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在京津冀区域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中的路径选择
2016-05-14魏巍胡方
魏巍 胡方
摘要: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被提到了国家战略,河北的高职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当然也面临着挑战,这种双重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考虑充分利用河北省的区位优势资源,在京津两大增长极的辐射下来创造自己的发展空间,进而提升在全国的影响力,这时的扩散效应就显得略为重要了。区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一定在规划自己发展的过程中,走集团化发展之路,也要避免北京天津地区对河北省发展资源的虹吸效应,这种效应的出现会对河北产生很坏的影响,对高职教育影响也是很大的。通过三地高层的顶层设计,完善职业教育层级结构,使职业教育立交桥更加的平坦,尤其是涉农的职业教育,对完善的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教育现状;职业教育;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3-0157-01京津冀协同发展被提到国家战略那一刻起,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就业与区域的协调发展就相互协调的,也将会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要的人力资源支持。从京津冀三地的高校实力来看,京津两地的优势相当的明显,而河北的劣势就更加明显了。河北省的高等教育一定在京津两大增长极的辐射下来创造自己的发展空间,进而提升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也使职工技术更新速度越来越快,教育和技能培训的重心也发生了转移,助力产业升级。这时可以看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是一条很好的出路。借助北京、天津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大力支持,使三地的高校资源互动起来,推动河北高等职业教育优质、高效的发展。
1.河北省职业教育的优势。
高职教育是河北省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的办学模式十分灵活,有公办、民办、行业企业合作办学等多种格局,办学规模较大,学科门类也较齐全。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全省高职院校致力于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明确,注意实践教学,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把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校企合作作为基本途径,创造了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1.2河北省职业教育相对于北京、天津的劣势。
河北省的人口数量在全国排名是很靠前的,这样一来就保障了充足的生源。但是现在的教育现状不能满足考生的期望,更不能满足优秀考生到名牌大学深造的心愿。虽然河北省的高考人数从08年开始,出现了连续7年持续下降的困局,对河北省的高职院校就有一定影响的,造成了职业院校的重新洗牌压力越来越大,可喜的是2016年高考人数又出现了回暖的迹象,这个拐点即将过去,这时对河北的高职院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接受职业教育的适龄人口与职业教育资源不足的矛盾显现的越来越明显,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为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如何为区域的社会经济融合提供了广阔的生源空间带来重要的课题。
2.京津冀三地高校如何协调发展
(1)北京高校优质资源向河北转移或传递
在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等国家有关部门以及京津冀三地应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推进北京高校优质资源向河北转移或传递:是鼓励一些高校到河北办学,可以建立分校、设立学院、开办校区、合办校区、合办研究生院或研究院、建立办学共同体。北京化工大学将在北戴河新区建立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校区。另外北京、天津的一些高校在河北以前就设置有校区或培训基地,作为立脚点加以拓展。
交通便利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个有利的优势,北京高校到北京周边的河北地市迁移,这样更有助于凸显京津冀协同的优势。北京高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对其不同层次的教育进行相应的规划,高职院校转升职业教育本科的试点工作也应该适时推进,真正的是中、研等进行衔接,实现融通的立交互通体制机制建设,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三地协调的背景下逐步形成并得以完善。可以将本科生教育教学或研究生教育教学整体转移到这些校区,实现北京校区与河北校区的功能分工。这有利于北京高校进一步转型升级,促进跻身全国一流或世界一流大学之列。
(2)推动京津冀三地高校的合作办学和合并办学
1)强弱与弱弱联合办学。
北京的211、985高校可以合并河北、天津的高校成为一个办学实地,河北高校成为一个校区或分校。河北的一些高校有这样的愿望。例如,燕山大学、河北大学等与北京、天津的985高校联合办学。这样一是可以促进燕山大学、河北大学一些院校的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促进其自身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二是合并后主校也会有迎来新的发展,无形当中为京津冀的高等教育发展以及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京津冀三地的职业教育高校考虑合并组建应用型大学――本科办学层次的职业大学,这既符合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也符合区域院校发展的需求,更能满足社会、企业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需求。京津冀三地组建为新型应用型大学,以职业教育作为推动力,促进专业教育的发展,促使京津冀三地职业成为全国的领头羊,为京津冀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无限的动力。
2)京津高校帮扶河北高校办学。
建立京津冀高等教育主管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实行点对点帮扶。河北省的高等教育一定在京津两大增长极的辐射下来创造自己的发展空间,进而提升在全国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也可以借助北京、天津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大力支持,把某些系、科、专业设在河北院校,扩大高等教育的发展空间和辐射能力。使三地的高校资源互动起来,推动河北高等职业教育优质、高效的发展。
3.结束语
京津冀三地政府应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优势互补,共享资源成果,不能只注重短期的利益而损坏长期的利益,在协同的背景下制定长期的战略框架,把顶层设计做好,从全局的角度进行统筹协作,将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提升到战略的高度,最终使三地的职业教育形成点面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布局。三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主动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制定校企合作、校际合作指导意见,建立覆盖京津冀区域职业教育联盟,积极推动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形成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它的示范引领作用应该借助京津冀协调的大背景下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对部分本科院校进行引导,同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让高校在区域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真正的发挥作用,这时人才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了,人才的培养一定要有适应性和促进区域发展的针对性。
(作者单位:石家庄经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