩儿的母亲请其他医生为女孩儿治疗,均没有效果。母亲急得直掉眼泪。黄连也很着急,他想起女孩儿从山上采来的黄色花草儿,当时觉得好看就随意种在药园里了,有一次自己咽喉肿痛时,无意之中嚼食了那草叶儿,吃下虽然极苦,但一个时辰后,咽喉的肿痛就减轻了,又嚼了几片叶子,当天里咽喉就恢复了正常。那现在是不是也可以用这黄色花草儿来治疗女孩儿的疾病呢?黄连觉得可以一试。在征得女孩儿母亲的同意后,黄连连根带叶扯了一株那黄色花草儿,煎水给女孩儿喝下。女孩儿早上喝的,下午就感觉好多了,再喝了两次,病居然全好了。医生回到家,得知经过,非常感动,他对黄连说:“女儿害的是肠胃湿热,一定要清热燥湿的药才医得好。这黄色花草儿,看来是有清热燥湿的功效呀!”为了感谢黄连,医生就给这黄色花草儿取名为黄连。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到黄连的命名,就更简单了:“其根连珠而色黄,故名。”

就是这一眼可以望到底的简单,才是灵魂的高度。

因此,有些医生使用黄连的方法都很简单。我的一位医生朋友,他患口腔溃疡时,就直接将已经加工成中药材的黄连切下一点儿,磨成粉末,撒在溃疡面上。他还笑呵呵地说,这样疗效很快,不要怕苦,没有苦哪来的甜呢。

是的,不要怕苦,没有苦哪来的甜呢,真是一语说透人生啊。黄连那深深的苦里,透着的,其实是微微的甜。那甜,单纯,长久,宽厚,温暖着芸芸众生。

仙人掌

仙人掌很容易养,随便从掌与掌之间的结节处剪一块下来,插在泥土里,她都会很快生根,一块一块地长出崭新的“巴掌”。我曾经是这样,让很多簇新的“掌”从一块小小的“掌”上长了出来。

那时,我住在一所小房子里,看着窗台上翠绿的仙人掌成块成块地生长着,不久位于最顶端的那一块中,开出了明艳的鲜黄的花。那翠嫩的绿和黄便仿佛开进了房间,清爽和明亮,一下子涌了进来,流淌着令人愉悦的气息。

仙人掌虽然容易养,却不能随便接触,因为她有刺。当然,这并没有什么妨碍。有时,外表有一层微微的刺,反而可以有效地保护自己,还能显出一份高贵和矜持来。据说,在造物之初,仙人掌这个被神仙的手掌抚摸过的东西是世界上最柔弱的。她娇嫩得哪怕被轻轻地触碰一下,都可能失去生命。上帝不忍心看她受苦,便在她的心上加上一套绿色的“盔甲”,坚硬如铁,并布满“钢刺”。

大概就是这样,仙人掌坚强起来。况且她大多生长在干旱枯燥的环境里,想要巍然屹立,必须不同寻常。她有一种特殊的本领,在干旱季节,她可以不吃不喝地进入休眠状态,把体内的养料与水分的消耗降到最低程度。当雨季来临时,她又非常敏感地醒过来,根系立刻活跃起来,大量吸收水分,使植株迅速生长并很快开花结果。

因为坚强,仙人掌有抵御邪毒、清热祛火的作用,清代医药学家赵学敏所著的《本草纲目拾遗》就说她能够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健脾止泻、安神利尿。例如,用仙人掌来治疗急性乳腺炎,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我就用窗台上的仙人掌治疗过表妹的急性乳腺炎。当时,表妹正处于哺乳期,为了让孩子吃到最纯正的母乳,不愿意吃消炎止痛的药物。我便让她将仙人掌去刺后剖开,先取汁涂抹于乳房,轻轻按摩片刻,再将仙人掌的内面敷在乳房上,用纱布覆盖并固定,敷了整整一晚。第二天,急性乳腺炎的症状就消失了。

真的是很神奇。从那以后,表妹也对仙人掌敬重起来。而味淡性寒的仙人掌,更是以她昂然、独特的姿态,长期温暖着我的记忆。我还记得,从那所小房子搬出的时候,要搬的东西很多,我没有带走窗台上的仙人掌。但是,我始终牵挂着她,也越来越了解了她。我开始在电脑旁,放上一盆小小的她,我知道她的存在,可以防辐射、防灰尘、净化室内空气。我还知道她含有较多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作为低脂低糖食品,她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除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脂肪和糖分,从而抑制动脉硬化和肥胖病,有效地降低血糖,改善体内利用胰岛素的效能,是控制糖尿病病情的理想食物。

几年后,一个偶然的日子,我又去了那所小房子,环顾四周,我看到那盆仙人掌。她依然在窗台上独自盛放,掌的顶端,摇曳在风中的黄色的花依然散发着夺目的清辉。

一切依然故我。岁月如此静好。

突然又想起了那个传说,传说中有一个这样的结局,也就是很久之后,有一个人对长了刺、导致接近她的生物都会鲜血淋漓的仙人掌不满,想要除掉她。剑出刀落,仙人掌变成了两半。令人惊奇的是,掌的里面满是汁液,乳白中透着淡绿,清雅,安然。原来,那是被封存的仙人掌的心啊。因为没有人了解她的心的寂寞,她便将心化成了滴滴泪珠。而这样的泪珠儿,更凸显了她的坚强。

寂寞的,往往坚强;坚强的,耐得寂寞。

也许,在独自生长过程中,每长出一根刺,她的心里,都会留下一滴泪吧。

而长出了刺,不再让人看到她的心,只不过是抵御外来邪毒的一种方式。她终究有着一颗善良的柔软的心。其实,被刺得鲜血淋漓的,往往是待她无礼粗暴的,而温柔敬她的,不会受伤。

就是那样一份暗暗隐忍的、忘我的、超脱的坚强,让仙人掌无畏而勇敢。她如清水一般,淌过荒地,漫过险滩,滑过乱石,沁入那渴望雨露的心田。

第二眼美女

初识芦荟时,我还是学生。第一眼看到她,觉得她很普通,就是绿绿的厚厚的叶子啊,上面还长着一个一个的小齿呢。

后来,在学习中,我慢慢了解了她。再看她,便觉出了她的美。她是独具丰韵和气质的。那绿,那厚,饱满而深沉,蕴含着着浓郁的汁,小小亮亮的齿儿点缀在那绿而厚的叶儿边上,伴随着她,一并舒展着,迎着阳光,展示着自己无限温柔的情怀。

芦荟,是属于第二眼美女的。这种美,绵长,持久。

我便开始与同寝室的同学谈论芦荟的好处,诸如她能够防止皱纹、眼袋、皮肤松弛,保持皮肤湿润、美白、娇嫩,还能使头发润滑光泽、预防脱发,等等。我还从书上看到一个传说。

说的是以美貌著称的克娄巴特拉七世,即埃及艳后。她的住处有一个外人无法接近的神秘魔池。每到子夜时分,她便步入水池沐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埃及艳后的容颜丝毫未改。后来,人们在衰败了的埃及王朝旧址里发现,魔池中的液体其实是一种叫做芦荟的汁液。

小花听得很认真,还特意去药园向药学老师讨要了一盆芦荟养在窗台上。周末有空的时候,小花就剪下一小截新鲜芦荟,将新鲜芦荟那淡淡的黄黄白白的汁直接涂抹在脸庞和脖子上,还不忘用小录音机放上一段轻音乐,在音乐声中,闭着眼睛,养着精神。

小花那被芦荟裹着的脸,呈现出一种如玉般的光泽。我们看着,都觉得稀奇,觉得平常不怎么起眼的小花,其实是耐看的,也是第二眼美女呀。有个男生开始给小花送芦荟,用精致的小花盆装着小巧的芦荟。小花推辞着,不要。但那男生很执着,坚持隔几个月就送上一小盆,还很坚定地放在我们寝室的窗台上。

小花就更是经常用芦荟汁来敷面了,那如玉的光泽伴着芦荟的青辉,温暖,明亮。再看芦荟,尽管不时地被小花剪下一小截,却并不被影响,淡淡的黄白色的切面慢慢地收紧长拢,被一层深深的绿色覆盖,依然生机勃勃。

这就是芦荟的自身修复愈合能力呀,难怪她能收敛消炎、消除创面、改善伤痕、清热解毒呢。相传公元前四世纪,建立古代世界最大的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在战争期间,就曾经听从亚里士多德的建议,命令大家广泛地栽培芦荟,以确保有足够的芦荟来治疗将士们的各种伤病,保证部队的战斗力,芦荟也因此在军中被尊称为“万能神草”。

芦荟是在公元八世纪前后传入我国的。在我国的文献中,最早出现芦荟记载的是隋末唐初的医学家甄权著的《药性本草》。从古籍医书记载内容分析,当时人们认识的芦荟,式样普通,味苦,被误认为是龟胆,又名为象胆,得不到重视。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在使用她、得到她的好处后,才开始爱上她,并广为流传的。例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医书《传信方》中,就记录了用芦荟治疗顽癣的经验,对芦荟效能更是颇加赞赏。到了宋朝,人们对芦荟药用价值的认识更是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他著的《本草纲目》中也收录了芦荟。后来记录芦荟的医书就更多了。

这其实就是第二眼美女的味道,有内涵、显深度、能长久。她缓缓地走进人们的内心,踩着不变的步伐。经过岁月的风霜,依然容颜不改,风采依旧。第二眼美女,一旦再被关注,一般是不会被遗忘了。只是,人世间,会有多少人,愿意稍稍静下心来,稍稍停留片刻,多花一点耐心和时间,再看第二眼?

而小花无疑是幸运的。当我们寝室窗台上的芦荟达到第八盆时,那个送芦荟的男生终于牵到了小花的手。

原来,芦荟,终究只是属于有心人。

责任编辑:赵燕飞

猜你喜欢

炎帝天麻黄连
天麻无根无叶也能活
不一样的“双黄连”
天麻蜂蜜膏,头痛失眠都能用
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
吃天麻后别开车
“小矮子”黄连
黄连最清胃火,但体寒者慎用
“华中药库”抢收黄连
炎帝插上“微时代”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