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传统教具的创新应用
2016-05-14李儒明
李儒明
摘 要 以信息技术出现以前在教学中使用的教具(如模型、实物、卡片、挂图等传统教具)为例,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际,探讨如何正确使用传统教具。
关键词 传统教具;小学数学;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105-02
1 前言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教学中日益受到推崇而大量使用,使传统教具被逐渐淡化而受到冷落。但是,传统教具不仅种类繁多,经济实惠,应用方便,而且在以前的岁月里积累了丰富的使用经验,教学中依然不可或缺,具有一定的优势。恰当合理地运用,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和学科特点出发,正确把握传统教具与学科教学的作用点,探讨研究传统教具的应用方法,实现有效教学。下面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谈谈传统教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创新应用方法。
2 巧用实物模型和图画,课堂导入中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的导入非常重要。利用传统教具导入新课,直观形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习积极性,为整节课的学习开好头、起好步。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首先出示实物模型,激发学生的兴趣;再指导学生观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最后探究六个面的面积计算方法,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基础。在教学“百分数的认识”一课时,可联系当地实际,把一些“扳倒井”白酒的商标纸发给学生。等学生观察后,再根据商标纸上的说明,指出酒的酒精度,如36%、39%、54%等。此时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及时揭示百分数的意义。这样的导入,不仅给百分数以生活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 巧用三角板、木条、玩具汽车等,在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重点是问题的核心,解决了重点,就基本上掌握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如“角的认识”一课,重点是角的画法。教学时,可首先利用三角板在黑板上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然后让学生模仿画角。这样的演示看得明白、掌握得准确,使重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其内涵往往晦涩难懂。作为一个教学难点,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架起一座从抽象到具体、再从具体到抽象的桥梁,以促进学生完成对知识认知的过渡。利用实物进行教学,通过具体操作,让学生感知,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化解难点。如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时,学生对“稳定性”的理解比较困难。此时可以利用三根木条,量好长度,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让学生向两边拉,结果没有变形,以此说明三角形的稳定性。为了进一步说明,可用对比的方法,再用钉子把四根木条固定成一个四边形,让学生向两边拉,结果形状容易改变。经过这样动手操作和直观演示,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特点,从而突破了难点。
在应用题的学习中,“相遇问题”是一个难点。教学时,教师可先在黑板上通过画图分析,帮助学生理解相遇时的各种数量关系:双方所用的时间相等,所走的距离之和即为总路程。然后让学生利用玩具汽车,在黑板上演示“相向而行”的过程;再让学生用橡皮或铅笔盒等,在课桌上演示“相遇”过程。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刻领悟相遇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
4 巧用模型和纸板,在学习一些数学公式时,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公式的形成,有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如果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而利用实物模型,通过观察和思考,就很容易明白公式的由来。如在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向学生出示一个长方体模型,再把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这样,学生就很容易知道长方体有12条棱,长、宽、高各4根;再通过观察和讨论,判断出长方体棱长的和就是(长+宽+高)×4,由此总结出长方体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用纸板进行剪切、移动与组合,使学生在这一操作过程中思考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和小组讨论,得出计算公式。
5 运用纸板和小黑板,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重新调动学生的情绪
小学生有着好玩爱闹的天性,一般刚上课时,精力还比较集中,但时间一长,兴趣就会逐渐消失,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此,教师必须选用恰当的方式,不断给学生以刺激,使学生的兴趣不断被激发,继续保持最佳学习状态,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利用纸板进行操作和小黑板进行练习,是一个好办法。
如在学习立体图形时,等教师讲解立体图形的特点后,学生往往出现精力不集中的现象。此时,可以让学生用纸板动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模型,使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兴趣被重新唤起。这样不但能形成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而且能弥补认识上的缺陷,使知识的形成趋于完整。
在学习轴对称图形一课时,学生通过观察,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之后,可以让学生在纸板上面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剪出来,再折一下。在画、剪、折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与理解,重新调动学习积极性。
另外,在学习新知后,还可利用小黑板进行练习,通过填空、选择、判断等练习,把学生的兴趣重新激发起来。这不仅有利于节省教师的时间,而且有利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指导学困生的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实践证明,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采用一些身边的实物当作教具和学具,都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兴趣被再次激发起来,重新焕发积极学习的热情。由此提醒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适时地用学生所熟悉的物品来辅助教学,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6 通过自制教具,在课后学习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课后学习是巩固新知、开阔视野及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大自然是一个广阔的材料库,树叶、石子、小木棒、废旧物品等随处可见。利用这些物品,通过自制教具,可为学生的课后学习提供有力支持。根据课程改革要求和学生的实际,一般可通过自制教具,进行课后自主探究及合作学习。
如在进行时、分、秒的学习时,由于钟面的知识非常复杂,有的学生不能全部掌握。为了达到全面掌握的目的,可以让学生课后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个钟面。为了制作钟面,学生通过找、剪、拼、做等步骤完成。这样既锻炼了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合作精神,同时对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等认识也有了深刻理解。由此可见,自制教具,不仅方便,而且能节约开支,有利于解决教学仪器不足的问题。同时能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锻炼动手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7 结语
总之,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并不矛盾,可以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生活,结合教学实际,指导学生就地取材,创造出更多的有利于学习的教具。同时,要勤于思考,加强研究,准确把握传统教具与教学的作用点,合理使用,真正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效率。